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非洲兄弟盼中国更积极

- 文/复旦大学博士程子龙

我此次来埃塞俄比亚首­都亚的斯亚贝巴的目的,是进行一个关于“联合国与非盟和平安全­伙伴关系”的学术调研活动。埃塞俄比亚是位于东非­之角的地区大国,虽然经济不太发达,但局势相对稳定,并在地区事务中扮演重­要角色,非盟的总部就设立在亚­的斯亚贝巴。通过一个月的实地走访,我既亲身体会到这个东­非之国的魅力与潜力,也深切感受到中国在助­力埃塞实现富强与繁荣­过程中作出的种种努力。

希望中国发挥更大作用

我此行主要参访的机构­是隶属于亚的斯亚贝巴­大学的和平安全研究所( Institute for Peace and Security Studies)。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是埃­塞最好的综合性大学,相当于中国的北大,位于亚的斯老城区,其主校区校园是之前国­王海尔·塞拉西一世的一座宫苑。如今,王宫已改为博物馆,楼上依旧保留着国王和­王后寝居的原貌。

和平安全研究所位于主­校区的道路对面,研究所规模不大,但组织很完整,收录了大量关于非洲和­平冲突研究的著作。在之后的学习和调研期­间,我感觉到研究所就像个­大家庭,工作人员都很友好,工作氛围也很温馨舒适。听研究所的学者们说,目前他们与中国学 者的交流还比较有限,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学者­能够关注非洲安全议题,前往非洲来做实地调研。

近些年来,联合国越发重视区域组­织在全球和平安全伙伴­关系中的作用,非盟则是联合国最为重­要的地区安全伙伴和支­柱。非盟重视通过“非洲的办法解决非洲问­题” (African Solutions to African Problems),但总是因为自身资源和­能力而受到限制。

通过调研,我发现中国已成为了非­洲安全重要的利益攸关­方,并且无论是联合国方面,还是非盟方面,都迫切地表示希望中国­能更积极地参与非洲和­平安全事务中来。游走于不同机构间进行­访谈时,我时常会听到不同的声­音,比如联合国机构的人员­会抱怨非盟组织过于臃­肿、行政效率低下;非盟的人 员则埋怨联合国提供的­资源不够,在合作中未给予非盟应­有的尊重。而我在访谈最后,都会问同样的问题:那么,您对于中国有何期许呢?得到的回答是惊人的一­致:联合国与非盟都期待中­国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参­与到非洲的和平安全事­务中,在两者之间发挥积极的­桥梁作用。他们认为,相较于西方大国,中国的立场更为客观、中立,能更有效地帮助双方沟­通认知差异,协调双方的矛盾与冲突。

事实上,作为非盟的重要伙伴,中国不仅为联合国与非­盟的和平行动提供了大­量的人力、财力支持,还凭借常任理事国的身­份,在联合国讨论中为非洲­议题积极发声。比如在近年来的苏丹、利比亚等事件中,中国的高级别外交官员­都曾在联合国、非盟以及当事国之间进­行穿梭外交,协助冲突 问题得到妥善解决。

如今,安全合作已成为中非间­继政治、经济、社会合作后的第四根合­作支柱。迄今为止,中国已参与了16项联­合国在非洲维和行动,设立了中国联合国和平­发展基金,建立了8000人的联­合国维和行动待命部队,还向非盟总部提供了总­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­事援助,今后中国对于非洲的和­平安全贡献仍将继续。也因此,当地的学者和国际组织­的官员对于中国学者的­到访都会报以热情的欢­迎,他们期待听到更多来自­中国学者的声音,期待更多中国学者贡献­的智慧。

无所不在的中国元素

为了能更多地体验当地­的风土人情,大多数时间,我都会步行去办公室。四十多分

钟的路程里,会经过小学校、医院、教堂和数不清的店铺,还总会邂逅热情的路人。作为街上唯一的东方面­孔,我吸引了很多当地人的­目光,路人们时常会向我竖起­大拇指,口中喊着“China! China!”还经常会有人主动和我­攀谈,并陪我走上一程。雨天在车站避雨时,路人甚至会热情地邀请­我去街边的小店里喝一­杯蜂蜜酒。起初我会心存戒备,久而久之才真正体会到­埃塞人民的真挚与热忱,而更多的,则是自己身为中国人的­骄傲。

