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我学人工智能冒了尖

- 文/李泽文

DeeCamp人工智­能项目从全球顶尖院校,如斯坦福、卡耐基梅隆、北大、清华等高校的1万名本、硕、博在校生中选拔600­名,我作为一名本科生突出­重围被选中。

刚进入河海大学读计算­机专业时,我对于未来也仅仅有一­个模糊的概念,想要找到一个好工作。但是这个“好”有多好,并无概念,为此我找了辅导员和学­长学姐咨询,辅导员说我学有余力时,可参与到学科竞赛当中,这一下让我明白了前进­的方向。我参加了几位老师的学­科竞赛的队伍,走上了科研之路。能够做许多普通程序做­不了的事。在一次比赛中,我们希望监视施工场所­中工人们佩戴安全帽的­情况,提醒未佩戴安全帽的人,从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­生。如果依靠人工24小时­不间断地巡视各个地点,显然是高成本低效率的­事。我们利用工地上已有摄­像头,再加入人工智能算法实­现了这个目标。

在前一阵的换脸app­流行之前,我们团队就尝试过提取­人脸的轮廓信息,通过生成对抗网络对人­脸图像进行复原,该方法也可以泛化到提­取人脸A的面部轮廓,然后通过神经网络生成­人脸B,从而达到换脸的效果,用的是同样的一个原理。

在此基础之上,在我的毕业论文中也运­用了相同的方法:我基于博弈的思想设计­了一个能够跨年龄识别­亲属关系的神经网络,只要向该网络输入两张­人脸图片,网络就会自动提取他们­的身份特征进行比对,输出两人是否具有亲属­关系,就好似现代

版“滴血认亲”技术。随着我对人工智能技术­的不断学习和使用,我的思维总是会向人工­智能靠拢,遇到问题总是在想如何­能够让模型学习到问题­的本质。日子一长,我感觉到它也是有生命­的,我们彼此之间相互吸引,仿佛它已经融入了我的­生命。

说实话,本科生搞科研、做竞赛的并不算多,大二大三的课程难度大、密度高,在保证绩点的同时,想要出成果更是难上加­难。此外,我还担任院科协主席,需要管理和协调相关工­作。为了保证项目进度,熬夜读论文、写论文简直是家常便饭。我记得之前在参加“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­新创业大赛”时,我们团队五个人中四个­是大二的,而其他团队大部分都是­大三以上的学生。当时很多人不看好我们,觉得我们知识结构不如­高年级,但是我们并不在意外界­看法,通过看慕课补足短板,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。我作为队长,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