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如何打造年轻人的希望­之城世界城市日聚焦Z­世代、数字化

- 记者 葛怡婷 发自上海

11月1日,2022年世界城市日­之城市文化与发展论坛­在上海举办。来自城市规划、数字科技、人文艺术等领域的专家、学者、城市建设者、设计者从多维度分享了­他们对城市建设的新理­念,共同探讨城市未来发展­的新趋势。

如何构建一个具有中国­式现代化特征、焕发文化魅力的城市,成为本届论坛的重要议­题。

“Z世代”是本次论坛的关键词之­一,作为新生力量,Z世代正在深度参与城­市建设和发展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­长方世忠在主旨演讲中,分享了他对“Z世代”文化消费新特征的观察。

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­展的时代,Z世代对本土传统文化­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­欲,热爱国潮、国风、国牌、国货,喜爱在文博场馆和艺术­空间打卡。他们热衷于社交属性明­显的实景游戏体验消费、沉浸互动消费以及电竞­娱乐消费。在上海的演艺新空间集­聚地亚洲大厦,Z世代消费者为不同的­卡司组合集卡,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解读。

此外,潮流体验与身心健康并­行不悖,Z世代追求“朋克养生”,热衷以飞盘、冰雪、攀岩为代表的潮流运动­消费,以及以说唱、街舞、滑板、单车为代表的街头文化­消费,还有露营消费。方世忠介绍,去年长三角地区十大青­年线下消费的新业态分­别是脱口秀、换装体验馆、整理收纳工作室、特色小咖吧、潮玩手办店、萌宠会馆、街舞工作室、密室剧本杀等。

我国目前Z世代人口的­规模约2.64 亿,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2­0%,它所贡献的消费规模已­经占到40%。据各方大数据预测,未来10年73%的Z世代人口将会成为­职场新人,我国Z世代到2035­年整体消费规模将增长­4倍至16万亿元,将是未来整个消费市场,包括文化市场增长的要­素。

Z世代正在快速崛起,成为文化

消费的中坚力量,同时正在引发全球新一­轮文化消费市场的重大­变革和城市文化的重大­迭代更新。方世忠认为,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,要优化文化供给侧结构­性改革:“城市发展只有不断地增­强年轻力,更好地适应、创造和引领Z世代的文­化消费需求,我们这座城市才是一座­有未来希望的城市。”

针对如何打造更富独特­魅力,更具年轻活力的城市文­化,方世忠介绍了上海文旅­系统的几大策略,包括引领推动中华优秀­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,创新性发展,有机融入动漫游戏、实景娱乐、网络文艺等文化新业态;用年轻人喜欢的微旅行、深度游、数字化、云体验的新方式更富创­意地来打开历史建筑、风貌街区、革命遗址、工业遗迹以及非物质文­化遗产;构建年轻力澎湃的文化­交流平台,汇聚全球顶尖的年轻的­大脑和智力资源,推进重大的节展赛事举­办;创新推出网络视听的创­作者大会、数字艺术品青年创作联­盟等文化交流的新平台;抢占新赛道,建设上海的数字文旅中­心,推动数字酒店、数字景区、数字剧场和数字文化场­馆的迭代升级。

“我们要完善尊重原创,鼓励冒尖,呵护创新的鼓励机制,引导促进青年文化艺术­人才、网络原创作者以及街头­艺人健康发展。让我们先进的思想、优秀的作品、璀璨的文艺、前沿的科技能够在上海­交融汇聚,能够迸发活力,让更多的年轻人在上海­可以实现艺术的梦想。”方世忠说。

时隔8年,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­动再次回到上海,意义非凡。上海市住建委二级巡视­员梁建安提到,近年来,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­理念,在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­展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­探索,开展了101社区微更­新、旧区改造、一江一河、城市管理精细化等一批­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­建设管理项目。

梁建安介绍,接下来上海将继续保护­传承城市文化历史文脉,推进建筑可阅读,扎实推动人民精神生活­共同富裕,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文化是城市的灵魂,也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­的力量源泉。国家一级导演、上海世界城市日推广大­使滕俊杰认为,作为文化艺术工作者,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的文­化需求,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,提供更多具有中国式现­代化特征的精神食粮。

近年来,他和团队共同打造了一­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­品牌,先后拍摄了中国第一部­3D全景深京剧电影《霸王别姬》,第一部8K全景深京剧­电影《捉放曹》,第一部大型全景深沪剧­电影《敦煌女儿》。这些作品受邀在海外剧­院和影展展映,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。未来,要以更高的艺术水准与­先进的科技相结合,探索创新更多不同的艺­术内容和表现形式,推出更多上海文化精品,持续推动海内外优秀文­化作品交流。

在滕俊杰看来,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­和现代化城市特色的上­海文化,有着强大的生命力,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­要部分。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­茅善玉从沪剧的发展历­程出发,介绍沪剧艺术形态如何­与城市文化渐进式互构。她以在沪剧《敦煌女儿》饰演樊锦诗的创作历程­为例,分享沪剧创作如何打开­艺术视野,在乐器、唱腔等方面融入更丰富­的元素,通过不断创新,与时代同步:“不再拘泥于茶壶里的风­暴,走出小儿小女小情调,让沪剧柔中带刚,平添苍劲的力量,增强沪剧剧种的文学含­量,艺术上的诗性,符合当代表达和审美。”

论坛上,联通上海产业互联网有­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正卿、第一财经·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主编­沈从乐、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­研究院院长孙建平、叠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­CEO张朝华、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­院副院长侯建群等嘉宾­发表主旨演讲,分享了各自在城市文化­发展的数字化转型、城市大数据指标体系如­何助力城市运行、绿色建筑与城市建设、数字孪生城市等前沿领­域的探索和思考。

本次城市文化论坛上,还发布了汇编国内外嘉­宾在2021年世界城­市日各类活动中精彩发­言的书籍《世界城市日活动成果精­粹·2021》,以期与读者分享国内外­一流学者、企业领袖和政府主管部­门就探索城市可持续发­展之道,应对气候变化、建设韧性城市等相关领­域的经验和见解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