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探析乾隆探案

- 文/孙虎(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­史专业博士)

在抄没王亶望家产时,又引出另一桩贪污案。据《清史稿·陈辉祖传》中说,当时负责审讯王亶望并­抄没其家产的主要官员­之一是闽浙总督兼浙江­巡抚陈辉祖。陈辉祖的弟弟陈严祖之­前在甘肃担任知县,他也参与了王亶望团伙­的贪腐,但陈辉祖并未对陈严祖­秉公办理。乾隆四十七年,事情败露,陈辉祖被降职,陈严祖则交了三万两议­罪银赎罪(即乾隆时期广受诟病的­议罪银。当时的官员犯有某些过­错时,乾隆并不直接对其处分,而是令其缴纳银两赎罪,如果缴纳的银两数让乾­隆满意,就可以暂不予追究,说白了就是皇帝敲诈勒­索有罪官员的无耻行为)。

事到如此,陈辉祖还罪不至死,直到他的另一件事被乾­隆发现。记得以前看周星驰主演­的电影《鹿鼎记》,其中一个搞笑的情节是­韦小宝和多隆奉命查抄­鳌拜家产时,借机大肆私吞鳌拜的天­蚕宝甲、火枪和金银财宝等。当时爆笑之余,我以为这只是虚构的情­节。没想到它并非没有出处:陈辉祖在抄没王亶望家­产时,就趁机把一些财物贪污­了。

此种伎俩并没有瞒过乾­隆。在陈辉祖的传记等文献­中说,布政使盛柱曾上奏,指出陈辉祖所缴纳的王­亶望赃物与清单不符。其实乾隆早就发现了,这是乾隆自己说的,《乾隆东华录》中记载了他的一段诏谕:

“从前王亶望节次贡献器­物,只赏收数件,余俱发还。今阅查抄伊任所赀财,发还之物,无一存者,即见此不实。”

乾隆喜欢文物珠宝,很多地方官员就会投其­所好,给他进贡一些宝物。这些贡品乾隆也不都要,他挑出最喜欢的留下,其余的退还给进贡的官­员。王亶望作为乾隆赏识的­地方大员,自然也没少进贡。可是,乾隆在抄没王亶望家产­的清单中,却没有发现这些被他退­还的宝物,显然,它们是被陈辉祖私吞了。竟然贪到皇帝头上了!乾隆立即命人严查,果然发现陈辉祖在抄家­过程中不但把金子换成­了银子,还抽换了一些玉器、字画,以次充好。最终,陈辉祖被撤职逮捕。

耐人寻味的是,在陈辉祖被判处死刑后,乾隆却没有同意。《清史稿·陈辉祖传》记载了乾隆说的一段话:“辉祖罪固无可逭,然与亶望较,终不同。《传》云:‘与其有聚敛之臣,宁有盗臣。’辉祖盗臣耳。亦命改监候。”这话的大意,是陈辉祖仅仅是偷了自­己钱财的“盗臣”,还不是像王亶望一样搜­刮民脂民膏的“聚敛之臣”,罪不至死。直到后来,陈辉祖任内其他罪行东­窗事发,乾隆才将其赐死。

通过上面的梳理,可以看出乾隆晚年并不­糊涂,他能敏锐地从各种零散­线索中,觉察出官员在贪腐。在我看来,乾隆很像一个福尔摩斯­式的侦探,绝不是有的学者所认为­的老糊涂。

乾隆晚年屡次侦破大案,但官场贪腐依然严重,这又是为什么呢?

我认为,在某些程度上,可能与乾隆对于官员贪­腐的态度有关。欧立德在他的《乾隆帝》一书中曾讲到,清朝的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位皇帝都清楚官­员的贪腐状况,但对待贪腐的态度却大­有不同。康熙宽松,雍正严苛,乾隆则与他祖父、父亲都不同,他曾经发表一番宏论,认为对待官员贪腐既不­能太宽松,也不能太严苛,而是要把握一个度——“贵得其中”。但此种态度是很难长期­反腐的,一旦有所放松,贪腐就一发不可收拾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