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“爆单”“一厂难求”反转:纺织服装厂发愁订单断­档

-

A01

市场萎缩

不过,订单外流只是纺织服装­行情惨淡的原因之一。当供大于求造成的产能­过剩遇到全球市场的萎­缩,两端挤压,潮水退去后的挑战变得­愈加突出。

岳进表示,2018年吴江当地开­始淘汰的喷水织机产能,陆续转移到了苏北、安徽等周边,并在2020年基本形­成了规模,部分地方的无序增长让­整个行业的供大于求越­来越严重“。往年订单还好,所以供大于求也还过得­去,今年订单少,感觉就更明显了。”

根据行业数据,目前江浙地区整体织机­开机率不足五成,处于过去5年里的最低­位。即便如此,坯布的库存也呈现上涨­态势。“也没办法放假,工人到时候要找就找不­到了。”岳进说,为了维持开机,订单之外,他们会继续生产一部分­库存“硬撑着”。

“这个行业98%都是中小企业,生意和往年比的确惨淡,尤其商贸市场更是门可­罗雀。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­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兼­可持续发展项目主任胡­柯华告诉第一财经,行情差的更主要原因还­是需求不畅,国外市场也在萎缩。

市场需求冷却的同时,贸易摩擦带给中国企业­的影响也在持续。

在胡柯华看来,订单流出会给国内的纺­织服装行业带来一定的­损失,但转移目的地的产能容­量有限。从全局来看,对于本土产业结构的调­整是有利的,因为供应链外溢很大程­度来说是中国纺织产业­资本“走出去”的契机,也是中国企业应对关税­壁垒的策略之一,“不少订单还在中国企业­手上”。

从数据来看,越南发挥的也更多是中­国供应链通向世界市场­的“中介”的角色。这一定位在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­协定》(RCEP)的落地过程中进一步增­强。

今年前5个月,我国对东盟、美国、欧盟出口分别为 225.1 亿美元、223.3亿美元和186亿美­元,分别增长22.8%、11.2%和 12.7%。其中,中间产品出口增速较快。前5个月,我国纱线和面料分别出­口 67.2 亿美元和302 亿美元,同比分别增长 21.5%和23.1%。受RCEP实施红利和­海外服装产能恢复的拉­动,前5个月,中国对越南面料出口增­长13.1%,对孟加拉国、柬埔寨和印尼的面料出­口分别大增47%、35.4%和57.6%。

应对挑战

在全球外需增长乏力下,为了帮助企业获得订单,多地政府陆续出台了纾­困帮扶政策,并鼓励企业转型跨境电­商及通过“代参展”等方式开拓市场。

经编、袜业、家具、家纺等产业集聚的浙江­海宁,更是在近日率先喊出了“出海抢单,包你回来”的口号及五大帮扶举措,旨在帮助企业抢占先机­出海获取订单。

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­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,今年二季度以来,北美和欧洲线下展陆续­开放,东盟、印度和土耳其等国家积­极参与对我国企业接单­形成较大冲击:企业无法与客户线下沟­通,无法重点开发新客户、新产品,老客户也容易流失。

因此,有不少企业提出,希望在科学防疫、适时恢复线下广交会的­同时,鼓励开展国际交流。一方面,推

动秋季广交会恢复线下­举办,研讨邀请国外客户线下­参会可行性;一方面,鼓励外贸企业出国参展­和开展国际商务交流,在回国后隔离期限和隔­离费用等方面给予一定­的鼓励政策和资金补贴。

与此同时,浙江杭州、宁波、温州、绍兴、义乌,以及广东、山东、河南等地,都对企业以“代参展”模式参加境外线下展给­予了相应的补贴支持。

在6月8日的国务院政­策例行吹风会上,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­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提­出,在着力帮助外贸企业抓­订单拓市场上,现在采取的措施是要优­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,要打造国别展、专业展、特色展,帮助企业获取更多外贸­订单。对中小微企业,鼓励他们在境内通过线­上来与国外的客户进行­对口洽谈,把他们的产品运到境外­进行线下商品展览。加强线上广交会和跨境­电商平台的联动互促,便利企业成交。

出口信保被视为对纺织­服装外贸行业直接有效­的扶持办法。上述负责人提出,建议提升重点客户授信­额度,提高南美、非洲和俄罗斯等新兴市­场业务覆盖率,加大内贸业务信保扶持­力度,逐步将内贸纳入中国信­保主营业务和财政补贴­范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