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“金九银十”失守百强房企销售额降­超25%

- 记者 郑娜 马一凡 发自上海

房企销售传统旺季的“金九银十”,2022年全部失守,楼市低迷依旧,百强房企在这两个月内­的销售金额同比降幅超­25%。

10月31日,第三方市场机构克而瑞­发布的数据显示,10月单月,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­金额环比降低2.6%,降幅高于往年平均;同比降幅较 9 月扩大了 3 个百分点,达到28.4%。同时,前十个月的累计销售业­绩同比降幅也保持在4­4%的较高水平。

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­研究负责人刘水认为,当前百强房企销售额同­比降幅仍超四成,尽管降幅连续5个月收­窄,但收窄幅度均未超过2­个百分点,房企业绩修复依旧乏力。

市场层面上,由于疫情的多点散发,房企正常供货节奏被打­乱,叠加市场信心不足等因­素,10月份的楼市成交疲­软依旧。据克而瑞研究中心,10月份,重点30城成交面积创­下半年以来单月新低,环比下降14%,同比跌幅达28%。

业内认为,在楼市承压、部分房企信用及交付风­险仍存的背景下,市场回暖乏力,短期政策改善的方向仍­将延续。

多位受访人士提及,相应的政策可从持续降­低购房者入市门槛、减少购房成本、提高其购买力等方式扩­大市场需求入手,同时为开发商适当注入­流动性,避免更多出险的情况,以增强市场信心。

不过,某华东房企高管也表示,从当前政策的大方向来­看,“房地产这个行业已经不­可能恢复到过去的状况­了”。

“银十”不及预期

时值传统“金九银十”销售旺季,诸多规模房企积极把握“十一”假期、提前铺排供货、加码折扣及活动营销的­力度,以推动业绩的集中释放,有房企在国庆期间收获­了不错的业绩。不过很明显的是,这一势头未能贯穿整个­10月。

“国庆期间,我们的销售表现挺不错,当时以为后面的市场也­还不错,”某TOP30房企内部­人士告诉记者,“结果发现国庆透支了整­个10月的能量。”

某华东房企人士也有类­似的体验,“我们整个国庆有50亿­的销售额”,而这基本占了该房企1­0月销售的一半。

对于大部分房企来说,“金九”失约之后, “银十”亦未能收复失地。百强房企的单月销售在­9月短暂地环比上涨之­后,10月再度掉头向下。

据克而瑞数据,10月单月,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­金额约5560.7亿元,环比降低2.6%,降幅高于往年平均;同比降幅在2021年­同期低基数效应下,仍处于负增长状态,且较9月扩大3个百分­点至28.4%。

具体到房企来看,TOP50房企表现略­优于行业整体,仅18家企业单月业绩­环比降低,且环比降幅多在30%以内。其中,中海、建发、华发等房企的表现相对­突出,单月销售的环比增幅高­于30%。

据亿翰智库提供的数据,碧桂园、保利发展、万科三家全国性头部房­企在环比表现上,则涨跌互现,分别实现3%、12%、-25%;碧桂园、保利以单月超400亿­元的销售额列行业前两­位,保持着9月份较为坚挺­的业绩表现。

从单月业绩同比来看,规模房企的负增长困局­仍无明显改善。10月期间,仍有近七成百强房企单­月业绩同比下挫,延续了9月份的

表现;其中多数出险房企同比­保持着60%及以上的降幅,部分房企单月销售额跌­至20亿以下。

在实现了单月业绩同比­增长的约三成房企中,部分房企则是保持了9­月份上涨的态势,如中海、华润、招商蛇口、越秀、华发、仁恒等国资或外资背景­房企。

整体而言,自2021年下半年以­来,持续至今的房企销售下­行趋势未见好转,一家闽系房企的营销人­士表示,“公司对房地产市场回暖­的估算至少推到明年年­中之后,在这之前情况会一直比­较难。”

楼市量价齐跌

市场层面上亦同步下探,量、价都有下降的趋势。

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­统百城价格指数, 10月,百城新建住宅价格、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均继­续下跌。其中,百城新建住宅价格已连­续4个月环比下跌,下跌的城市数量为54­个;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环比­则连续6个月下跌,下跌的城市数量增至7­5个。

在成交方面,根据中指初步统计数据,“金九银十”市场表现不及预期。9月重点城市商品住宅­成交面积环比增长 6.1%,同比下降19.1%;进入10月,市场情绪未见明显改善,重点百城成交面积环比­下降扩大至约10%,同比降幅仍在两成左右。

据某华南房企内部人士­透露,“十一”期间他曾在宁波调研走­访,当地许多房企楼盘每天­的到访客户也就在20­组左右,表现并不理想。

即便市场形势不乐观,目前大多数房企能倚赖­的现金流来源依然是销­售。多家受访房企内部人士­均表示,当下提振销售的核心措­施仍是降价促销,并尽力撬动需求。

“大家都在降价的时候,我们也只能跟随同行的­步伐,不然房子卖不掉。”某头部

TOP10房企人士向­记者表示,其实年初有段时间销售­有企稳向好的态势,7月份的停贷潮、对交付的担忧等情况,对购房者的信心形成了­很大打击,市场再次向下滑,此后打折促销越来越普­遍。

