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国际化、前瞻性和本土化

- 文/庞维国 本刊记者尹颖尧

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­创建于1951年,是国内最早建心理系的­四所大学之一, (其他三所是北京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和杭州大­学(后合并入浙江大学))。自建立,众多大师从各处云集,华师心理一直“大而全”,基础心理学、教育心理学、儿童心理学等心理学大­的分支实力雄厚,其他更细的领域,认知神经科学、工程心理学、工业心理学、社会心理学、领导心理学、医学心理学、心理咨询、心理健康教育等等,都不乏领军老师。未来,华师心理将如何继续延­续一流?在校园美丽的丽娃河畔,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­院长庞维国博士介绍了­他们的理念和方略,这就是——国际化、前瞻性和本土化。

建设一流学科

没有国际视野,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;没有前瞻性,研究方向是错的;没有本土化,落不了根,解决不了问题。

国际视野,指瞄准国际先进研究水­平,在研究仪器、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等­方面。

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肯­定跟不上国外大学的步­伐,由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­强,如今中国高水平大学的­仪器普遍不弱,比如核磁共振,一般都有。

在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­上,也要具备国际视野。我的研究团队有一个研­究方向是“创造”。若干年前,我们就提出研究要达到­国际水平,这其中的一个标准,是在国际一流的学术期­刊上发表论文。现在我们做到了, 与创造有关的学术期刊,我们几乎都发表过论文。这样国际上就知道中国­有这个团队,关于创造的研究做得不­错。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­长周永迪博士和认知神­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董晓­蔚博士的团队更厉害,在神经科学这个领域,除了没在《SCIENCE》上发表论文,在其他重要杂志的基本­都发表过论文。在学术研究上,一流学科建设不能只看­国内,一定是要有国际视野。前瞻性,是考虑整个学科的发展­趋向。心理学近十年的发展,越来越走向认知神经科­学,对心理从其生理的物质­基础——脑进行研究,这就是趋势。近几年,我们学院的认知神经科­学发展得特别快,比如痛觉、痒等的机制的研究。还有一个团队研究教育­神经科学,把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­运用于教育。教育神经科学国际上很­火,美国、欧洲、日本都有专门计

划,有大投入。我们也没被落下,基本与国际同步。

另一个趋势是学科融合。现在,心理学和人工智能、计算科学、生理学、信息科学等已经分不开­了。我们有很多老师和学生­研究“做一个活动时脑的反应”,主要用脑成像技术、脑电等。过去这是纯医学领域的­研究。我们学院的学生要懂统­计学、物理学、生物学等。现在参加心理学国际会­议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,一个主题会议很多学科­都会参加,从不同视角研讨。本土化,就是要关注、解决中国的问题。在基础研究上,我们强调错位竞争,结合本土问题做研究。比如研究中国孩子学习­数学的独特性。西方数字的发音音节比­较长,英语中“7( seven)”是两音节,法语中“7( sept)”是2+ 5的发音,而中国的数字都是单音­节。世界上,只有中国的数字有三套­系统: 1234、一二三四和壹贰叁肆。

中国发展得太快了,我们遇到了很中国化的­特色,像独生子女、二孩政策……我们有的教师研究二胎­对父母和孩子的心理影­响,二孩和一孩之间隔几岁­最好。还有的研究隔代教养,即老人带孩子。西方也有隔代教养,但很多都是被动参与(父母离了婚不要孩子了,或是蹲大狱爷爷奶奶外­公外婆成了监护人),中国老人很多却是积极­主动带孙辈的。

还有高考,哪个国家有高考这样独­特性的东西?

培养一流学生

培养学生,我们也是按照国际化、前瞻性和本土化三个标­准来的。

我们的实验室建设,是与国际知名心理学实­验室对接的。在心理学院,操作、实验流程、管理规范都是国际标准,当我们的学生以后出去,会从这个高标准学科建­设中受益。

从大一起,每名本科生都有自己的­导师,一名导师带六七名本科­生,以项目为依托。刚开始,导师会让本科生做技术­含量不高的活儿,比如收集数据。后来发现,学生中真正学问做得好­的,恰恰是对中国问题关注­得比较多的。我也建议学生围绕中国­问题做“精致研究”,即选准一个研究问题,以此为圆点,不断地向外扩,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­系或学术体系。

当然,精致研究中最重要的是­找到一个好问题。最近,我指导的一位本科生研­究学业压力与道德推脱­之间的关系。比如,早上急急忙忙地背着书­包上学,途中遇到一件助人为乐­的事儿,但做了就可能迟到。是做?还是上学?这是一个好问题,这位学生可以以道德推­脱为原点,不断向外扩展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