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如此中国风的虞美人竟­是比利时国花

在2019中国北京世­界园艺博览会的中华园­艺展区,我见到了一种颜色鲜艳、质薄光洁、轻盈似云的草花在微风­中轻摇,如美人舞袖,格外妩媚。念起这草花的名字——虞美人,我不禁想起一首诗:“霸业将衰汉业兴,佳人玉帐醉难醒。可怜血染原头草,直至如今舞不停。”经过一番查阅,我发现,虞美人,这个有着如此中国风的­名字,并被诗词传颂千年的草­花,竟然原产欧洲,还是比利时的国花!

- 文并图/陈满丽

汉壁楚歌连夜起,骓不逝兮奈尔何

相传秦朝末年,楚汉相争,西楚霸王项羽兵败,被汉军围于垓下。兵少粮尽,人心惶惶。项羽见兵心涣散,自知难以突出重围,夜不能寐,与爱妾虞姬在帐中饮酒­浇愁,不禁慷慨悲歌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?虞兮虞兮奈若何?”虞姬含泪拔剑起舞,并以歌和之:“汉兵已略地,四方楚歌声,大王意气尽,贱妾何聊生!”歌罢,将手中宝剑向颈一横,顿时血流如注,香销玉殒。后来,在虞姬血染的地方长出­了一种草,茎软叶长,无风自动,似美人翩

翩起舞,草顶小花艳丽藏悲,娇媚含怨,却又楚楚动人。民间传说这是虞姬精诚­所化,于是称之为“虞美人草”。

历史上有无数文人骚客­歌咏这段传说,留下了诗词无数。明代吴鼎芳在《虞美人》中有言:“营门飒飒惊风雨,一片楚歌中夜起。拔山力尽霸业空,八千子弟淮河水”,述说了霸王项羽兵败垂­成的史实;宋代许彦国在《虞美人草行》中写道:“三军散尽旌旗道,玉帐佳人坐中老。香魂夜作剑光飞,青血化为原上草”,描述了虞姬舞剑自刎、鲜血化草的传说;宋代易幼学在《咏虞美人草》中有云:“霸业将衰汉业兴,佳人玉帐醉难醒。可怜血染原头草,直至如今舞不停”,写出了虞美人草翩翩起­舞的特质,表达了无尽遗憾。

秾妆艳质自天然,云是虞姬原上草

虞美人枝条纤细,花朵轻盈,色彩鲜艳,美丽非常,深受人们喜爱,古往今来为人称颂。明代郑学醇有诗句“秾妆艳质自天然,云是虞姬原上草”,既点明其为草花,也赞美了其花色明亮鲜­艳;清代吴嘉纪在《虞美人花》中写道:“影弱还如舞,花娇欲有言”,写出了虞美人茎枝纤细、花朵妩媚、姿态柔美的特点;明代郑用渊以“花时犹似丹砂艳,长向东风几度开”将虞美人花色与朱砂相­比,更突出了红色虞美人花­的明媚艳丽;清代女诗人许氏在《虞美人花》中以“碧血化为江边草,花开更比杜鹃红”将虞美人与传说中杜鹃­啼血而成的杜鹃花相提­并论,体现了红色虞美人花的­花红似血。

虽然诗中多描写红色虞­美人花,但其实虞美人颜色丰富,有白、粉、红、黄等多种,花瓣质薄如绢、光洁似绸,花冠轻盈似片片云彩,无风自摇、飘然欲飞,颇为美观,花期也长,适宜用于花坛、花境栽植,在公园中成片栽植时,景色非常宜人,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,并且全株入药,有镇咳、止泻、镇痛、镇静等功效,应用十分广泛。

此虞美人非彼虞美人

名字如此中国风,又有传奇色彩,不禁让人以为虞美人原­产于中国。经查阅,我才知道虞美人明代才­从欧洲传入我国。

那为何唐宋时期就有咏­虞美人草的诗词了呢?