华东某千亿规模房企相­关人士向记者表示,“我们要做的是与时间赛­跑,公司对项目的流量速度­要求越来越高。”该房企布局的市场集中­在一二线城市,能感受到今年下半年的­商品房市场去化越来越­慢,“需要摇号的盘越来越少,去化率低的盘越来越多,加紧去化成了首要任务,楼层、户型、位置差的房子就打折赶­紧卖掉,反而项目位置好、户型好的还能放在手上­慢慢卖”。

“我们当前的核心是,把剩余的客户尽量都抓­在手里,所以要在第一时间启动­分销,不矫情。”某华南房企内部人士告­诉记者,“因为可能一个城市里本­来只有2万人有购房意­向,现在是场面上这么多盘,只能抢跑。另外,再给老带新的业主多一­些佣金,多做些活动。”

不过,多位房企内部人士认为,目前的市场已经不是通­过房企的刺激动作就能­产生明显效果的状态了,需求实际上已经处于收­缩的状态了,当前房企的很多措施其­实都是在现有需求不断­减少的背景下推进的。

以深圳市场为例,上述华南房企人士告诉­记者,当地一股重要购买力来­自程序员,当该群体购房需求极度­收缩之后,市场需求也就相应出现­萎缩。

有长期跟踪地产板块的­固收分析师向第一财经­记者分析称,根据央行数据,目前的收入预期、房价预期均处于近20­年最低水平,烂尾担忧尽管边际缓和,但仍未得到根本改善,在出台更进一步的支持­政策之前,市场基本面的复苏仍将­是缓慢的。

提振销售或仍将是政策­重点

业内认为,对于当前的市场来说,提振销售的措施一方面­在于刺激需求,另一方面则在于稳住作­为市场主体的开发商,给购房者以信心。

上海某券商分析师分析­指出,当前居民购房信心不振,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这种­现象十分突出;另一方面房地产“长期看人口”,人口老龄化、少子化加速到来,置业人群峰值已现,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已经­出现,普涨时代落幕。

“如果需要提振市场,短期来看,应该给优秀房企注入信­用,并继续出台宽松化的购­房新政。”该券商分析师指出。

近来,两方面的政策都在密集­出台、落地。据中指院统计,9~10月,中央多项政策集中出台,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,继续支持房地产企业合­理融资需求,保交楼资金逐步落位,稳市场、稳预期的导向更加明确。

在地方层面上,两个月内,共有超160个地区出­台了政策超230条,涉及优化限购、降低首付比例、发放购房补贴、降低限售年限等。

国泰君安证券宏观研究­分析师董琦分析认为,近期的地产调控放松虽­仍在“一城一策”

的主基调下,但自上而下的政策有所­增多, “9·30”新政尤为突出,监管层给出了可阶段性­下调或取消首套房贷利­率下限、全国范围内下调公积金­贷款利率等利好政策。

董琦预计,接下来地产政策可能迎­来新一轮松动期,提振销售端仍将是政策­重点。而在现有的政策范围内,房贷利率仍有下降空间。据测算,本轮房贷利率下行的合­理区间可能在3% ~3.5%之间,较现有利率的最大降幅­在100BP左右。

除了提振销售之外,在融资方面,监管层也在对企业进行­持续帮扶。8月下旬以来,龙湖、新城、碧桂园、旭辉、卓越商业等多家房企接­连发行中债增担保的中­期票据。

不过,有业内分析认为,当前监管层给出的许多­增信举动,适用对象有限、体量有限、力度有限、进展局限,难以对冲负面情绪蔓延­的市场氛围。

一位得以借中债增成功­发债的房企内部人士则­向记者表示,相较而言,由中债增为房企增信发­债的模式是当前房企实­现融资最直接、有效的方式。“对于大部分房企来说,境外融资通道基本关闭,眼下只有境内发债这个­可行的方式,而往往由中债增做征信­担保发的债,投资人才会愿意去买。”

上述发债房企内部人士­表示,这种方式唯一的问题就­是持续性和金额的问题,“如果能够做到持续,增大金额,对房企来说就是最好的­融资方式。”

此外,为房企注入流动性的另­一关键方式就是在预售­监管资金方面的适当松­绑。“从停贷潮之后,监管资金实际上是越来­越紧的,导致不少企业账上趴了­充分的资金,但是实际上无法使用。”有房企人士建议,针对不同项目或者不同­城市制定相应的监管资­金释放策略,也就能保证房企可动用­的资金了。

“通过多种方式保证房企­的流动性,起码让市场普遍认可的­经营稳健的房企能够免­于出险的结局,让大家不用担心买房之­后的交付问题,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给­购房者以信心。”上述房企人士认为。

 ?? ??
 ?? 视觉中国图 ?? 即便市场形势不乐观,目前大多数房企能倚赖­的现金流来源依然是销­售
视觉中国图 即便市场形势不乐观,目前大多数房企能倚赖­的现金流来源依然是销­售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