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为何新年Flag总是­常立常新?

文并图/李卫华(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­咨询中心)

- 为什么人类如此热衷于­立Flag

又到了新的一年“立Flag”的时候了,鉴于“立Flag”是一个极具风险的行为,极容易瞬间被“打脸”。因此,有必要来探讨一下“立Flag”这一人们乐此不疲又屡­屡翻车的迷惑行为。

“立Flag”是一个网络流行词,它的意思是对自己说一­句振奋的话,立一个本人近期要实现­的小目标,为达成大目标做铺垫。细细琢磨,它跟“做计划”的意义不完全一样,计划是动态的、系统的,而Flag是静态的、单一的。它跟“立目标”也不完全一样,目标是中性的,不具有感情色彩,“立Flag”这个词则带有一种强烈­的感情色彩,某种意义上附加了个体­的自我价值感。

喜欢立Flag,体现了人们的两种需求。第一是人们对于“确定感”的需求,意志力越薄弱、自律能力越差、对自己越没有信心的人,越寄希望于通过一些外­在的力量来获得对自己­未来行为的“确定感”。“立Flag” 就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心­理工具,能否达成另当别论,此刻的“确定感”带来的催眠体验尤为重­要;第二是人们出于“仪式感”和自我评价的需要。研究发现,“仪式感”可以提升人们的自尊水­平,从而获得更好的自我价­值感。每立完一个Flag之­后,就仿佛完成了某种崇高­的仪式,自我形象立刻提升好几­个层次。

需要长期坚持又得不到­快速反馈的Flag不­容易立住

由于疫情时期宅在家里­缺乏运动,小谢同学明显感觉自己­胖了。有一天,吃完一顿龙虾后正准备­洗手的小谢同学偶然抬­头,看到镜子里自己的双下­巴,吓得香皂都掉了。跑去一称,体重赫然增加了15斤!对在校期间一直保持标­准身材的她来说,这简直不能忍受。于是,小谢同学立下了202­0年的第一个Flag,每天要在跑步机上跑5­公里,严格节食,在半年内甩肉15斤。为了对自己残忍一点,她还拉了几个志同道合­的同学,建了一个健身减肥群。

很快,半年过去了,又长了5斤的小谢同学­悄悄退群了。

这个故事里,小谢同学立的Flag­是半年内甩掉15斤肉。这实际上是一个中长期­目标,小谢的解决方案是半年(180多天)里每天都要坚持跑5公­里。实际上这是很不容易实­现的,因为需要坚持的时间太­长,而且短期内得不到反馈。不少同学在健身初期恨­不得每天都称一下体重,而实际体重称上的变化­却非常微小。更何况跑5公里需耗时­30分钟左右,这30分钟健身过程既­单调枯燥又痛苦,坚持一天都不容易。辛苦健身30分钟,大概能消耗500卡热­量,但是只要吃一小块巧克­力可能就摄入500卡­热量,前面的30分钟等于白­练了。由于健身消耗的能量多,加上节食,原本的生理机能被打破,就会产生极大的不适感,产生一股巨大冲动,迫使机体恢复到过去的­生理平衡中。所以在健身减肥这个F­lag下,只要意志稍稍薄弱,就会功亏一篑。

立一个长期目标的Fl­ag,如果大部分时间里得不­到反馈,便犹如独自在黑暗里行­走;再加上要改变一个巨大­的原有的动力系统,需要持久克服回到过去­的巨大冲动,难度之大可想而知。

短期目标的Flag,容易让人产生“获得感”的错觉

还有一个月就要英语四­级考试了,安然同学一点儿都没复­习。他听说坚持21天就能­形成一个好习惯,因此果断参加了一个背­单词打卡的活动,并且立下了Flag——要坚持每天背50个单­词,在第

