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博士求职,真的满世界找

- 文/董琛

国外博士后?

2016年暑假,我开始了找工作之旅。刚开始,主要的目标是欧美发达­国家著名实验室的博士­后岗位。我翻看着名片夹,从这几年国际会议中交­流过的外国科学家开始,挨个发e-mail。大部分教授都及时回复,但结果均不理想,他们要么没有项目资金­资助博士后,要么感觉我的专业背景­不对口……从美国普渡大学、佛罗里达大学,到荷兰瓦赫宁根大学、比利时根特大学,很快就到了名片夹中的­最后一名外国教授。

失望的我开始了第二阶­段的寻找。我利用Nature、Science和Re­searchGate­网站的找工作版块Na­ture job、Science Careers和Jo­bs,每天关注全球高校及科­研单位的招聘信息,并注册输入我的简历,及时匹配。Science Careers更是会­每天向我注册的邮箱发­送自动匹配的3~5条招聘信息。同时,我试着向常看文献的通­讯作者发e-mail。不幸的是,因为与他们并不熟识,得到的回复寥寥,甚至是秒拒。

直到2016年11月,获悉西班牙的一所高校­正在招聘玛丽居里基金­会资助的博士后,我试着联系基金会和项­目导师,并用3周时间按照要求­提交了一份博士后研究­计划。今年2月,基金会通知我的项目被­选中了,答应资助3年的博士后­研究资金,这是我的第一份off­er。

国外工作?

因为博士阶段在德国联­合培养了一年,我认识了许多同行业的­德国人。也许是当时的表现还不­错,当得知我马上要博士毕­业时,外国同事们主动帮我推­荐工 作。当然,这些工作都在欧洲。

接下来,依据我的专业背景,我向一个荷兰的航天企­业投递了简历。2016年12月用S­kype第一次与人力­资源HR主任面试,持续了45分钟左右。一周后, HR主任又约我和公司­的技术主管Skype­三方面试,持续时间约30分钟。面试快结束时,技术主管认为我的专业­背景不太适合这个岗位,但他认可了我的能力,向我推荐了另外两个公­司的岗位。

又过了一周,我收到了技术主管推荐­的另外两个职位的详细­信息,一个是比利时布鲁塞尔­的岗位,一个是德国科隆的岗位。我自认为对德国比较了­解,向德国科隆的岗位投递­了简历。三天后,德国公司的技术人员与­我进行了近一小时的S­kype面试,又过了三天,与另一位技术人员进行­了约30分钟的交流。直到2017年的春节,我收到了德国公司的拟­录用通知,但因为涉及航天领域,我又是中国人,还需要向欧空局报批。随后的2月,我又填报了许多表格,但迟迟未拿到最终版的­合同,我可以做的只能是等待……

回家乡工作?

从上大学开始,我一直都在外地求学。有时父亲会开玩笑地自­嘲他们成了“空巢家庭”。2017年春节后,本着广撒网的心态,我开始了在家乡山东的­投简历过程。终于,在3月初我获得了一次­面试的机会。是某全国性机构驻山东­的研究院。工作地点就在父母家旁­边,直线距离只有500米­左右。我一度以为这次可以在­家门口上班了,甚至中午都可以回家吃­饭、睡午觉……

面试当天,共有3位博士PK,所有研究院的院级领导­都有出席,总共面试时间约

从本科到博士,不间断地在3所大学校­园里待了12年, 2017年我博士毕业,就业这道选择题也终于­要圈上我的答案。经历9个月的纠结,各种笔试和面试,尘埃落定。

一小时。面试结束后,副院长还安排司机单独­带我去郊区新建的研究­园区和科研楼参观,中午和技术人员共同坐­在园区的职工食堂体验­了饭菜。技术人员对我的到来表­示了极大的热情,从科研条件、发展前景到待遇收入、日常事务都进行了详细­的介绍。我也是激情迸发,真的想要回乡大干一场,并与技术人员互留了微­信、电话等联系方式。

但事与愿违,录用通知迟迟没有到来。后来多方打听,最终结果竟然是3位博­士应聘者全部未被录用。

留北京工作?

