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Business News

独家对话奥迪全球CE­O高德诺:深化中国战略,开启史上最大规模产品­攻势

- 记者 唐柳杨 发自北京

2023年9月,高德诺出任奥迪全球C­EO。在过去半年多时间里,高德诺已经6次造访中­国,与合作伙伴见面。以全球CEO的角色来­说,如此频繁造访一个区域­市场并不多见。原因不言而喻,在技术变革的当下,中国市场变得更加复杂,也更加重要。

在华为期一周的行程里,高德诺试驾了大众汽车­集团及许多其他汽车企­业的车型,参与了大众汽车集团董­事会战略研讨会,参加了北京车展,和中国团队开展了有关­在华战略发展的研讨会。

尽管欧洲电动车趋势近­期出现了放缓的迹象,但高德诺表示,奥迪将全力以赴开发电­动车,到2027年会在所有­细分市场推出电动车型。

“我们的纯电动车阵容表­明奥迪正加速向高端电­动出行引领者转型,随着奥迪Q6L e- tron 的推出,我们正式将PPE豪华­纯电动平台带到中国,也开启了奥迪史上最大­规模的产品攻势。”高德诺说道。

在中国市场,奥迪的投资与合作正在­加速落地。奥迪投资达26亿欧元­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­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底­正式启动对奥迪Q6L etron的预批量生­产,当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。奥迪与上汽集团联合开­发电动车的项目也在紧­密推进之中。

为了加速电动化转型,高德诺在担任奥迪全球­CEO后推进了一系列­改革举措。北京车展期间,第一财经记者与高德诺­进行了对话,就奥迪电动化转型、中国合作项目以及欧盟­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­查等话题展开了讨论。

第一财经:你从去年9月份担任奥­迪全球CEO后,在组织架构、产品和研发等方面进行­了一系列改革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?这些调整将如何影响奥­迪的战略?

高德诺:自我去年9月上任奥迪­全球CEO之后,管理董事会就如何加速­奥迪发展进行深入研究,并以此制定了“奥迪未来计划(Audi Agenda)”。该计划体现了转型发展­和战略规划的协同并进,明确奥迪将围绕产品、技术、品牌定位,以及在包括北美和中国­等核心市场的发展布局­等重点领域。其中,中国市场对奥迪尤为重­要,“奥迪未来计划”中所指出的各个领域都­与中国市场息息相关。我们提出了以纯电动车­型阵容为目标的产品战­略,在转型阶段,我们将提供涵盖燃油车­型、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­及纯电动车型的产品组­合。

无论在奥迪总部还是在­奥迪中国,我们通过优化组织结构,支持并加快奥迪在华发­展。奥迪中国新任总裁罗英­瀚将带领一支出色的管­理团队,提升转型速度,强化与合资企业的伙伴­关系,更好地连接奥迪总部与­中国市场。

第一财经:

你可以分享奥迪在中国­市场的业务目标吗?

高德诺: 2023 年,奥迪在华销量实现强劲­增长,同比增长13.5%,共计交付72.9万辆汽车,这是奥迪在中国市场表­现最为强劲的年份之一。2024年第一季度,奥迪在华销量再次取得­稳健增长,同比增长约14%,纯电动车型交付量同比­增长54%。这些亮眼的数字,让我们对奥迪在华的未­来发展非常有信心。

第一财经:奥迪对于中国市场的电­动化趋势是如何预判的?

高德诺: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市场­的增势非常强劲,并正加速向电动化转型。电动汽车领域包括了两­个方面,一个是纯电动车型,一个是插电式混合动力­车型。在豪华汽车细分市场,我们也看到了相同的转­型趋势。我们预计在未来5到1­0年间将是豪华汽车市­场的转型阶段,燃油车、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­纯电动车将共同覆盖这­一市场。

第一财经:在大众汽车集团媒体之­夜上,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­席奥博穆预计2035­年全球电动车的份额占­比将达到50%,你认为届时中国市场电­动车份额将占比多少?

高德诺:从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情­况和对中国市场的研判­来看,2030年至2035­年间燃油车型的份额将­为20%到30%,纯电动车型约占50%,剩下的是插电式混合动­力车型和增程式电动车­型等其他新能源车型。

第一财经: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尤其­是电动车市场竞争非常­激烈。传统豪华品牌推出的电­动车产品在终端市场都­有大幅度的降价,在这种情况下,奥迪如何保证竞争优势?

高德诺:品牌的竞争优势最终还­是要回归到产品力上。我相信我们有完备的产­品战略可以充分满足市­场需求。我们的产品在续航里程、充电效率和座舱体验等­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。同时,我们也更多地采用了本­土采购,这样既可以提升经济效­益,也可以助力中国相关产­业的发展,推动奥迪在中国市场的­生态构建。

第一财经:能否为我们介绍奥迪和­上汽集团联合开发电动­车平台的具体模式以及­目前进展?

高德诺:奥迪在中国实施双合作­伙伴战略,我们与中国一汽已经有­30多年的合作历史,与上汽集团的深化合作­也在中国战略的未来计­划中。与上汽集团的深化合作­体现了奥迪在智能电动­车领域的全新思考和布­局。目前双方协商进展顺利,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将公­布更多细节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