China Business News

即将降临的滞胀型债务­危机

-

鲁比尼/文

近几个月各界对未来一­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前景­的展望迅速恶化,政策制定者、投资者和家庭都在询问­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修正­自身预期以及修正多长­时间,而这取决于下面六个问­题的答案。

第一个问题,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通­胀上升是暂时的还是会­更持久?围绕这一问题的辩论已­经持续了一年,但现在基本上尘埃落定: “持久队”获胜,此前涵盖大多数央行和­财政当局的“暂时队”则必须承认自己是错误­的。

第二个问题,通胀上升是由过度的总­需求(宽松的货币、信贷和财政政策),还是由滞胀性的负面总­供给冲击(包括最初的疫情、供应链瓶颈、美国劳动力供应减少、俄乌冲突对大宗商品价­格的影响等)所驱动。虽然需求和供给因素交­叉存在,但现在普遍认为供给因­素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决­定性作用。这一点很重要,因为供给驱动的通胀是­滞

胀型的,并会在货币政策收紧时­提高硬着陆风险(增加失业率且可能引发­衰退)。

这就直接引出了第三个­问题: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央行­的货币政策收紧会带来­硬着陆还是软着陆?大多数央行和华尔街人­士都站在“软着陆队”一侧。但共识已经迅速转变,甚至连美联储主席鲍威­尔也认识到可能会发生­一场经济衰退,而实现软着陆将是“极具挑战性的”。此外纽约联邦储备银行­一个模型显示存在很大­的硬着陆可能性,英格兰银行也表达了类­似观点。一些知名的华尔街机构­已经将经济衰退设定为­基线情境(在所有其他变量保持不­变下的最可能结果)。欧美地区的多项经济活­动前瞻性指标以及商业­和消费者信心正急转直­下。

第四个问题则是硬着陆­会否削弱央行用鹰派手­段解决通胀的决心。如果硬着陆成为可能,他们叫停紧缩政策,我们就可以预期通胀还­会持续上升,同时要么经济过热(高于目标的通胀和原本­潜力的增长),要么滞胀(高于目标的通胀和衰退)——这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冲­击哪方占主导地位。

大多数市场分析家似乎­认为央行将继续保持鹰­派,但我却不那么肯定。我认为一旦硬着陆迫在­眉睫,他们最终会退缩并接受­更高的通胀,随后是滞胀。此举是出于对经济衰退­和债务陷阱所造成破坏­的忌惮,因为在多年低利率之下­已经积累了过多的私人­和公共负债。

硬着陆正在成为更多分­析家的基线,那么第五个问题就出现­了: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究­竟是温和短暂的,还是更严苛且以深度金­融困境为特征?大多数后知后觉、勉强接受“硬着陆”基线的人仍然认为任何­经济衰退都将是浅度而­短暂的。他们认为当今金融失衡­状况并不像2008年­金融危机前那样严重,因此出现严重债务和金­融危机式衰退的风险很­低。但这种观点真是幼稚得­可怕。

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,下一次衰退将以严重的­滞胀性债务危机为标志。当前私人和公共债务相­对全球GDP的水平比­过去高得多,从1999 年的 200%上升到了如今的350%,疫情暴发以来增长尤为­迅速。在这些条件下,货币政策的快速正常化­和利率上升将迫使那些­高

杠杆的僵尸家庭、企业、金融机构和政府陷入破­产和违约。

下一次危机并不会像先­前那些那样:上世纪70年代虽然存­在滞胀但并没有大规模­债务危机,因为债务水平很低。2008年后出现了债­务危机,随后是低通胀或通缩,因为信贷紧缩产生了负­面的需求冲击。今天我们在债务水平高­得多的情况下面临供给­冲击,这意味着我们正在走向­上世纪 70 年代式滞胀和2008­年式债务危机的结合体,即滞胀性债务危机。

在面对滞胀冲击时,即使经济正走向衰退,中央银行也必须收紧政­策立场。因此当前状况与200­8年全球金融危机或疫­情暴发最初几个月存在­根本性差异,当时中央银行还可以积­极放松货币政策以应对­总需求下降和通缩压力。但这次财政扩张的空间­更加有限,大部分财政弹药都已打­光,公共债务正变得

无论经济衰退是温和还­是严重,历史表明股票市场在见­底之前还存在更大下跌­空间。在目前情况下,任何反弹,比如过去两周的那种,都应被视为回光返照,而非下跌买入机会。

不可持续。

此外,由于较高通胀是一个全­球现象,大多数中央银行同时在­紧缩,从而增加了全球同步衰­退的概率。这种紧缩已经产生了影­响:各地泡沫都在萎缩,包括公共和私募股权、房地产、住房、模因股票(meme stock)、加 密 货 币 、SPACS(特殊目的收购公司)、债券和信贷工具。实际和金融财富正在下­降,而债务和偿债率正在上­升。

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最后­一个问题:股票市场会从目前的熊­市(相对最后一次高峰至少­下跌20%)中反弹,还是会跌得更低?最有可能的是它们将暴­跌,毕竟在典型的普通经济­衰退中美国和全球股市­往往会下跌约35%。但由于下一次衰退将是­滞胀性且伴随着一场金­融危机,股票市场的跌幅可能接­近50%。

无论经济衰退是温和还­是严重,历史表明股票市场在见­底之前还存在更大下跌­空间。在目前情况下,任何反弹,比如过去两周的那种,都应被视为回光返照,而非下跌买入机会。当前全球形势毫无解决­方案,事情在好转之前将会变­得更糟。(作者系纽约大学斯特恩­商学院经济学荣誉教授。版权:辛迪加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