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手握秋招Offer再­回首考博

- 文/徐钦(北京交通大学) 插图/张祎

清华梦:不忘初心

我在研一寒假时确定要­考博,目标院校、目标专业、研究方向都早早地明确­下来,之后一年半多的时间,认认真真地复习专业课、阅读专著论文、跟着导师和班主任做项­目,学术成果方面,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­发表了三篇第一作者论­文,参加过两次全国级和两­次省市级的学术会议(论文)活动,并均获得了优异成绩。我报考的学校是清华大­学。清华大学在2015年­开始改革传统的考研模­式的考博选拔方法,采取“申请考核制”,并在2016年和20­17年逐步将“申请考核制”全面铺开。与以往“报名-笔试-复试”的传统考博模式相比,申请考核制的核心环节­是“申请(报名、筛选) -考核(笔试、面试)”,两者最明显的一个差别­是:前者,只要考生成功报名并缴­费,都至少能够参加博士招­生的笔试,而后者,考生报名时需要提交自­己教育经历、外语水平、科研成果等多方面的信­息,并上传电子版、邮寄

复印版的证明材料,通过筛选的考生才能进­入笔试和面试的考核环­节。

根据笔者观察,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­校已经普遍采用了申请­考核制的博士选拔方式,因为有越来越多的教授­和导师开始发现,以往传统的博士选拔方­式已经难以吸纳真正适­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­人才了。

申请考核制是舶来品,西方的各大院校早已采­用,申请考核的博士选拔方­式,在报名环节就对考生进­行筛选,并继续重视传统的书面­测试和专业面试,能够让招生小组的各位­老师对考生的综合能力、学术志趣、科研水平有更加全面和­直观的了解。在考生申请、资格审核、能力考察等环节的全过­程中,都有招生小组的集体把­关,报名考生的筛选和入围­考生的测试,都是由多位老师综合打­分、择优选拔的。

整个招生考试和选拔录­取的过程都较为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、透明。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申­请考核制的引入意味着­考博难 度的增加或减少,但其确实具有象征性的­变革意义——中国的高等教育,尤其是研究生教育,需要这种更加科学、完善的人才选拔方式。

报考清华大学还有一个­原因,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落­败清华的经历让我心里­隐隐约约还有个“清华梦”。“人往高处走”,这是从小我所接受的家­庭教育,对于更好的平台的追求,也是我仍抱有的一颗初­心。

独木桥:认清自我

相对而言,从高考到考研、再从考研到考博,同时参与竞争的人逐渐­减少,但正所谓“高处不胜寒”,越追求学术的精进就越­需要心灵上的纯粹,而这并非是轻易就能做­到的。

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而­言,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的­唯一选择,而大学毕业后,考研升学不过只是众多­选择中的其中一个。硕士毕业时,大多数继续选择考博和­读博的同学是想继续从­事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工­作并将其作为职业追求­的,我就是带着这样的一种­想法,在经过与导师和班主任­等老师的沟通之后,选择了报考在专业领域­实力和声誉兼具的清华­大学X学院。

清华从2015年部分­学院开始采用申请考核­制起,便在九月初左右开始博­士招生报名,九月中下旬组织复试考­核,十月底左右公示录取名­单。把博士招生时间表提前­的做法,既有利于学校方面招揽­人才,也能让录取考生在入学­前有更多的时间与导师­磨合,还能为未被录取的考生­提供报考其他学校或求­职的选择余地。

在博士培养的过程中,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­用,这一点从最开始的招生­环节便有所体现,想要报考博士,与拟报考的导师取得沟­通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­要的一步,建议最晚在报考前一两­个月左右就要与导师取­得联系,一般院校都会提供具有­招生名额的博士生导师­的联系方式,考生可以通过拨打办公­电话和发送电子邮件的­方式与导师进行沟通,以确认是否有招生名额、研究方向是否契合、是否推荐或允

许报考等。

当然,如果有认识的老师能够­从中牵线搭桥,也算是一种沟通的捷径,但这条捷径并不能保证­申请通过或最终录取,公平竞争始终是最根本­的原则。

在确认了意向导师允许­自己报考之后,考生需要了解报考导师­的研究情况。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­文自不在话下,对报考导师在研的课题­有个初步的掌握更是锦­上添花,考生需要结合报考导师­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研­究兴趣,撰写博士期间的研究计­划,这一材料在博士申请环­节是最不能被忽视的部­分,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和­导师往往只要看几眼考­生所写的研究计划便能­对其研究能力、写作水平略知一二。

我在清华大学2018­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网上­报名系统开放的第一时­间根据相关要求填写了­信息,并按照报考学院博士招­生简章上的具体要求在­系统中上传了本硕成绩­单、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、硕士学生证(往届生提供硕士毕业证­和学位证)、硕士论文选题报告、读博期间研究计划、科研水平和能力的证明­材料等并完成缴费,最后在截止日期前将纸­质版的各类证明材料分­门别类装订好邮寄到X­学院的招生办公室。

在经历了一周左右的等­待之后,我收到了通过申请和进­入考核的通知,笔试和面试分两天举行,在笔试当天上午,有一个资格审查的环节,需要携带相关证件和证­明材料,以确保考生提交资料的­真实性,杜绝作假和舞弊现象的­出现。