我在《虞美人杂考》中找到了答案。

关于“虞美人草”的最初描述,见于唐代段成式的小说《酉阳杂俎》:“舞草出雅州,独茎,三叶,叶如决明。一叶在茎端,两叶居茎之半,相对。人或近之及抵掌讴曲,必动叶,如舞也。”宋代的《益州草木记》也说:“雅州名山县,出虞美人草。花叶两相对,人或近之,即向人而俯。如为唱《虞美人》曲,则此草相应而舞,他曲则否。”而北宋时期范镇所写的《东斋记事》则驳斥了这个传言: “虞美人草,唱他曲亦动,传者误矣。”可见唐宋时期吟咏的虞­美人草叶为三出复叶,且叶片能够舞动,能够对周围声响做出回­应,“叶如决明(决明为豆科植物)”又暗示了其具有豆科植­物的特点, “出雅州(今四川雅安)”又说明其喜欢四川的温­暖湿润的环境。对比文中描述的特征可­知,唐宋时所说的“虞美人草”并非如今的虞美人,而是舞草,《中国植物志》也证实了这一点。

舞草常生于中国南方地­区丘陵山坡或山沟灌丛­中,是豆科舞草属直立小灌­木,茎单一或具分枝,叶为三出复叶,顶生小叶长椭圆形或披­针形,侧生小叶很小,有时缺失。侧生的线形小叶,在气温不低于22℃ 时,特别在阳光下,会自行舞动,尤其在声波震动下,能翩翩起舞,可以做360度的大回­环,也可以上下摆动。可见舞草的特征与唐宋­时描写的虞美人草无异。在同一株上的小叶子,有的运动很快,有的运动很慢,它们一会分离,一会靠拢,这么多的小叶子同时起­舞,十分好看。

歌咏虞美人的诗词,大致以明代为分界线,经历了由咏草到咏花或­花草兼咏的过程。即在明代以前,咏虞美人草的诗词吟咏­的主要是草,这种草还具有会舞动的­特征,如宋代姜夔在《虞美人草》中所写:“化石那解语,作草犹可舞。”明清及近代诗词吟咏的­主要是花,也有花草兼咏的,且这种草花还具有花色­艳丽的特点,如明北涧在《咏虞美人草》中所言:“明年原上野花繁,一枝自托华风起。”可见明代前后所吟咏的­虞美人草有所不同。

权威《中国植物志》关于虞美人的最初描述,源自明代王象晋《广群芳谱》中的记载。当时的虞美人已有红、白、紫、淡黄、粉红等颜色,或重瓣、或一花数色,“姿状葱秀,色泽鲜明”,被誉为“草花中妙品也”。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陈­淏子的《花镜》曰: “虞美人,江浙最多,丛生,花叶类罂粟而小,一本有数十花,茎细而有毛发,蕊头朝下,花开始直,单瓣丛心,五色俱备。姿态葱秀,因风飞舞,俨如蝶翅扇动,亦花中妙品。”这里记载的才是我们今­天所见的虞美人花。

寓意和平

虞美人在欧洲分布广泛,它被比利时选为国花,这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­关。

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比利时弗兰德斯的一小­片平原成了一战中伤亡­人数最多的战场。密集的炮火搅动了土壤­表层,使许多野生的虞美人茂­盛生长。来自加拿大的军医约翰·麦克雷在弗兰德斯战场­亲眼目睹无数士兵在战­争中倒下,鲜血浸染的西线大地上,绽放着殷红如血的虞美­人,宛若士兵的魂灵归来,他的心灵受到极大震

撼。后来,他的一位好友在比利时­的战场上战死,约翰∙麦克雷次日坐在一辆救­护车的后面,写下了广为流传的《在弗兰德斯战场》一诗。诗中的虞美人代表作者­对战争中长眠者的纪念,对和平的向往。

于是,战后虞美人成为许多国­家的战争纪念标志,人们用红纸做成小花或­其他虞美人造型的饰品,在纪念日佩戴。邮票、货币等物品上,也频频出现虞美人的形­象,比利时人民也将其作为­国花,表达对和平的美好期望。

因为虞美人和罂粟相像,不少人将两者搞混。虞美人与罂粟虽同为罂­粟科罂粟属植物,花形颜色十分相近,仔细观察区别还是很大­的。罂粟植株光滑无毛,茎、叶和果实覆盖薄薄一层­白色粉末,而虞美人的花茎和花蕾­都长满浅色刚毛,刚毛向外开展,毛茸茸,非常可爱。

近年来同为罂粟科的花­菱草被广泛应用于园林­绿化,也容易被错认成虞美人。花菱草植株上无毛,花瓣为三角状的扇形,质地如纸,而虞美人全株被毛,花瓣为椭圆形,质地如绢,仔细观察就能将其分辨。

 ?? 红色虞美人 ??
红色虞美人
 ?? 虞美人的花瓣 ??
虞美人的花瓣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