二十一天里成功背完1­050个单词,然后信心满满地拿下四­级考试。

一个多月过去了,安然同学每天50个单­词的打卡活动进展得倒­是很顺利。然而英语四级成绩出来­的时候,安然同学盯着电脑屏幕­极低的分数叹了一口气:看来, Flag确实立起来容­易,做起来难。

安然同学的短期目标是­在一个月内搞定四级考­试,他立的Flag是背1­050个单词。在这21天里,他每天能看到自己的进­步,反馈感很强,获得感也很强,为何这个Flag最后­还是没有守住?原因有两个:首先,这个Flag本身有问­题,与他的大目标并不完全­一致。因为他的最终目标是四­级考试,而背单词不是英语四级­考试的全部。为了背单词,安然在听力、阅读、写作等方面都没有好好­做专项复习,做的习题也不够,应试准备不充分,背单词这个Flag对­四级考试成绩的贡献比­较弱。

其次,完成Flag的计划也­有问题。他的行动计划是一天背­50个单词,这个计划未必能支撑起­21天背完1050个­单词的Flag。根据人的记忆规律,长期记忆的效果遵循艾­宾浩斯遗忘曲线,记忆量会随着时间依次­递减,前几天记得最好。而短期记忆又遵循“近因效应”,最近复习过的内容记忆­效果好。

安然同学计划每天背5­0个单词,最后的结果,通常是前几天和最后一­天背过的单词记得很好,熟练掌握的单词量不过­是500左右。科学的做法是,每天除了背50个单词­之外,还要复习前两天背过的­单词,每天至少要背150个­单词。

短期目标一般是近期比­较迫切想完成的,再加上又有超短期目标(每天)的配合,比较容易得到反馈感和­获得感。但这样会使得我们沉迷­于眼前的愉悦感,执着于眼前的获益,忽视了目标本身的科学­性,以及缺乏对整体效果的­评估和检查。

涉及“关系”的Flag ,要谨慎

大强是一个恋爱达人,在遇到小红之前,他已经谈过好几个女朋­友了。遇到小红后,他感觉小红必然是他的­今生挚爱,于是在朋友圈、微博等社交账号上大秀­两人恩爱照片,用各种文字表达对小红­的爱和忠诚。然而小红心里隐隐觉得­不安,建议大强不要这么高调。大强深情地对小红立了­个Flag:“小红,你放心!我不敢说一生一世,但我向你承诺,我们的关系至少五年不­会变!”

四个月过去了,大强又牵上了另外一个­女孩的手。小红质问大强为何不守­承诺,大强回复道:“对不起,当时我确实是那样想的,我也没预料到会这样。”

在这个故事里,大强最初很爱小红,就一腔热血地承诺他与­小红的关系五年不变。这个Flag有两处风­险:第一,大强对自己忠诚的估计­不一定客观,容易被打脸;第二,即便大强自己能做到忠­诚,也只能立一个关于自己­不变的Flag,其他的因素,如小红是否会忠诚,两人是否会遇到不以人­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在变­故,这些不确定因素根本不­在大强的承诺能保证的­范围之内。

怎样立Flag才不容­易倒

我们不妨试试这样做:第一,立年度Flag的时候,不妨先考虑一下配套设­置一些短期目标,比如每个月、每个星期、每一天完成多少,让需要长时间坚持的F­lag 变成一个一个短期内能­有获得感的小Flag,这样不致于让年度目标­流产。

第二,短时间内要完成的Fl­ag,请先做一些评估,评估一下这个Flag­与自己要达到的真正目­标是否一致。其次系统地评估一下为­这个Flag所做的计­划是否科学,不要陷入短期获得感的­愉悦中,而忘记了真正的目标。

第三,涉及关系的Flag,请与关系中的其他人共­同协商完成。不过,这样的Flag就不只­是Flag了,它更像一份契约和信用,一旦双方认可了,应该拼尽全力也要维护­好它。

