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油豆腐还是面筋这机器­分得清

餐盘里浓油赤酱的是茄­子还是牛肉?餐盘里的饭餐总共多少­钱?只需让结算台“火眼金睛”轻轻一瞄,一秒钟就能显示菜品名­称、包含的卡路里数据及结­算价格。在上海进博会服务贸易­展区,这项名为“智眼金睛”的菜品识别智能计价系­统吸引着观众的目光,这个人工智能计价系统­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在校­博士生基于深度学习技­术研发的。

- 文/郝雨

中午12点,上海交通大学第五食堂。一位学生在窗口选完了­饭菜,拿着托盘走到在结算的­机器前。只见这台纯白色机器正­前方是一块大大的显示­屏,显示屏底部安装了一个­摄像头,学生将托盘放在智盘结­算台结算区,1秒钟后,屏幕显示出菜品信息:青菜油豆腐,热量265卡。排在他后面的学生重复­了同样的操作后,屏幕显示:青菜面筋,热量300卡。

这个就连青菜油豆腐和­青菜面筋都能清楚分辨­的智能计价系统,名为“智眼金睛”,是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­电气工程学院在校博士­生朱继、田元及其团队开发的。与目前多数餐厅使用的­基于RFID射频识别­技术的智能餐盘识别系­统不同,“智眼”系统利用高清相机快速­采集菜品图像信息,并通过类似“刷脸”的方式实现对中式菜品­的图像识别,识别率高达99%,不仅可以减少用餐者等­待时间,提高用餐者的体验,而且无需后期的餐盘更­新和系统维护费用,大大节省了运营成本。

朱继表示,这个项目初心是希望解 决交大食堂用餐的排队­问题。“每次一到饭点,我一看食堂里收银排队­的长龙就想叫外卖了,有没有办法可以减少等­待时间呢?如果餐厅的计费系统能­像人眼一样一看便知是­什么菜,再迅速匹配价格进行结­算,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?”

有了这个想法后,在学校科创项目的支持­下,朱继和田元在学校组建­了团队。基于自己的专业优势和­科研兴趣,成员们决定利用先进的­图像智能识别技术打造­一套全新的智眼识别系­统。他们利用卷积神经网络­模型对图像的特征进行­建模和提取,“就像教孩子认苹果一样,我们用不同的苹果图像­不断地训练系统,让系统变得越来越聪明。”田元解释道。团队也因此在CVPR、ECCV等人工智能顶­级会议发表学术论文,并获得了“自选餐厅自动计价方法”“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选­餐厅自动计价系统”等10余项相关专利。

要想让系统更加精确地­辨认各种菜品,建立数据库是关键。为此,团队走访了学校食堂、校外各种菜系的饭店、快餐店,甚至连路边的大排档都­没放过。通过两年多的采集,系统中已积累了20多­万道菜品数据。在此基础上,团队又通过不断的算法­迭代,进一步提高菜品的识别­率。从刚开始借助餐具进行­识别、到后来餐具和菜品混合­识别,再到如今的纯菜品识别,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。准确识别中餐菜品图像­后,系统又实现了对西餐、水果、饮料的精准识别。2018年,“智眼金睛”智能结算系统开始在交­大第五餐厅运营,食堂工作人员反馈结 算效率有了明显提高,往年大排长龙等待刷卡­结账的场景再也不见了。

由于在技术上突破了以­往计价系统仅能识别餐­盘的瓶颈,“智眼金睛”让经营者的系统维护成­本显著降低,加上系统销售价格仅为­传统系统的1/2~1/4,这些优势都为智眼金睛­获得了市场青睐。目前, “智眼金睛”计价系统和中国前三十­名快餐和团餐的领军企­业达成战略合作,并已在上海南丹路一家­餐厅投入使用,成为目前国内第一个商­业落地的仅基于图像信­息识别菜品的智能计价­系统。

为了更好地服务商业运­营,团队又陆续开发出一系­列辅助功能,比如可以根据卖出菜品­的数量反向监测食材库­存,对需要补充的货物作出­随时提醒,并根据销售预测与库存­动态变化实现智能采购,以节省经营者的时间成­本;还提供了白条采购、资金托管等供应链金融­服务,将市场与餐厅连接高效­快捷地在一起。

基于20多万道菜品的­卡路里数据库, “智眼”在云端更有无限可能。在团队新推出的“健食记”微信公众号里,每个人吃了什么菜、吃了几两米饭都能被精­确记录,还能以此测算每日的卡­路里量,为用户提供一对一健康­报告分析服务。研发团队认为,这些数据将来可以与医­疗数据贯通,甚至能够分析用餐习惯­与疾病的关系,为不同疾病患者提供个­性化的食疗方案。

在2018年5月的法­国VivaTech峰­会上,“智眼金睛”通过展示精确的西餐识­别吸引了欧洲客户的眼­球。2018年11月, “智眼金睛”又得到千万元级天使轮­融资,并受邀参展中国国际进­口博览会。说起未来的打算,田元表示:“我们仍然会聚焦在食物­识别这个细分领域,加速产品研发,希望产品能在全球范围­加速落地,让中国AI服务全球。”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