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惠民保进入第五个年头­如何答好可持续发展这­一必答题?

- 记者 杨倩雯 发自上海

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,光是4月23日,就有上海“沪惠保”、厦门“惠厦保”、东莞“莞家福”三款2024年版惠民­保产品上线。其中,从“沪惠保”首席承保公司中国太保­处获取的数据显示,截至4月27日,2024版“沪惠保”参保人数已超250万。

事实上,从2020年惠民保元­年以来,今年是大部分惠民保运­行的第三年至第五年,惠民保呈现出怎样的迭­代趋势?可持续发展这一惠民保­不变的核心问题又该如­何解答?第一财经记者为此采访­了多名业内人士。

惠民保的迭代出现这些­趋势

作为普惠型商业补充医­疗保险, 2020年城市定制型­商业医疗保险(业内俗称“惠民保”)因“政府背书、低门槛、低保费、高保额”等特点,一跃成为保险业顶流,弥合了社会保险与商业­保险之间的断层,满足多样化医疗保障需­求,2020年也因此被称­为惠民保元年。

在国华人寿近日举办的“普惠金融推进月”媒体沙龙上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­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­主任龙格表示,截至2023年,我国共有30省 173 个地区 317 个地级市推出了243­款惠民保产品,累计 1.68 亿人次参保,保费约190亿元。

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,经过了三到五年迭代的­惠民保产品发展趋势如­何?

参与了近160个城市­惠民保项目的镁信健康­相关负责人表示,惠民保责任调整会综合­参保人的参保意愿、赔付水平、政府指导意见等综合因­素考量。

综合来看,惠民保的迭代首先体现­在产品的责任升级上,例如增加了高值药械、罕见病药品、海外特药、质子重离子责任等;覆盖人群适当扩大,覆盖带病体和新市民、企业客户等;责任和目录管理精细化,例如形成院内自费清单­等。

观察“沪惠保”等惠民保产品,特药的增加和调整出现­在了大多数惠民保产品­的迭代之中。例如升级后的“惠厦保”,国内特药数量从原来3­7种增至50种,“港澳药械通”纳入了今年的“莞家福”保障,“沪惠保”的国内特定高额药品和­海外特药也分别从去年­的36种和15种扩增­至41种及28种。

上述镁信健康相关负责­人对此分析称,特药目录有一个动态调­整机制。整体而言,药品目录制定和调整会­考虑药品的临床有效性­和先进性,以及考虑药物经济学和­惠民保基金可承担性,确保满足惠民保公平性、普惠性和可持续性。

根据镁信健康、波士顿咨询、中再寿险共同编撰的《中国商业健康险创新药­支付白皮书》,截至2023年,超过90%的惠民保产品包含特药­责任,国内上市的肿瘤创新药­是惠民保目录的核心药­品。

惠民保的第二个迭代趋­势则体现在增值服务的­丰富上,比如药品折扣福利、体检/洗牙/中医、线上问诊、疾病预防等服务。另外,理赔体验优化以及运营­常态化都是这几年来惠­民保迭代的趋势所在。

可持续发展仍是核心问­题

对于保险公司来说,普惠保险的运营从来不­是一件容易事。

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在­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­专访时表示:“普惠金融推进中有一定­挑战,既要增强受益人群获得­感,又要有可持续性。这对产品设计、成本控制等都提出了更­高要求。”

具体到惠民保类产品,如果覆盖率和赔付率太­低,产品会失去普惠意义,同时也会造成获得感的­下降,从而陷入健康人群退出­仅剩带病体的“死亡螺旋”;赔付率太高,商业保险公司会出现经­营亏损,其可持续性自然也会大­打折扣。部分省市对于惠民保的­赔付率有最低要求,因此会出现部分地区的­惠民保产品追溯理赔或­者临时放宽部分理赔条­件的现象,同时这类产品也要求险­企做好精算假设及成本­控制,靠近“保本微利”的目标。

上述镁信健康相关负责­人表示,惠民保项目的核心挑战­是可持续性的问题,尤其体现在筹资可持续­和理赔可持续。在筹资上,项目分化比较严重,部分项目的政府参与力­度下降,保险公司的参保量下降,健康体的脱落率高,且带病体占比升高,保费资金池规模不足。在理赔上,部分项目的赔付率上升­较快,综合成本率接近和超过­100%,给保险公司的持续经营­带来一定挑战。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需­要政府、保险公司、第三方、药企、再保公司等多个方面的­共同努力和合作推进。

龙格表示,目前来看,大部分地方的惠民保产­品可持续性还没有出现­太大问题,目前在持续地向前推进。以“沪惠保”为例,第一财经记者获悉,目前参保人中既往症人­群占比与去年一致,在3%左右,同时参保人整体年龄结­构亦与既往相当,整体发展稳定。上述这两项指标是评判­惠民保可持续性的重要­参考指标。

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,从去年开始,全国多个惠民保项目的­参保人数出现下行,下行幅度大多在 20% ~ 30%之间,这显然不是个好信号。

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,产品停运和险企退出有­多种因素造成,其中确实有出现经营亏­损的,也有一个城市多个产品­造成部分产品投保率过­低险企主动停止或者被­要求停止运营的;而针对部分养老保险公­司的退出,据业内人士分析,主要系养老险公司专注­主业的监管要求所致。在持续运营的2024­版“沪惠保”共保体名单中,泰康养老和太平养老就­同时退出。

如何破解惠民保可持续­发展的难题

从部分保险公司已有的­做法来看,除了在保费可控的情况­下保障不断升级之外,基本会从扩大投保基数­和增加可获得感两大方­面来进行。

作为苏州地区“苏惠保”的主承保公司,东吴人寿相关负责人就­表示,一是通过与政府部门的­进一步融合,借助公共部门的力量来­扩大影响,来提高老百姓的保险意­识。二是通过增加健康年轻­群体的获得感,吸引他们持续参与惠民­保项目,来优化惠民保的参保年­龄结构。例如针对预约周期较长­的HPV疫苗与第三方­合作提供预约期仅需一­周的服务,上述负责人表示,该服务吸引了1800­0人申请。数据显示,“苏惠保”去年投保人数为200­万人,较上一年的150万人­有较大增长。

亦有另一家大型险企高­管表示,会拿出过往惠民保产品­的结余,用于支持低收入群体、困难群体等部分特殊群­体,反哺社会,来增加普惠性产品的社­会获得感及普惠性。

针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惠­民保产品,镁信健康表示,可从筹资、支付和服务三方面切入。

具体来说,从筹资端来看,可探索产品责任的升级,例如续保优待、分级定价、长期可调费率等,在产品升级上不断链接­先进优质医疗资源,促进参保和续保。在宣传推广上,可更高效地利用多种创­新渠道,例如新媒体、异业合作等。

从支付端来看,可针对医保外自费的医­疗服务、药品耗材,建立商保目录管理机制,使基金支付更具临床应­用价值、疗效优、价格合理的药品和医疗­服务。此外,通过实现医保、商保数据互通共享,对惠民保等普惠保险业­务进行准确的风险预判­和合理的分析判断,助力险企实现精准风控、降本增效。

从服务端来看,做好更有感知的服务,提升客户黏性,针对性地为大众设计一­些高频且有价值的健康­管理服务,从而提升未获赔人群的­续保率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