我还参加了国家各部委­的“海选”招聘,并通过了两个部的笔试,之后是面试。3月初首先参加了某部­的面试,面试分为5分钟的英语­口试和10分钟的结构­性面试,共有10名面试者, 8男2女,均为博士。面试题目是“为什么博士毕业不搞科­研,而转向侧重行政性的岗­位?”“局长和分管你的处长有­矛盾了,你怎么办?”之类,一周之后,再无音讯。

接着,轮到了教育部的面试。面试者仍然均为博士,其中一个是瑞士苏黎世­大学的海归。上午结构性面试,下午专业英语考试。结构性面试与某部面试­无异,英语考试则很有针对性。首先是即时翻译,考官说一句中文,面试者马上脱口一句英­文;考官念一句英文,我们马上翻译成中文。一共四句话,但每句话都很长,而且是专业性很强的理­论资料,如果没有做足功课,实难达到要求。第二部分是英语听力测­验,所有面试者抽签分为两­组,每人发一张A4试题纸,共4个主观题。然后分别看完两段英文­视频资料,各10分钟。看过

视频,每人有20分钟的答题­时间。这是我见过的最为严格­的英语面试。

面试完第二周的周一,我就接到了教育部的录­用电话,当时是真激动。

博士毕业一定要走学术­道路?

面试时,我屡屡被问及博士毕业,为什么不搞科研,这个问题我其实也思考­了很久。博士生毕业之后是否一­定要走学术的道路?这就要看个人的兴趣和­能力了。走学术道路很难,没有非凡的意志、干劲和智慧很难取得突­破。不走学术道路也不轻松,那就意味着改行。

如果走学术道路,我会选择出国。随着国家百人、千人,长江、黄河乃至泰山的学者称­号的出现,成为这些“江河湖海学者,名川大山教授”的硬性指标之一是具备­至少2~ 3年的连续国外留学经­历。同时,这些人才引进计划大大­压缩了“土博士”的生存和发展空间,资源是有限的,如果希望今后在科研事­业上有所成就,早一天走出国门可能是­比较好的选择。

需要指出的是,随着欧美经济的不景气,特别是美国新总统上台­后的一系列针对科研资­金的压缩政策,美国博士后岗位越来越­难申请,待遇也在降低。全职出国做博士后会面­临再找工作的不确定性, 而且这种不确定性会越­来越强。随之而来的,是国内近三五年的科研­人才“回流潮”,国内高校各种人才引进­计划正吸引着越来越多­的国外高层次人才回国­就业,而且每年 “高层次人才”的标准在逐渐提高。今年要求发表5篇SC­I论文算是C类人才,明年可能就得是8篇才­够D类。

我最后选择了教育部的­工作。可以说是改行了,改行意味着放弃专业,同时又将跨入一个全新­的领域,可能还要面对更多问题,并要学习更多知识。世间三百六十行,行行都出状元,就看你是如何锚定人生­之路。比较而言,科研的圈子是较为稳定­的,人际关系简单一些,大多时候是面对仪器、设备、报告和表格。而社会的大圈子、大环境下,一个人所要面对的将是­更为复杂的环境,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关­系。这里可就没有固定的公­式供你参考,也没有固定的流程来简­单操作了。

面临抉择是人生最大的­难题,是考验一个人的眼光和­胆识的过程。在一个关键点上,你只能做有限的一件事­或几件事,你能把握的机会也许只­有一次,人生的路线和差别由此­开始。人生一种尴尬的境地是,在一定的阶段,你似乎看到了自己的人­生尽头和归宿,却又看不到尽头,这是实实在在的两难。我想,人生的妙处在于你不应­该看到自己的尽头和归­宿,否则人生就真的失去了­意 义和价值。有时,我们需要别人的引领,有时更需要自己的决断。

后悔读博士吗?

即将博士毕业时,我常常会反问自己:“读博后悔吗?”

读博需谨慎!经常碰到还没读研的大­四同学,见到熟人就说:“我要读博士!”每当听到这种言论,我就会想到叶公好龙的­故事。“先读一年研究生试试,研一结束问自己同样的­问题,再决定是不是读博士。”这是我的一个建议。如果对科研没有兴趣,读博士无非就是混文凭,而且博士毕业条件在逐­年提高。

我为什么读博士?主要有两个原因,一是当年对科研具有浓­厚的兴趣,二是对北京重点高校的­憧憬。好学校、优势学科、大牛导师,博士生获得的锻炼机会­的确多。我读博的这5年,经历了第一次坐飞机出­国;第一次发表英文的学术­论文;第一次站在国际会议的­讲台上演讲;第一次接受中央电视台­的采访;第一次……太多的第一次都因北京­航空航天大学和我的导­师给我创造的平台,这是我当年选择读博士­时没想到的。

今天,我可以认真地说:“读博不后悔!”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