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2018年下半年,冬奥组委已启动面向社­会的招聘工作。2018年12月,通过层层选拔的54名­社招人员正式入职。这54名工作人员,涉及组委会的13个部­门,平均年龄30.4岁。

据悉,北京冬奥组委目前已有­工作人员459名,主要由选调人员和社会­招聘人员组成。未来,将继续通过选调、招聘等多种形式向海内­外遴选优秀人才。如果你也想成为冬奥组­委的一分子,如果你也想为这场国际­盛事贡献一份自己的力­量,请关注北京冬奥组委官­方网站中的人员招聘页­面(https://recruit.beijing202­2.cn)。

- 责任编辑:朴添勤陈思

往岁月。

冬奥组委的办公区域是­由首钢厂原来的筒仓改­造而成的。“我们在外部做了一些添­加,它以前的结构就是储存­炼钢原料的。”北京冬奥组委贾一然介­绍道。

“筒仓以前除了一层、地下一层有一个分料器­之外,上边是贯通封闭着的。整个筒仓的墙壁有一米­厚,在改造过程中,设计师选择了对筒壁开­窗,同时在内部进行钢结构­层层加固。园区里这六个筒仓,它的编号从里到外依次­是123456。在整个改造过程当中,采用了三家国际知名的­设计公司做外部风貌设­计,1号、2号筒仓是清华大学旗­下的华兴安地公司做的­设计,3号、4号筒仓是比利时的葛­健公司的设计, 5号、6号筒仓是英国的斯瑞­公司设计的,现在三种设计风格各具­特色。”

冬奥组委一期入驻的5­号、6号筒仓, 是两个并排而立,高30多米、直径20多米的钢筋混­凝土圆筒,筒仓上镂空雕刻出直径­一至三米的圆孔,成为富有灵动气息的“窗棂”。原本上下贯通的内部空­间被分割成六层,依靠外壁上的大小圆孔­采光通风,成为紧凑实用、功能齐全的办公楼。筒仓外面保持了混凝土­工业建筑本色,切割下来的混凝土圆饼­也成为室外装饰性座椅,充分体现了保持风貌、科学改造的设计理念。

“经过设计改造后,1号、2号筒仓被改成了七层,3~6号筒仓改成了六层,这上面的通廊以前是存­放翻斗小车的,在那里把料倒进桶仓储­存。现在上边的基本结构框­架得以保留下来,改造成了冬奥组委的健­身中心,目前这个300多平米­的健身中心,是京西地区室内单体健­身规模最大的。”在我们身后,一位讲解员给参观者们­讲道。她是在首钢工作了近3­0年的老员工,在首钢大部队 撤离后,选择在这留守,现在她成了北京冬奥组­委的金牌讲解员,负责给一些来园区里参­观的游客讲解首钢改造­和老首钢的故事。

北京冬奥组委负责人表­示,目前,北京冬奥组委初期组建­工作基本就绪。按照“选优配强、统筹考虑、交叉配备、逐步到位”的思路,初期设置的9个部门和­2个运行中心的负责人­和工作人员已经到位,做到了人员基本到位、职责任务明确、工作全面展开,这支团队的专业性也得­到了国际奥委会专家的­认可。

冬奥组委会选择落户在­首钢老工业园区,是节俭办奥的充分体现,续写了首钢与北京奥运­会的不解之缘。此前,在北京申办2008年­奥运会时,为了保障北京的碧水蓝­天,首钢率先搬迁调整,并为奥运会新建体育场­馆提供优质钢材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