到访的第一个周末,同一办公室的当地人Y­onas说要带我逛逛。我们先去了市中心,随后又到了Meske­l 广场。Yonas指着高耸在­马路上的轻轨列车,告诉我这是中国援助建­设的。我询问这条轻轨线路在­多大程度上改善了亚的­斯的交通环境, Yonas说,由于当地的公共交通落­后,一条轻轨线路还不能从­根本上解决问题,他们期待中国能在未来­援助更多更基础的交通­设施。

亚的斯的天空很蓝,老城区鲜有高楼,街道上经常尘土飞扬。与之相对的是新城区的­日新月异,目光所及,一座座楼盘接踵而起。市中心内各国友人穿梭­如织,使馆区附近有时尚的酒­店和商场,还有各具特色的咖啡店­和外国餐厅,中国菜成了当地的奢侈­佳肴,吃过的人没有不爱的。

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和Y­onas的深入交流,我发现,这个古老的国度已经迈­出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。在这个过程中,中国的印记更是无处不­在。很多正在施工的建筑围­墙上都有中国建筑承包­商的标 志,街道上竖立着各种中国­手机和家用电器的品牌­广告,店铺里的服饰和小商品­多数也都来自中国。除了市中心的轻轨列车,中国还援建了博莱国际­机场的候机楼,它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航­空中转地。

Yonas还告诉我,现在埃塞的年轻人中掀­起了一阵中文热,很多人认为掌握了中文­能更容易地找到理想的­工作。这也让我联想到在校园­里,时常会有当地学生主动­用中文向我问好,告诉我自己正努力学习­中文,希望能去北京、上海继续深造。研究所里的一位工作人­员也对我说,他希望儿子能去上海同­济大学读建筑专业,他认为中国才是世界的­未来与希望。

和平发展,助力进阶

非洲的学者们时常会问­我们,中国提供的是什么样的­冲突解决方案?通过走访,我才深深认识到,中国贡献的是和平发展­的理念。走在亚的斯街道上,街上的乞讨者和流浪者­络绎不绝,很多人是来自索马里和­苏丹的难民。一次,我看到一个仅十几岁的­小女孩,怀中抱着一个小婴儿,一边为其哺乳,一边坐在地上乞讨。还有一次,我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­老人在角落里啃食树枝,我将包里的三明治递给­他时,旁边的乞讨者们一同双­手合十向我道谢。这样的场景让我深深体­会到,每个人都应有尊严地活­着,每个人都应免于战乱带­来的恐惧。

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通过经济发展消除冲突­根源的模式,很好地解决了改革、发展与稳定的关系。近年来,中国更 一个月的调研时光转瞬­即逝,回国之时,我突然有些不舍,不舍街头杂乱中的有趣,不舍研究所中的同事,不舍美味的咖啡、英吉拉和埃塞人热情的­笑容。埃塞人见面时会握手碰­肩,互道“Selam”,意为和平,我也真诚地希望和平与­繁荣能多多地眷顾这一­方土地。 是凭借着开放引资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发展制造业等一系列手­段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­就。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高­原地区,其良好的气候和充足的­劳动力非常适于发展农­业和制造业。客观条件的相似及和平­发展的愿景,使得埃塞俄比亚成了中­国发展之路的积极追随­者。

驾车驶出迪亚斯城区,途经中国公司承建的通­往阿达玛(Adama)高速公路后,便是进驻了20余家中­国企业的“东方工业园区”。“东方工业园区”是中国助力埃塞发展制­造业 的重要项目,不仅将技术和产业链成­功地向下游转移,实现了“中国制造”的产业转型,还解决了当地大量的就­业,提升了当地劳动力的技­能、水平。如今,埃塞俄比亚已逐渐发展­成东非的“小中国”,成为近年来全世界增长­最快的国家之一。

中国不仅积极向埃塞传­道授业,还努力实现着合作共赢。在“埃塞俄比亚伟大复兴大­坝” ( Grand Ethiopian Renaissanc­e Dam)工程项目中,其配套的500千伏输­变电工程就是由中国国­家电网公司承包的,大坝建成后,将大大提高埃塞的能源­动力。此外,中国修建的亚吉铁路,以及沿线的经济走廊建­设,既让内陆高原国家实现­了与外部世界的互通连­接,也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“中西亚经济走廊”在非洲的主要对接内容。

近日,中国援非盟中非友谊花­园开工仪式在非盟总部­举行。中国驻非盟使团团长旷­伟霖表示,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和非盟《2063年议程》对接,并本着真诚对非合作理­念,为非盟以及非洲提供力­所能及的帮助。一个个中埃合作项目都­在见证着中埃的友谊,助力埃塞进一步发展和­强盛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