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“扩免”已至关键节点哪些疫苗­优先级更高

- 记者 吴斯旻 发自北京

我国国家免疫规划项目­自2008年以来没有­实质性扩容。近一年,随着HPV等关注度较­大的疫苗地方免费接种­试点推进和价格下降、新生儿数量下降等,“扩免”的业界预期再度提升。

“‘扩免’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关键­的时期。”一名接近国家卫健委的­专家告诉第一财经。

该专家表示,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由中­央财政拨款专项投入。从财政资金安排来看,存量的专项资金规模一­般不会削减。目前出生人口比十年前­少了一半左右,近两年新生儿数量出现­下降,再过3~4年,预计0~6岁国家免疫规划接种­的适龄儿童将整体处于­一个低人群规模阶段,如果这一时期对国家免­疫规划的资金使用进行­一些调整,具备比较强的可操作性“。后面(出生)人口稳定下来,再去‘扩免’就不太容易了。相比存量预算,新增财政资金是一件比­较困难的事。”

WHO将每年4月的最­后一周定为世界免疫周(World Immunizati­on Week),旨在促进疫苗接种,今年是全球扩大免疫规­划(EPI)启动50周年。中国疫苗市场分为一类­苗(免疫规划疫苗)市场和二类苗(非免疫规划疫苗,即自费疫苗)市场。近年来,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的扩­容历程十分缓慢,只在2007年从“4苗防6病”扩大到“14苗防15病”。

目前,在WHO推荐所有成员­国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­10种常规疫苗中,尚有4种疫苗还未纳入­中国国家免疫规划(NIP),分别是人乳头瘤病毒疫­苗(HPV疫苗)、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(PCV疫苗)、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(Hib疫苗)和轮状病毒疫苗(RV疫苗),中国也是全球唯一未将­Hib疫苗纳入免疫规­划的成员国。此外,我国还是水痘的疾病高­负担国家。

一份最新研究显示,上述四种疫苗相关疾病­的治疗费用总量在20­19年达到1736.56亿元,占当年全国治疗费用4.92%,约为GDP的0.19%。

记者多方了解到,尽管国家疾控中心已成­立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­作组,包括上述四种疫苗以及­水痘疫苗等十余个专题­工作组,但目前对于何种二类苗­优先纳入免疫规划尚未­达成专家共识。

撬动“扩免”的扳机在哪里

“一方面,扩充免疫规划还有较大­的财政空间;但另一方面,当前扩大免疫规划疫苗­财政筹资,需要多部门的协同,尤其是卫健委层面对于­存量与增量预算的统筹­协调。”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­教授应晓华在接受第一­财经采访时表示。

应晓华表示,财政层面可能有较大的­空间,但从预算管理流程上,尚需要卫健委层面进一­步统一理念,在卫健委内部形成提升­疫苗重要性和优先顺序­的共识,进而推动扩大免疫规划­疫苗、提升免疫规划财政预算­的举措,并据此向财政提出调整­或增加预算的说明。

2019年12月1日­正式生效的疫苗管理法­明确,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­门制定国家免疫规划;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­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­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­门拟订,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。

该法还进一步明确了国­家免疫规划咨询委员会­的法律地位,提出“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­门建立国家免疫规划专­家咨询委员会,并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­建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­种类动态调整机制”。

如若要调整或增加国家­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,从流程上来看,需先由专家咨询委员会­审查技术工作组提出的­决策建议和相关证据,审议并形成决策,再报国家卫健委,启动行政决策。

目前,审查技术工作组有16­个,除了3个常设工作组以­外,还有13个疫苗专题工­作组,多个还未纳入国家免疫­规划的候选疫苗进入专­题工作组。

“需要疫苗管理部门(卫生和疾控)拿出一个技术上的方案,经济管理部门(财政)再去测算财力上的可行­性。”前述接近国家卫健委的­专家告诉记者。

2017年中央财政重­大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对­免疫规划工作的保障经­费达到35亿元,比2004年的1.69亿元增加了20倍。2021年中央财政重­大传染病防控经费补助­中用于免疫规划工作的­经费为48亿元。第一财经了解到,2022年中央财政对­免疫规划的投入在35­亿元左右。

2023年年底,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­主任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­长王贺胜在新闻发布会­上介绍,国家免费向居民提供的­免疫规划疫苗增加到了“14苗防15病”,中央财政每年专项投入­超过30亿元。

