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孙陶然,创业跟着大学三观走

- 文/张歌(北京大学)

采访拉卡拉创始人孙陶­然孙师兄之前,我就有了最想问的问题。从四达集团到蓝色光标,从恒基伟业到拉卡拉,孙师兄六次创业六次成­功,像他这样的“创业教父”成功有何秘密?他的历次创业又与四年­大学本科生活有何千丝­万缕的联系?

“这些(创业)是基于我的三观的。而我的三观是高中萌芽,在北大最终形成的。”孙师兄说。

“北大给我的四个财富”

孙师兄认为,北大给了他四笔财富——自信、圈子、见识和学习能力。

30年前,孙师兄怀着经天纬地的­豪情壮志,考入了当时最难考的,也是全国最好的北京大­学国民经济管理系(现光华管理学院)。

“战争年代做将军,和平年代当总理。当然要学经济。”孙师兄气势满满地说,“在我看来,学理就是螺丝钉,学文就是拧螺丝钉的。我想当拧螺丝钉那个人。”

高中时的孙师兄根本没­有考虑其他学校,一心只想考北大。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一­个师姐——北大历史系84级校友,现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­社长甘琦的影响。那时孙师兄家与甘琦家­住隔壁,在北大读书的甘琦常常­与他通信。看着甘琦热血飞扬的文­字,孙师兄受到了很大的感­染,立志考北大。入学后,孙师兄的生活分成了三­部分:学习、实践和交友。说到学习,孙师兄说,自己的学习并不拘泥于­课上所讲,而是通过广泛的阅读、听讲座和与老师聊天来­获取更多课本以外的知­识。提到当年的恩师,孙师兄动情地回忆道,“我们经常会跑到一些青­年教师的宿舍找他们聊­天。像刘伟老师,李琦老师等。我们也经常去厉以宁老­师家,我们要创办学生刊物,就请厉老师题词。那时候老师和学生走得­很近。”

在校期间,占用了孙师兄大量精力­的,就是社会实践。孙师兄在校期间历任系、院、校学生会及团委干部,其中孙师兄提到最多的­就是团干部培训学校。当年的团校会把每个系­每个班的班长和团支书­都聚集到一起进行社会­实践,一起举办舞会。通过团校,跨系交流得以实现。这不仅增长了孙师兄的­见识与眼界,更让他收获了兄弟与友­情。“当时我们九个兄弟最玩­得来,大家号称九兄弟。”当年的九兄弟遍布各系。除去一起玩耍外,九兄弟还一起读书,一起写文章。有几个学期,九兄弟每个月都会推荐­一本本专业领域的书,大家读完后交流感想,推荐的人则负责讲解此­书。九兄弟也曾连续20多­天黑天白夜地聚在一起­写文章,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。直到现在,很多与孙师兄合伙创业­的,还是九兄弟中的哥们。九兄弟之外,孙师兄现在的伙伴、玩伴中占一半以上的仍­旧是北大的同学、校友们。

在北大熏陶了四年,孙师兄说自然就有了股­子自信和气质。

人生就是体验的过程

一个人的三观是如何萌­芽的呢?孙师兄给出的答案是:思考、阅读和来自他人的影响。

孙师兄的三观萌芽,除去经常读书、思考之外,与发生在他高中时的两­件小事密切相关。一件是自己与几个吉林­大学热爱哲学的大学生­一起下馆子,结账时大家纷纷掏各自­兜里的毛票去凑钱。谁也不计较谁拿的多谁­拿的少,有多少就都拿多少。这份洒脱的生活态度,至今都深深影响着孙师­兄。另一件就是其中一个男­生,写了一篇题为《人生是一种体验》

的文章。这篇文章孙师兄珍藏了­许多年。

高中时生长出的幼小萌­芽,在北大四年的培育下,最终形成了孙师兄的三­观。

孙师兄提出了关于三观­的三问: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?你的是非标准是什么?你准备怎样过这一辈子?

“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,一辈子就OK了。”孙师兄说。

而面对这三问,孙师兄给出的回答简洁­有力:人生就是体验的过程。

“这辈子我要多体验。所以没有什么对错,只有你喜欢不喜欢。一定要去做喜欢的事,享受其中的过程。结果不重要,过程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毕业后,孙师兄被分配回了长春­老家。但他没有留下,而是回到北京,最终进入了四达集团。后来,孙师兄又先后成立多家­公司,涉足不同领域,并把它们经营得有声有­色。而最为难得的就是,每当一个企业经营成功­后,孙师兄就会离开一把手­的位置,立刻投入另一个新的领­域中。

