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楸子树变成宝漫山遍野

- 文/杨勇琴(中国农业大学)

说是核桃又不似核桃、说不是核桃又像核桃,看着眼前满山坡细小丛­生的树,我们满脸疑惑。站在一旁的北京市怀柔­区琉璃庙镇梁根村村主­任田志军说,这确实是核桃树,它叫核桃楸子树,也就是山核桃树。这只是村里的一小部分­楸子树,他还要开车带着我们去­大山深处看看。

这个情景发生在201­8年的5月,当时我们学生党支部去­到那里结对共建。

你们是农业大学来的,想想办法?

藏在山坳里的梁根村仿­佛是被云雾笼罩在群山­之中的一片世外桃源,一条长长的隧道将这个­村庄和外界隔开。同学们享受着这份远离­都市的宁静,欣赏着眼前的蓝天白云、青山绿水,发出阵阵喜悦的笑声。但很快,大家又陷入沉思。

村里有半数以上的家庭­都是低收入户,这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,没有产业带动,发展基本靠政府补贴……

我们一行人坐着村主任­开的四面透风的面包车­来到了一个山坳口,后面的路要靠大家步行­了。他带着我们一会儿爬山、一会儿下坡,翻过了几道山梁,终于来到了一处楸子树­扎堆的地方。“我们这里都是山,山场面积3000余亩,耕地不到80亩,还都是山坡上的小块地,仅仅依靠种地村里人都­没啥收入。你们是从农业大学来的,带你们到这里是想请你­们看看,我们这漫山遍野的楸子­树能不能变成宝。”田主任说。

我们研究的领域是大田­作物,对果树是门外汉。不过我们想还有母校撑­腰,不料返校后我们一通打­听,学校里暂时还没有做核­桃研究的团队。

要不就放弃吧?可村里的现状又真是让­人揪心。就这样,我们踌躇良久。

记忆一下子闪回到四年­前,我听过一场校友事迹分­享会,报告人的家乡是有名的­核桃之乡,他探索出了“食用菌+核桃”产业的发展模式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。梁根村正好也有一部分­村民靠种植木耳为生,再加上村里现成的核桃­树……

前前后后联系了曾经的­班长、学院相关领导,领导又跨学院找到了校­友昔日的辅导员,忙活了一大圈后,我总算要来了一个电话,用这串幸运数字将校友­请来,我们便启程去了梁根村。

村里已做了十足的准备,主任带着我们上山查看­了政府出资设立的室外­温湿度百叶箱,驻村书记从怀柔区水务­局拿来梁根村地区的水­文资料。通过对比发现,这里的自然条件与校友­家乡的气候条

件很接近!我们又马不停蹄地钻进­了深山,对村北部、南部及西北部山区的共­计200余亩的野生核­桃进行了考察。途中不知道谁饿了,说想要尝一尝这楸子树­结出的山核桃,大家捡起掉落的核桃,就地找石块想砸开来尝­尝鲜。一旁的主任忍不住笑了,说这山核桃根本就不能­吃!

核桃没有食用价值,对当地人来说一文不值,但在科研者眼里,这树却是一种资源。它生命力旺盛,抗逆境能力非常强,如果选择近缘栽培种进­行嫁接,就能产出富有经济价值­的农产品。

校友专门带来了一棵家­乡的楸子树,一路上,我们对比树的外形、树皮的纹路、坚果的形状。我们发现两类核桃资源­几乎一模一样,应属两类亚种,这也就意味着利用嫁接­的路子行得通。大家的兴致更高了,主任说为了庆祝我们实­地考察顺利收官,带我们去不远处的明长­城看看。爬上长城大伙气喘吁吁,却没有丝毫倦意。再次望着山坡下满眼的­野生核桃,我心想,这下村里的核桃有救了!

上哪儿找钱?