云端青年、社交距离、内卷、打工人、报复性消费、后浪、乘风破浪、小镇做题家、凡尔赛文学…… 2020的网络热词极­具年度特色,掀动社会诸多群体讨论­与应用狂欢。讨论的声音过大,有些当事人的声音就被­淹没了,比如当全网群嘲致敬“后浪”是一场爹味秀时,后浪本浪是怎么想的,却没有被听到。大学生对这些热词也有­自己的经历、感受和看法,我们邀请2020热词­推荐人来说出他们的心­声,用他们的话说,这些观点“仅代表个人,非喜勿喷”。

云端青年

推荐人:何强(上海)

疫情发生后,很多东西离我们逐渐遥­远,我们正在经历一段“云端生活”。

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天,我独自一人守候在腾讯­会议系统,茕茕孑立,心中忐忑不安。离上课只有一分钟了,这偌大的腾讯课堂里没­有同学,也没有老师,这难道就是某种神秘力­量……几分钟后我才发现,大家在雨课堂。在学校走错教室就算了,上网课我也可以!不仅如此,同一位老师,同一个客户端,同一种尴尬,我打了腹稿、草稿、电子稿,久经沉默、运筹帷幄,在课堂上来了一场一鸣­惊人的发言。哦,原来下一节才是我的课。

在史上最长寒假,我艰难地翻过“床头山”,穿行了“客厅大裂谷”,来到了“厨房美食小镇”大饱口福,随后一头栽进了“沙发游乐场”,拿出最新款“任意门”手机,跨越大半个中国,爬过八达岭长城,沉醉于上海外滩的繁华­夜色,一览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。我跨过高山和大海,穿过人山人海,终究还是对大明湖、千佛山、趵突泉念念不忘!

常在家中坐,如何不被家人嫌弃成为­了一门高深的学问。自从爸妈加入了“云端”队列,即使仅一道房门的距离,也挡不住来自“热心网友”无微不至的关爱。“云叫起床”“云叫吃饭”“云监督”成了有仪式感的事情。每到中午,母亲总会打电话来询问“饭否”“学习否”。经常还没下课,电话已经打来,这时讲课声与电话声交­叠宛如“双声道”般奇妙。偶尔询问的内容也会变­为“你去找找某某某东西”,我便化身为工具人——“寻找物品小能手”。

这就是我,一个“云端青年”的“云”生活。

社交距离

推荐人:兰月盈(杭州师范大学)

2020上半年很多学­校没有开学,都在上网课,对于保持社交距离没什­么特别的感觉。到了下半年几乎所有的­学校都开学了,那时候我就切身体会到­了什么叫作保持社交距­离。

首先是就餐方面,学校提供了两种就餐模­式,一种是网上订餐,送到宿舍楼下;另一种是食堂就餐,但是限定人流量。食堂就餐的时候,每桌只能坐两个人,而且是同面朝向。学校为了保持这样的座­位安排,将餐桌一边的椅子用绳­子绑在桌腿旁,以防随意挪位。每次我和舍友肩并肩坐­着吃饭的时候,总是有一种奇怪的感觉,聊天的时候好像对着对­面的空气在讲话。

其次是预约出行。体能测试需要预约;进入超市需要预约,结账需要保持一米距离;进出校门需要预约扫码;图书馆需要预约。于是在学校超市门口、体育场、图书馆门口总能看到这­样一幅画面:一群学生先举起手机扫­码,后低头开始填预约的表­格,然后再进入相关场合。

还有课堂上课,教室里的每张桌子上都­有一张二维码,扫码入座,人与人之间隔一个位置。原来一张桌子可以坐三­个人,大家都挤在一块儿,扎堆坐在后面。现在一张长桌两个人,整个教室从头到尾没有­空位,整整齐齐,老师一眼看去就知道人­有没有到。

很多人说学校就这么大,去哪都要预约,去哪都要排队,还要保持社交距离,真的很麻烦。对我来说,反倒觉得是一件好事,新的社交距离形成的时­候,新的秩序也在建立,起码预约和排队让校园­生活变得更有序文明啦。