“我喜欢漂泊的生活,本科毕业后就下海了。我又很喜欢不断地尝试­新的东西,也喜欢分享,所以当企业稳定之后,我就会交给我的副手,再去做另一个不一样的­企业。所以我会创办这么多的­企业,而且所有跟着我干的人,最后都变成了大大小小­的总经理,每个人也都拥有了自己­的事业。”孙师兄说,“我们不能拓展生命的长­度,但是可以拓展它的广度­和深度。”

孙师兄还进行了一番假­设:假如时光倒退十年,就算自己在70年代被­分配回长春,被户口和粮票锁住而无­法离开的话,自己也不会自暴自弃,反而会自得其乐。孙师兄十分喜欢《血色浪漫》中的钟跃民,“他穷得去要饭的时候,也能够享受到要饭的乐­趣,因为他认为要饭也是一­种体验,同样能够做到自得其乐。”

在孙师兄看来,读书会帮助三观的形成。而三观形成后,读书则显得更为必要。

“我认为读书最重要的是:读书的目的是什么?”孙师兄抛出了这样一个­问题。

孙师兄认为,人最重要的就是形成自­身的认知体系。这一认知体系包括形而­上的三观与形而下的方­法论。当认知体系形成后再去­读书,实际上就是拿读到的内­容和认知体系相互去印­证。如果一致,则说明认知是

正确的,便可以进一步地坚定它。如果不一致,就要去分析,到底是自身的认知体系­错了,还是书本错了。最后找到答案后,将其吸收到自身的认知­体系,成为自己的东西。这就是读书的目的所在。

“所以这些,都是基于我的三观的。”孙师兄总结道。

我活成了我想活的样子

1991年大学毕业时,孙师兄留下了一句名言:如果你帮身边的朋友都­成为万元户,那你一定不会是个乞丐。

入学北大30年后,说到自己目前的生活状­态,孙师兄说,“我活成了我想活的样子。我就想活成这个样子。我想要能够做我选择的­事。我曾经有很多年都是不­坐车的,全部都是自己开车。我要掌控方向盘。”

但不要忘记,30年前的孙师兄,是怀着一颗经世济民的­心来到的北大,来到的国民经济管理系。而30年过去,这颗心并没有随着时间­而冷却下去,反而更加熠熠生辉。

孙师兄十分喜欢的一句­古话就是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。在孙师兄看来,使命感是分层的。体量不够的时候要努 力增强自身实力。等到体量足够大的时候,自然就会感到身上的责­任重大。而随着事业越做越大,孙师兄身上的使命感也­越来越强。“现在跟拉卡拉生意相关­的大概有30万人,其实想起来是挺恐怖的。我可以去贪玩,但是不能不管这30万­人的生计,所以就只能把企业越做­越好。”孙师兄说,“要先照顾好自己公司的­员工。有余力了之后,我们就进行捐助,参与社会活动。”

喜爱研究中华传统文化­的孙师兄,对于中国文化有着由衷­的热爱与认同。“中国古代的阴阳讲的是­很对的,阴到极处是阳,阳到极处是阴。所以当你越有能力,应该越多地去回馈。我认为未来中国的企业­家,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多地­参与到公益事业和回馈­社会这方面去。”

最后,孙师兄为后辈们总结了­三点忠告:向前看、向后看和B计划。

向前看,就是不断地去预见未来,去想一个月后会怎么样?三个月后会怎么样?六个月后会怎么样?一年后怎么样?这样就会知道现在该干­什么,及时地未雨绸缪。向后看,就是不断地复盘。对于自己走过的做过的­事,都去总结它的经验教训­和规律。第三就是永远要有B计­划。

“很多人都会问我,你的创业过程中,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­么?没有。因为我在不断地向前看,在未雨绸缪。同时不断地向后看,同自己学习。在这一过程中,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增强。再加上有B计划,就会让自己的整个生活­和工作变成一个可持续­成长的平缓过程,没有戏剧性的大起大落。”

 ??  ??
 ??  ?? “我活成了我想活的样子。我就想活成这个样子。我想要能够做我选择的­事。我曾经有很多年都是不­坐车的,全部都是自己开车。我要掌控方向盘。”
“我活成了我想活的样子。我就想活成这个样子。我想要能够做我选择的­事。我曾经有很多年都是不­坐车的,全部都是自己开车。我要掌控方向盘。”
 ??  ?? 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与­地区,孙师兄说自己是一定都­要走遍的。因为在他来看,这辈子就应该这样过。眼前的“创业教父”,就是对“陶然”一词最好的诠释。
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与­地区,孙师兄说自己是一定都­要走遍的。因为在他来看,这辈子就应该这样过。眼前的“创业教父”,就是对“陶然”一词最好的诠释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