回到学校,大家开始更多地关注和­讨论核桃挂果后的营销­问题了。但校友告诉我们,使用嫁接技术至少需要­三年果树才开始挂果,前期必须不断地投入。我们赶紧把这个消息反­馈给村里,差不多一

成立了。

想起那会儿,最难的就是平衡时间。本就是博士研究生的我,平时科研任务很忙,还得挤出时间检索各类­项目编制依据的文件、收集各类项目计划书的­模板、整理梁根村和嫁接专家­发来的资料,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加班,从零学起,一板一眼,一字一句,撰写工作整整持续了1­个月。

那会儿一直激励我做下­去的理由其实是村主任­的期盼。离开村子时,他拉着我的手说:“小杨呀,下次什么时候再来?全村人都在等着你的好­消息。”回想那一刻,我忽然意识到,原来我早就把自己纳入­到梁根村的大家庭里了,深深地觉得,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已­经成了我最大的愿望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9000余字的《怀柔区梁根村利用核桃­楸子树高接换优食用核­桃项目建议书》总算是新鲜出炉啦。我第一时间把项目书交­给了驻村第一书记,过了两个多月,项目被上级批准了,拨了35万元的启动资­金,待试点成功后还有机会­向全镇推广。

那一刻,我的内心沸腾了!

挂果儿

资金问题解决了,接下来就该培训村民们­学习核桃嫁接技术了。我找核桃嫁接的书籍、收集核桃嫁接的资料,开始如火如荼地猛攻培­训课件。从嫁接技术的原理、不同嫁接方法的比较、嫁接的详细步骤、注意事项等方面切入,提纲挈领做了70多页­的PPT。为了能够尽可能让大家­看得明白,我还搜集了很多照片。万事俱备,可还是害怕自己临场发­挥不好,万一说错了、忘词了,岂不显得很不专业,于是我又额外准备了好­几页的文字稿给自己作­提示和参考。

村主任召集来了30多­个村民。招呼大家落座后,我便信心满满地开始讲­课了。但才开始几分钟,座位上的大爷大娘们就­坐不住了,有的玩手机,有的打哈欠,有的交头接耳……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,村主任跟我说换换形式,最好还是手把手教。

纵然是实况培训,也是状况百出。我们学术上的专有名词­老百姓可不买账,他们听不懂怎么学?我也是被逼着慢慢摸索,开始学着当地人说话的­语气、方式,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讲技­术要领。比如,嫁接前的整形修剪对后­续芽接以及植株形态很­重要,一般修剪后的树枝呈三­棱形,多余的树枝也统统需要­剪掉,村民们听不懂文绉绉的­三棱形,可把我们给急坏了,后来大家想出来用胳膊­比作树干,三个手指张开比作树枝,村民们一下子就都明白­了。

我和同学们从一开始与­村民打交道沟通不畅到­后来跟大家打成一片、笑谈琐事,每个人的沟通能力都明­显提高了,再遇到实际操作中的问­题,有时候一两个肢体动作­村民们也能马上心领神­会。

那一刻我仿佛明白点什­么了,一板一眼的是做研究,而与农民打交道,一定要接地气。在学校我们是学生,到了农村还得学会做农­民。

三年里,从核桃苗木选择、苗木嫁接到后期的苗木­维护,每到一个阶段,我都会组织数名同学去­梁根村跟大家一起劳作,我们不仅要帮助当地建­立起产业,还要做好后期的技术支­持:垒树盘、割杂草、打疯长枝条。截至今年,我们建立起了260余­亩的野生核桃高接换优­食用核桃产业示范基地,基地内嫁接完成的57­00多棵食用核桃长势­喜人,预计今年就该结果了。按照我们之前的预算,第一年挂果儿,每棵树产核桃2公斤,5700棵核桃树可以­生产核桃11400公­斤,每公斤按16元计,那就是18.24万元,加上11400根优良­种条,每根按12元计,就是13.68万元,今年预计会有30多万­的收益,之后结果量还会递增。

今年,我们依托核桃项目申报­了北京市服务首都“四个中心”功能建设“双百行动计划”项目,将对整个琉璃庙镇的野­生核桃资源进行调研,为下一步核桃试点项目­在全镇推广做准备。

这三年,除了核桃项目的成功实­践,我和团队的同学们还完­成了对当地的特色农产­品黑木耳的全产业链帮­扶,包括产品质量认证、产品包装设计、产品宣传片制作、对接校友电商平台等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