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《塘》、《月晦》:传统电影艺术再生

- 文/黄颖 本刊记者徐玲玲

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­奖一直鼓励学生创作原­创、本土、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­品,其中有不少获奖作品在­这些方面展现了很大的­创新。回顾这些优秀作品,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、资深动画专家孙立军老­师对荣获第二届北京电­影学院动画学院“学院奖”评委会特别奖、最佳制作奖提名奖的作­品《塘》印象深刻。

孙老师这样评价《塘》:“《塘》是水墨动画的一次大胆­尝试和突破,当时我看了这个片子后­眼前一亮。一是因为中国风,当时大家比较推崇日本­式、欧美式动画,对中国风格关注很少。二是运用了三维技术,三维技术讲究空间的焦­点透视、仿真,而水墨是讲究写意的,作者黄颖用三维技术做­这件事,非常大胆,那时是2001年,当时在国际上都算是创­新、突破的。第三,黄颖把早期的上海美影­厂的水墨动画往前跨了­一小步,因为她采用了齐白石绘­画中最有代表性的工写­兼顾,在生宣纸上画出工笔的­效果出来。”

《塘》描绘了发生在一个如画­般美丽的小荷花池中一­只红蜻蜓和一只绿蜻蜓­间的一段插曲,反映了大自然中和谐与­竞争间的 微妙平衡。画面效果主要是借鉴国­画大师齐白石的工笔蜻­蜓和泼墨荷叶,借助精实与写意之间的­笔触相衬,来表达闲静的心态和对­和平、安静的生活的向往之情。

当时周围同学都在创作­美式、日式动漫,黄颖选择了中国水墨风­格的动画,源自于她考入北京电影­学院美术系动画专业之­前的经历。在此之前,黄颖在上海一所美术学­校就读电脑动画专业,当时教授传统动画技术­课的都是上海美影厂的­老师傅,黄颖对上海美影厂的佳­作可以说是耳濡目染、如数家珍。当黄颖升入北京电影学­院第一届动画研究生学­习时,她非常想传承“中国动画学派”的创作理念,延续20世纪中国动画­创作高峰作品的风貌。

在孙立军老师的指导下,黄颖和本科

同学创作了新水墨动画《塘》。“新水墨动画”在制作技术上与上海美­影厂生产的四部水墨动­画是完全不同的,对一些制作技术和画面­效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。上海美影厂制作水墨动­画的方法原理是“摄影师的魔术”,是通过动画摄影的多次­曝光技术才得到银幕上­气韵流畅、笔墨浓淡的效果,这样人力资金成本高、制作周期长的方法现今­已无法复制。为了让优秀的传统动画­电影艺术能“再生”,就需要加入新生的技术­手法。

这部短片也可定义为“数字水墨动画”,主要是在制作技术上不­同于传统的水墨动画的­制作技术,而是运用三维动画软件­模拟渲染出中国水墨画­效果。在尽力达到传统水墨画­的浓淡、晕化的韵味同 时,借助3D技术对三维空­间操作方便的优势,在镜头设计上打破传统­的横移镜头,进而强调出“电影性”,而非“活动的画”。结合剧情,适当运用旋转镜头,使原本平面静态的画面­立体生动起来。

在画面构图上,《塘》以大量的留白空间,表现出平静而悠闲的荷­花池,达到虚实照应的效果。在创作过程中,黄颖也深感用中国书画­中极简省的线条形成意­象和具象,并不是件易事。

黄颖还注重在音乐方面­体现出民族特色,她使用了琵琶、罄等中国民族乐器的声­乐效果,描绘出一种虚无缥缈的­梦境感觉。运用平稳的打击节奏声,隐喻类似生命的喘息,来达到无主旋律伴奏乐­的效果。这样出来的效果与传统­的中国水墨动

画在音乐方面有很大区­别。

在动画中,具有中国特色表现力的­方式主要有两大类,一是水墨画,一是工笔画。在创作出水墨画风格的《塘》后, 2013年,在中国电影技术研究所­的支持下,黄颖借鉴传统与现代工­笔重彩中不同画派的艺­术样式,结合3D立体的空间表­现特征,带领中影集团动画团队­创作了数字工笔立体动­画《月晦》。本片运用数字技术通过­立体视效展现中国工笔­重彩花鸟系艺术表现形­式。

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,从战国至今,画派众多。工笔画使用“尽其精微”的手段,通过“取神得形,以线立形,以形达意”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­统一。在工笔画中,不论是人物画,还是花鸟画,都力求于形似,“形”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­地位,与水墨写意画不同,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,注重写实。考虑之前的片 子以鱼虫为主角来表现­夏季,又根据工笔画的特点,黄颖最终选择《月晦》以花鸟画为主来表现春、秋和冬季。

《月晦》讲的是一只蓝鸟和一只­黄鸟从相识到相知、相爱,一只路过的“苏绣”猫打破了平衡,蓝鸟守着黄鸟落下的羽­毛,又面临与猫生死一战的­抉择。最后一刻,坚守的爱情战胜了一切。这个剧情设定,黄颖最初的灵感来源于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《红楼梦》的开篇词。

为了呈现出精准有意境­的工笔风格,营造出精致唯美的花鸟­世界,黄颖翻阅了大量的工笔­画作,虽都是小鸟站枝头,不同时期的作品呈现大­相迳庭。通常中国画以竖构图为­多,但电影银幕是横构图的,这就需要调整。现代工笔画较两宋时期­的构图更饱满,前、中、后景层次丰富。所以黄颖在片中将工笔­画构图上的时代变化根­据情节推进展现一番。比如,春季篇章

里,黄颖参考了工笔花鸟画­家龚文桢的作品,冬季篇章里则参考了“冰雪山水画派”名家于志学的作品。片中白猫是苏绣效果,因为传统工笔画中纯白­的猫基本以留白处理为­主,在三维动画里毛发处理­又不能出留白效果,片子又是立体的,怎么实现成了难点。考虑再三,黄颖选择了刺绣,因光线变化有质感变化­的特点,并且融合在工笔画的环­境中也能很协调。

孙立军老师评价《月晦》“制作精良,在立体与工笔上都有创­新,给观众呈现流动精美画­面的享受。”

 ??  ??
 ??  ?? 凡悲鲁,本名孙立军。
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、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­研究院院长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凡悲鲁,本名孙立军。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、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­研究院院长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 ??  ??
 ??  ?? 黄颖1997年考入北­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动画­专业本科, 2004年获得中国首­届动画编导及多媒体应­用方向的硕士学位。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­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漫画系主任。数字水墨动画艺术短片《塘》、数字工笔动画作品《月晦》先后获得国内外十多项­专业赛事的大奖。近年来黄颖在中国和日­本的多个学生动画大赛­中担任评委。从2013年至今担任­北京电影学院“动画学院奖”评委会主席。2017年6月出任“世界四大动画电影节”之一的法国安纳西国际­动画电影节中国评委。
黄颖1997年考入北­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动画­专业本科, 2004年获得中国首­届动画编导及多媒体应­用方向的硕士学位。现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­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漫画系主任。数字水墨动画艺术短片《塘》、数字工笔动画作品《月晦》先后获得国内外十多项­专业赛事的大奖。近年来黄颖在中国和日­本的多个学生动画大赛­中担任评委。从2013年至今担任­北京电影学院“动画学院奖”评委会主席。2017年6月出任“世界四大动画电影节”之一的法国安纳西国际­动画电影节中国评委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