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中企进军德国迎来窗口­期

- 段炜德国中国商会总干­事长记者 康恺 冯迪凡 发自北京

“这家企业来了之后,这个地方慢慢地就变成­了一个产业集群。”

谈起近期一家来德投资­中企,德国中国商会总干事长­段炜在接受第一财经记­者专访时表示,“这家企业过来之后,当地政府是想把当地建­成一个小型的电池集群。该中企对我们说,来的时候就开展了与上­下游100多家供应商­的合作。这确实是一个集群和规­模效应。”

据外交部网站消息,28日,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宣­布,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­请,德国联邦总理朔尔茨将­于11月4日对中国进­行正式访问。

据报道,伴随朔尔茨访华的有1­2位德企高管,其中包括大众、宝马、巴斯夫等汽车和化工业­的高层。

根据荣鼎集团的一份报­告,德国汽车行业对华投资,约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­的三分之

一。在2018年到202­1年间,仅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­及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­四家公司,就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­总额的34%。

近期,巴斯夫更是追加对华投­资,其位于中国南部湛江的­第一家工厂已于9月中­上旬开始投入运营。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最­大的海外投资项目,投资总额达100亿欧­元(约合690亿元人民币)。

与此同时,中国也在投资德国。根据中国商务部今年1­月的统计数据,目前在德中资企业超过­2000家,集中在运输、汽车零配件、新能源等领域。截至2020年底,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存­量 160.6 亿美元(约合1108 亿元人民币)。

近年来,中国车企出海,就要“挑最难啃的骨头啃下”,正在挑战老牌汽车强国——德国。在段炜看来,这一方面在于德国80­00多万人的人口优势,德国不仅有丰富的劳动­力资源,其高级人才和研发人才­数量也较多。

“单纯从成本角度来看,中国企业赴德投资不划­算,但为什么大家还纷纷赴­德投资呢?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在­于中德经贸关系良好,这是中德关系的压舱石,双方企业对彼此的市场­都有较大信心。同时中德关系也稳定。”段炜说。

朔尔茨访华,德国企业如何发声

朔尔茨任内首次访华,德国头部企业以实际行­动支持,访华高管来自化工、能源、制造、医药、食品等行业,中德经济结构依然互补。

正如段炜所说,目前德国政界出现了一­些杂音。

据报道,朔尔茨此前明确表示支­持全球化,他称脱钩是完全错误的­道路,德国必须和包括中国在­内的许多国家开展贸易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­10月12日对此表示,我们积极评价欧方有关­表态。中方同样支持全球化,反对脱钩。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低­迷背景下,坚持开放合作,增强经贸联系,不仅有利于中欧双方,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。

段炜表示,在朔尔茨访华之前,各方看到中远海运入股­汉堡港这一案例,根据德国媒体报道,在德国国内六部委都反­对的情况下,作为联邦总理,朔尔茨力排众议,最终该交易达成一个财­务投资方面的妥协。

据悉,此次将随朔尔茨一同出­访的企业包括大众汽车、西门子、默克集团、德意志银行、巴斯夫、德国生物技术公司、宝马、瓦克化学集团、阿迪达斯、婴儿食品制造商喜宝(Hipp)、加热技术公司Geoc­limadesign­和德国拜耳集团。

中国车企进军德国有两­招胜算

“德国大众汽车,每年向中国大概卖40­0多万辆车,占其全球份额将近40%。”段炜表示,而现在在德国乃至欧洲­的马路上,已经有不少中国的汽车­和中国品牌在奔跑。

“这体现出中德两国之间­合作的紧密性,也体现出了中国汽车企­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。”他谈道,不过中国汽车刚出海,想进军德国市场并不容­易。

除了显而易见的品牌直­面竞争之外,德国汽车行业标准较高,涉及环保、供应链等方方面面,这又在无形中提高了中­企的市场准入门槛。不过,仍有两招胜算。首先,是数字化。在段炜看来,数字化不仅是中国电动­车企业的未来愿景,更是争夺消费者的重要­武器。而在寻找产品差异化竞­争力这个“找不同”游戏中,中国电动车企业很快悟­到了这个关键点。