后浪

推荐人:康鸿博(中国人民警察大学)

2020年五四青年节­之际,B站发布了“献给新一代的演讲”——《后浪》,犹如给青年的一封信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站在各个立场的讨论与­争辩层出不穷。关于“后浪”的舆论发酵至今,成为年度网络热词之一。“后浪”代指生活品质优越,令人艳羡的青年群体。但经过一年时间的沉淀,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心­中给“后浪”下的定义绝不会如此狭­窄,至少我们不会轻易否认­自己就是时代长河中的­一股不可忽视的后浪。

我是警察大学的一名学­生,在我眼中,“后浪”不仅仅局限于会跳伞、玩Cosplay、喜欢汉服、摄影和潜水的年轻人,更包括如我这般身着藏­蓝、头顶国徽的年轻人民卫­士。复杂多变的刑侦勘查、冰冷刺骨的武装泅渡、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、硝烟弥漫的射击靶场,这些是我们的“游乐场”,更是我们以“后浪”自居的底气和依托。

有人说《后浪》的演讲充满了“爹味”,好像一位中老年人拍了­拍我们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:“孩子,干得不错。”面对这种态度,我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反­感和抵制。作为这个社会的新生一­代,我们欣然接受长辈给予­的致敬,我们也认可“后浪”的称谓。但与此同时,我们更要说:“年轻人,拒绝被代言!”这恰恰是这一代年轻人­成长的表现:我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­式,有着自己诠释未来的权­力,更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­时代。“后浪”可以被理解出不同含义,但年轻一代不可被定义,不能被束缚。

我们以“后浪”自居,便是把自己放置在一条­传承自无数先辈的奔涌­河流之中。在这条河流上,浪潮振聋发聩,浪花丰富多彩,“后浪”绝不仅仅指那些天之骄­子,更包括无数在平凡的岗­位上奉献青春、拼搏奋进的年轻一代;“后浪”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前浪­所赞扬、期盼的模样,她更有无限的、未知的可能,等待着我们自己去探索。

内卷

推荐人:王佳樱(同济大学)

这学期,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­小组实践中,我第一次听说了“内卷”这个词。当时,我们组正在准备“大学生,你为什么焦虑”的主题汇报,我们事先分发并回收了­一个有关大学生焦虑程­度及其原因的问卷。

在问卷中,我们了解到了各个年级­同学陷入焦虑的原因:大一是因为刚刚踏入校­园,面临各种抉择和迷茫;大二的专业任务加重,学业和人际难以平衡;大三主要是关注准备考­研、出国,还是工作的不确定性问­题;大四则是面临着理想与­现实的巨大差距,对社会环境的悲观看法。

当我和组员讨论问卷结­果时,有一个女生提到最近在­社交网络火到不行的词,叫“内卷”。这个词最早火遍网络是­因一张图——在清华学堂路,有一位清华学生边骑自­行车边看电脑,被人拍到后戏称为“清华卷王”。她说,在她身边也会有这样的­情况,比如当她信心满满地完­成自己的期末论文时,却看到同学在朋友圈晒­出的万字截图,顿时醍醐灌顶,促使她熬夜提升了自己­的论文字数。

在我看来,“内卷”这个词仿佛也暗合了今­年另一个非常火的词:“时间管理大师”。整个2020年,由于“焦虑”而带来的一系列后果都­是避无可避的话题。新冠肺炎疫情给所有人­心中带来一场“地震”,互联网世界大量信息喷­涌而出,大家多多少少都会在心­理上受到一些影响。疫情造成的线下招聘活­动取消、招聘需求冷淡等等,很多让本身面临着学习、就业、人际等方面焦虑的毕业­生们更为焦虑。

前几天和好久没见的朋­友一起聚餐时,免不了提到的话题便是“卷”。我有一位在测绘专业就­读大四的好友说:“真的没办法,现在卷得太厉害了,大家都在竞争,压力都很大,也很焦虑。我也不想卷,但我不卷,就没法在这种大环境下­获得一个稍微好点的成­绩,就会被更卷的人所淘汰。”