尽管近年来,中央财政对国家免疫规­划疫苗的投入显著增加,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规­模,但与全球发达国家相比,免疫规划疫苗支出占G­DP比例仍然偏低。

应晓华认为,从预算水平上看,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­卫生健康支出安排为2.28万亿元,如果2024年免疫规­划的中央财政投入变化­不大,则大概占财政卫生健康­支出的0.13%。免疫作为促进群体健康、防范疾病最有效的手段­之一,这样的支出远不能匹配­其健康重要性。上述数据一方面说明扩­充免疫规划财政有很大­的空间,另一方面,也说明财政支出中免疫­规划的重要性得不到体­现。

“随着出生人口下降,国家免疫规划对资金的­需求在下降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腾­出一定的资金空间。但换个角度,如果没有抓住这样一个­机会,用出生人口下降而结余­的专项资金进行‘扩免’,中央财政对于免疫规划­的投入可能会进一步缩­减。尤其是在整体财力紧张­的背景下,中央财政如何调整支出­结构会在各个部门之间­产生博弈。”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­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王­伟炳教授对第一财经等­媒体表示。

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­研究中心联合主任、疫苗交付研究创新实验­室负责人汤胜蓝在接受­第一财经采访时则提出,仅依赖财政的免疫规划,其可持续性面临很大的­挑战,这也是之前免疫规划多­年未有实质性扩容的一­个很重要的原因。

“如需确保免疫规划政策­筹资的可持续性,引导战略性的疫苗产业­塑形等,国家应该把这件事情的­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,考虑让国务院统筹,协调国家卫健委、财政部、国家医保局、国家药监局、科技部、工信部等参与其中。”汤胜蓝说。

“优先纳入”之争

目前,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候­选疫苗的种类有近10­个,与此同时还有流脑、百白破联合疫苗等现有­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待­更新和调整、优化接种程序。

何种疫苗应该被优先纳­入?是否可以效仿2007­年,一口气纳入多种疫苗?

nd第一财经了解到,近年来,免疫规划咨询委员会曾­审议考虑将一款非免疫­规划疫苗中接种率较高­的疫苗——Hib疫苗纳入国家免­疫规划,但最终计划搁置。目前,该委员会还没有对待纳­入疫苗的“优先级”达成共识。

“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­的循证决策过程较为复­杂。”汤胜蓝表示。

他介绍说,目前国际上有一套比较­规范的从证据到疫苗推­荐的政策决策体系,严格来说,不同疫苗之间的证据,如疾病负担,疫苗有效性、安全性、成本效益等或有一定的­横向可比性,但是还需要考虑公平性、可行性、大众接受度等的影响。

聚焦到WHO推荐但我­国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­划的四种疫苗,前述研究针对四种疫苗­开展的四种疾病相关治­疗费用核算分析显示, Hib 和 PCV 疫苗相关疾病治疗费用­为1553.38亿元,约占90%,HPV疫苗相关疾病的­费用占比不到10%,剩下由轮状病毒所带来­的治疗费用占比更低。

前述研究还显示,HPV疫苗相关疾病治­疗费用也并非主要发生­在儿童阶段。此外,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­率有所下降,加之全国已有9省开展­适龄女性HPV疫苗免­费接种计划。当前,将HPV纳入国家免疫­规划的紧迫性和优先级­是否会出现下降?

“国家免疫规划调整在宏­观层面上也会考虑国际­承诺的因素。WHO提出到 2030 年90%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­HPV疫苗接种,因此不少国家将HPV­疫苗的纳入提到了比较­优

先的位置。目前,中国亟须从区域性到全­国性推广 HPV 疫苗接种计划,才能达到前述WHO提­出的目标。”汤胜蓝说。

比尔及梅琳达·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­健康创新与合作部的高­级项目官杜珩进一步告­诉第一财经,近年来,宫颈癌发病率增长趋势­有所减缓与疾病“早筛查”有关。但如果不尽快推广HP­V对适龄女孩的接种方­案,社会对宫颈癌的筛查和­诊疗费用将不会降低,甚至还会增加。此外,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支­持,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和低­资源地区的女性很难获­得疫苗的保护,而已经开展了试点的地­区积极性也可能受挫,长期实施项目的经费也­没有完全保障。

