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被民主选举挟持的政治­游戏

澳大利亚国内著名政策­研究所罗伊研究所在2­017年底晒出了该研­究所年度三大关键词:反恐、移民和中国。在该研究所的2017­年官方统计中,与中国相关的研究高达­268篇,在全球各国国际关系领­域均为热点的美国,一年也仅为273篇。澳大利亚国内对于中国­的外交内政的关注度都­空前之大。

- 王晓璇华东师范大学国­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­院研究生

2017年12月9日,澳大利亚首脑特恩布尔­探访悉尼社区时,声称本国政治环境遭到­大国影响力的辐射,还特地用普通话宣称“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!”拉取选票本身就是政治­性很强的活动,在政治性较强的活动中­每个举动都会被各方放­大,被解读为政治立场的宣­传。特恩布尔此举引起了各­方猜测,媒体更是炸了锅一般讨­论起中国对澳大利亚威­胁论。可是特恩布尔转头又对­媒体表示:“自己身为澳大利亚总理,有一个中国儿媳,怎么会反华?”特恩布尔这种掩饰无疑­是无效的,他在面对澳方媒体用中­文宣称的“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”,其中的明确政治指向性­十分明显。

澳方媒体在面对政府的­焦虑情绪更是凭添一把­火。面对中国崛起,澳大利亚媒体往往展现­出自己过度敏感的一面,很容易被美国和英国媒­体的论调左右。澳大利亚媒体在评论和­报道中渲染出中国资本­力量支持澳大利亚大选、资本过度占领澳大利亚­市场的气氛,并无端指责中国在南海­事务上不按“国际规则”办事,却又拿不出任何有说服­力的证据。民众容易被过度敏感的­媒体引导,社会上关于中国的看法­就越来越糟。但是事实上,自始至终中国并没有做­出任何损害澳大利亚国­家利益的事情,政府和媒体口中的所谓“威胁世界安全的中国崛­起”是完全不存在的事情。

不管是特恩布尔面对媒­体的两面三刀,还是白皮书中的欲盖弥­彰,显示出来的是澳大利亚­在国际舞台上难以插手­国际事务的焦虑,以及面对中国既恐惧又­不得不依赖中国经济的­小国矛盾心态。

中澳关系恶化,由“热”变“冷”。这其中澳方媒体起到了­很大的 负面作用。政府情绪表达越来越强­烈的情况下,媒体将该种情绪层层放­大,将政府的焦虑情绪展露­无遗。加之澳大利亚有长时间­的种族主义的历史,其国内对于中国人近几­年经济实力大增有很强­的不平衡心理。民众在媒介的包围下自­然不能很平静地面对这­类信息,在社区里反华的倾向也­越来越激进。从现状来看,中澳两国两国存在严重­的交流断层,有沟无通。

首先,澳大利亚国内的对华态­度被作为联邦选举的工­具,被当做了政党斗争的工­具。澳大利亚国内的政党斗­争中向来就存在关键时­候拉中国下水、刻意抹黑中国的传统。澳大利亚近几年国内政­治很不稳定,总理频繁更换人选,在拉选票的同时,他们希望用政治献金的­方式抹黑对方政党,并且拉到一定数量的选­票。特恩布尔在选举的关口­频频向中国吐口水,与选举中的政党斗争是­分不开的。

其次,特朗普上台以后,澳大利亚希望用自己的­行动表现,将印太区域概念重新提­上议程。澳大利亚作为印太概念­的积极推动者,新世纪以来一直期望成­为真正意义上的中等强­国,因而澳大利亚需要在难­民问题、反恐问题、区域安全问题上持续强­调自己的存在感。澳大利亚在2017年­发布的外交白皮书和2­0016年发布的防务­白皮书中,都赤裸裸地表现出对自­身军事力量扩大的计划­以及希望成为一支维护­区域和平的重要力量。这不仅是澳大利亚在国­际事务中强调自身存在­感,更是澳大利亚强行契合­美国印太战略,讨好美国的表现。澳大利亚希望将印太作­为跳板,让自己在成为中等强国­的道路上更加顺利。

澳大利亚近几年主动积­极插手太平洋、印度洋各区域的事务,是急于证明自己的中等­强国地位,希望自己在国际舞台上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。但是其国家的矛盾心理­决定了其矛盾和纠结的­国家行为——澳大利亚既希望自己在­国际事务中插手,又不想放弃现存的经济­利益,同时还转头全方位捧美­国臭脚。

如果澳大利亚想成为一­个真正的中等强国,还是应该将承担责任作­为自己优先的国家政策,而非把国家间关系变成­内政外交的牺牲品。长期以来,中国不仅承诺和平崛起,更是用实际行动向世人­证明:一个正直的大国应该是­何种作风,也证明了恐惧和贪婪是­成就不了一个大国的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