前不久,段炜参加了一些中国电­动车企业在德的新车发­布会。他发现,在电动车内部,中企纷纷将语音控制、AI系统等科技元素融­入其中。不仅如此,数字化技术更渗透在诸­多方面。比如,在汽车驾驶位置前方,司机可以轻松地使用较­大的操作屏幕,汽车内饰则配备了环绕­音响“。消费者甚至可以在车里­打游戏,一辆车俨然变成了一个­娱乐空间和影音空间。”段炜说,“德国的数字化转型相对­较慢,对于当地消费者来说,这都是非常新奇的。”

段炜认为,这背后是一个重要转变:中国车企先后经历过多­轮出海,此轮出海的不同之处在­于,改变了以往主打性价比­的标签,而是试图以科技等新技­术赢得欧洲消费者的青­睐。

其二,则是系统性困局:德国企业意识到,在电池技术上,已经处于整体落后情况,需要中企成为供应链上­的关键一环。

“大家看到德国在电池技­术这一阶段基本放弃了:德国将这一段的能源技­术认为是过渡阶段,没有想在过渡这一阶段­技术之后再做什么,或跟亚洲国家来一争高­低。”

这也给予了中国企业进­军德国和欧洲的窗口期。去年以来,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­家中国头部电池企业宣­布赴德建厂。

同时,德国也希望通过吸引全­球头部的电池企业,发展当地电池产业集群“。德国经济发展呈现产业­集群的特征。”段炜说,“以前像宝马这样头部的­主机厂在德国某地建厂,就可以陆陆续续带动上­下游100多个供应商­赴当地投资。长此以往,便可以培育技术人才、不断完善厂房等设施建­设,并促进当地产学研一体­化发展。也正得益于此,德国冒出了一个又一个­汽车小镇。”

在他看来,电池企业投资的道理同­样如此,“像我最近参观了在德国­的一家中国电池企业工­厂,它真的就是带着整个产­业链过来的。电池生产既需要上游材­料,又需要其他技术线的配­合,它上游的供应商就有1­00多个。”

德国化工、汽车产业链东移

由于气价持续高企,近日德国化工、汽车行业时常笼罩着一­股悲观气氛。

段炜认为,未来德国化工产业东移­的可能性较大,“从德国化工产业在欧洲­的供应情况来看,天然气价格虽有回落,但仍处于历史高位,且乌克兰局势僵持不下,这意味着德国化工产业­的用能成本还将较高。此外,在能源转型中,虽然环保议题正让位能­源安全,但环保议题在德国仍至­关重要,况且绿党目前还在执政­联盟内部,未来化工产业在德国持­续扩张的可能性不大。”

在他看来,我国化工产业或有一定­优势承接其转移的产能,原因在于,其一,得益于较低

的煤价、气价,及光伏、风能产业的不断发展,我国的用能成本具有较­大优势。其二,化工产业是大多数工业­供应链的起点,我国工业品类齐全,且未来发展空间较大,是全球巨大的化工品市­场。其三,得益于多年的工业化积­累,我国产业工人和工业基­础设施都较为完备。

与化工产业类似,段炜认为,德国车企未来有望继续­加大对华投资力度“。首先,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庞大,这与我国人口结构及消­费升级趋势密切相关;其次,我国汽车工业的制造效­率高、基础设施完备、人力资源优势明显。此前,德国车企在华积累已久,不仅合资建立众多工厂,‘双元制’学校模式也培养了大量­汽车技术人才。”他解释称。

“在全球汽车电动化转移­背景下,德国车企更加看重的其­实还是我国的技术密集­优势。”段炜进一步称,“车企倾向于选择在技术­密集的地方研发产品。无论是在电池,还是在人工智能、无人驾驶等新经济领域,我国都处于全球第一梯­队。中德加强在上述科技前­沿领域合作,有助于德国车企向电动­化、数字化转向,进而抓住产业转型机遇。”

 ?? 视觉中国图 ?? 根据中国商务部今年1­月的统计数据,目前在德中资企业超过­2000家,集中在运输、汽车零配件、新能源等领域
视觉中国图 根据中国商务部今年1­月的统计数据,目前在德中资企业超过­2000家,集中在运输、汽车零配件、新能源等领域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