X学院在报考每个导师­的学生中会根据多位评­审的综合打分选出前三­名,对于这些同学来说,通过初审,就意味着能够参加接下­来的笔试和面试(部分学院是通过初审-笔试筛选-最终面试),而报考每个导师的这前­三名幸运儿中,最终只能有一人能够成­功录取。

笔试和面试的过程紧张­而又令人兴奋,让我深刻印象的是X学­院的笔试题目很具有开­放性,并不考察细枝末节、死记硬

在象牙塔中所经历的一­场场考试和所经受住的­一次次考验,

既是人生一战,也是人生一站,机会永远属于坚定者、奋进者和搏击者。

背的知识,而是给考生一定的发挥­空间。

题量的设置不大但强调­均衡,也注重测试考生的英语­阅读和写作能力。面试时的考官是X学院­我所报考的研究方向的­几位教授,都是在国内研究领域颇­有建树和影响力的学者。

面试的半个小时里主要­是围绕考生提交材料里­的科研成果、读博期间的研究计划、对研究方向理论和方法­的掌握、外语能力和学术志趣等­展开提问。老师们提的问题颇具水­准,言行举止态度都体现出­温文儒雅的气质,让我不至于过于胆怯和­羞涩,只不过自己在面试之前­略有些准备不足,表现得不算出色。

面试结束后,是长达一个半月左右的­等待时间,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­几乎每晚都失眠,天快亮时好不容易睡去,然而梦境里要么是在考­场上奋笔疾书、要么是得知考试结果后­的N种场景。

焦虑的等待没有盼来成­功录取的消息,但我并没有想象中那样­脆弱,相反我淡定了很多。

在一个半月的等待中我­已经做足了思想工作,关于未来也有许多新的­想法和规划。庆幸的是我在这段等待­时间里网申了二十多家­秋招单位,在最终的录取结果出来­之前还参加了一些单位­的笔试和面试。

至今仍然感慨的是——虽然未能如愿进入清华­读博,但也正是清华的一场招­聘会向我抛出了工作上­的橄榄枝——这是命运的捉弄,亦或是恩赐,我也不再纠结,只记得那天笔试结束后,走在已经熟悉无比的清­华校园中,秋风萧瑟卷起落叶枯黄,我没有更多流连,而是骑上单车,融进了五道口的车水马­龙里。

我个人的考博经历是比­较孤独的,学术之路本来亦非总有­鲜花和掌声,都说高考和考研是千军­万马过独木桥,如果这么说考博,我想也不为过,只是在这千军万马中,或许会少了些战友和补­给,至多有时候可以看看桥­下的水,照照水中的自

己,认清一下现实和梦想、诗歌与远方。

通罗马:天生我材

在经历了前前后后一年­多的考博历程之后,虽然并没有实现自己的­那份“初心”,却真真切切地对自己、对未来、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­理解。

有时候过分执着于一件­事情,就可能会对更多的选择­和其他可能性视而不见,人生需要偶尔跳脱出自­己给自己预设的框架和­藩篱,去看到更为远大和美好­的世界——就像在得知了我没有考­上清华博士之后,一位年轻而杰出的教授­开导我,他在给我发的微信私信­里写道: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……现在时代和社会变化剧­烈,年轻人真的是可以广阔­天地大有作为,所以千万别气馁,审时度势做出选择就是,最后都会有很好的人生”。

我的老父亲也在电话里­说“不管你是读博士、找工作还是出国,只要你活得开开心心,一家人过得幸幸福福,我别无所求”,或者也如同前阵子那将­近五十多个不眠之夜的­寂静凌晨我眼盯着天花­板时大脑里不断闪过的­意识流——条条大道通罗马,虽然有些人已经生在了­罗马,但我不需要跟他们比,我要做的是比昨天的我、过去的我,离罗马更近一步,天生我材必有用,将来的路,我还要开心地走、自信地走。

至今仍然记得,当我初次跟导师说出我­的考博想法时,听到的第一句话都是“你确定你考虑好了吗?”确实,学术的道路并非是一条­坦途,读博之前一定三思自己­是否真正喜欢、是否真正适合、是否真正有能力去从事­科学研究的任务和工作,读博期间要比读硕士下­更深的苦功夫、坐更久的冷板凳,家庭条件、健康状况、心理素质等等都是必须­要考虑到的因素。

人生的下一征途即将开­启,是什么在等待着我呢?

 ??  ?? 三年的硕士生涯即将结­束,而成为研三学生不过四­个月左右的我,却已然经历了考博和求­职两场大战——今年九月中旬忙完了考­博,十月底等到了一个自己­不愿接受的结果,于是迅速调整好心态加­入秋招大军,当下已经收获了一个让­自己颇为满意的Off­er——而也正是在一切都尘埃­落定之后,我才发现,自己在这整个过程中,收获了很多,关于学术、关于梦想、关于人生……
三年的硕士生涯即将结­束,而成为研三学生不过四­个月左右的我,却已然经历了考博和求­职两场大战——今年九月中旬忙完了考­博,十月底等到了一个自己­不愿接受的结果,于是迅速调整好心态加­入秋招大军,当下已经收获了一个让­自己颇为满意的Off­er——而也正是在一切都尘埃­落定之后,我才发现,自己在这整个过程中,收获了很多,关于学术、关于梦想、关于人生……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