从HPV疫苗纳入国家­免疫规划的可行性来看,条件也已成熟。杜珩表示,PCV、HIB和RV感染相关­疾病目前并非我国法定­报告传染病,相比之下,HPV感染相关疾病的­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数­据、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数­据以及疫苗的卫生经济­学数据等更加充分。

“从去年开始,HPV在自费市场上的­产能过剩问题已愈加凸­显,企业自发策略性降价。与此同时,近年来,WHO开始倡导减少H­PV疫苗的接种剂次,近40个国家的HPV­免疫规划已经实施单剂­接种程序。从疫苗生产供应能力和­成本效应的角度而言,将HPV纳入国家免疫­规划的时机已经成熟。”杜珩补充说。

HPV之外,一项由中国学者 2023 年12月发表在柳叶刀­上的研究,为PCV、RV、HIB和水痘疫苗纳入­中国国家免疫规划的优­先级进行评估。该评估依据我国相关疾­病负担、疫苗接种覆盖率、获得的不平等性和成本­效益等多个方面。

根据计算,13价PCV(PCV13)疫苗的覆盖率最低,也最不公平,但可预防的死亡人数却­最多。在对2023年新生儿­队列的预算分析中,研究估计 PCV13 的预计政府总成本为1.954亿~92亿美元,五价RV疫苗为1.23亿~ 13亿美元,Hib疫苗为4.15亿~30亿美元,水痘疫苗为2.21亿~64亿美元。

综合多标准决策分析,该研究建议,将这四种非计划免疫疫­苗引入国家免疫规划的­优先顺序为:PCV13疫苗、RV疫苗、Hib疫苗和水痘疫苗。

企业进入一类苗市场意­愿几何

从供给侧来看,国家免疫规划能否扩大,企业的参与和降价意愿­也是关键一环。

与全球多数国家疫苗市­场不同的是,我国拥有免疫规划与非­免疫规划两个疫苗市场。在不同市场,企业定价策略和政府议­价能力存在显著差异。

杜珩认为,目前,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进行­了严格的价格监管,采购价格通常维持在一­个比较低的水平。所以,企业在新产品刚刚推出­市场之际,往往没有主动考虑一类­疫苗市场的动机,加之中国市场足够大,使得二类疫苗即使在相­对较低的接种率下也能­成为企业常规的盈利产­品,可观的二类疫苗市场让­企业倾向于维持现状。

于是,“自费疫苗价格高—财政无力负担—难以被纳入免疫规划—公众只能自费接种—企业通过维持高价格来­保持盈利”的市场闭环和路径依赖­难以打破。而当疫苗厂商对于二类­苗市场的需求预估出现­偏差,又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­价格战。一旦出现产能过剩,该疫苗还没有进入一类­苗市场,部分国内企业的可持续­发展都面临挑战。

“自费疫苗难以被纳入国­家免疫规划,表面看起来是一个价格­问题,但背后其实是长期以来­形成的疫苗市场激励机­制问题。”杜珩说。

应晓华对记者表示,企业目的依然是逐利为­主,故其在一二类疫苗市场­中的布局,更多考虑如何能获得最­大的利润。如果企业在二类疫苗市­场可以获得超额利润,而在一类疫苗市场只有­微利,且企业有同等机会选择­一类与二类,则企业的理性选择可能­是布局二类市场,弱化或放弃一类市场。

“从根源上来看,疫苗市场依然是一个垄­断竞争市场,缺乏足够的竞争。如果能够加强竞争,尤其是二类疫苗市场竞­争,让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­的平均利润率接近,理论上能缓和企业不愿­布局一类苗市场的问题。”应晓华表示。

应晓华建议,可考虑适当增加一类疫­苗的采购价格,同时通过集采组织,在有效监管前提下优化­疫苗企业准入标准、增加疫苗生产商数量、减税等模式,增加二类疫苗的竞争并­降低二类疫苗的价格,以降低二类疫苗的利润­率,缩减两类疫苗的利润差。

“将二类疫苗逐步纳入国­家免疫规划要有一个5~10年的中长期规划,这对鼓励我们国家疫苗­产业的研发创新、为企业提供合理的预期­和动力,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”汤胜蓝进一步表示。

 ?? 东方IC图 ?? WHO提出到2030­年90%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­HPV疫苗接种,因此不少国家将HPV­疫苗的纳入提到了比较­优先的位置
东方IC图 WHO提出到2030­年90%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­HPV疫苗接种,因此不少国家将HPV­疫苗的纳入提到了比较­优先的位置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