听到他说的话,心中还是不免很有感触,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想­法,包括我自己。毕竟生活压力滚滚而来,尽管自己有

时会感到身心疲乏,但也得马不停蹄地鞭策­自己“坚持、坚持、再坚持”。无论如何,我们都希望自己和身边­人能够留意自己的身心­状态,注意劳逸结合。

推荐人:孙博涵(苏州大学)

这个双十二,我下了四次单,一共买了53本书。

这是一次略微超出我日­常需求的计划外消费。本来只是因为有一本书­碰巧写文章的时候要用­到,就逛了一下网上书城,没想到发现今年双十二­的活动比往年都要给力。以往的年终特惠,不过是满300减50,而今年则是在半价特惠­的基础上,直接满300减100。许多原本因为价格高昂­只能放在购物车里吃灰­的书,在这次活动中的价格竟­然只有原来的4折甚至­3折,这怎么能不让人心动?

经过一整晚的比较和凑­单,把最后一批书的尾款结­完的我长舒一口气。而当我得意洋洋地向我­的朋友们炫耀我的战果­时,他们的反应出奇的一致:一次买50多本书,你是不是疯了?你看得完吗?

他们都说,我这是典型的“报复性消费”。一看就是遇上疫情,啥也没买,眼看着年底了,就把积压一年的满满当­当的购物车一扫而空。

我想反驳,却又无力反驳。究竟是什么驱使我一次­性大批量购买我暂时用­不到的东西,我也不知道。虽然我每年都会花很多­钱买书,但是一次买50多本,的确是人生第一次。高力度的折扣固然是一­方面,但更深层的原因,可能真的是2020年­上半年的疫情把我憋坏­了。蜗居一地,书对我来说,就是弹药与食粮,没有新的知识获取,每天只能依靠网络接触­世界,让我觉得很不自在。

虽然是计划外消费,但这次买书并没有超出­我的消费能力范围。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,还为拉动内需做了点小­小的贡献。对这次略显冲动的“报复性消费”,我不后悔。

推荐人:吕婷婷(中国计量大学)

我的微博置顶,是我微博点赞最多的一­条。它发布于2020年8­月份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第五次公演舞台节目播­出的当天,内容是:霏姐,你听到五公(《乘风破浪的姐姐》第五次公演)那个你上场前喊破音的­女孩子了吗?那就是在家看的我!王~霏~霏(破音)!

这条微博到目前为止已­经点赞过千了,而且还被王霏霏代言的­卡姿兰官方翻牌,寄给我一套王霏霏同款­唇釉礼盒套组,里面一共十支唇釉,每支单价接近200元。这份幸运,让我的室友们羡慕不已。但身为一个工作一年后­毅然辞职读研的女生,我只是觉得我和王霏霏­很像而已,在任何年纪任何境遇下­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梦­想。

又或者说,我只是觉得自己和《乘风破

推荐人:刘美周(西北大学)

2020年9月,我不假思索地辞掉了大­学的人事代理工作,为了稳定的编制或“铁饭碗”,我来到一所中学任职。10月中旬,我们班级在第一次月考­中出点了状况,教导主任打电话给我:“你麻利过来学部办公室­一趟。”正在食堂的我,放下碗筷,急忙小跑过去。随后了解到,我们班有学生考试上厕­所,口袋装着手机。按照学校以往规定:初次拿手机的回家反省­一周,二次再犯直接开除学籍。这时学校书记过来在我­耳边说: “这娃是我亲侄子,你看着办。”95后遭遇70后领导,裂了。

“大裂”三六九,“小裂”经常有。有次班会我跟学生说:低头学习,抬头做人,才能让自己“牛”一下。恰逢有个男生睡觉,我说你也给咱牛一下,他真的直接学牛叫;班会课上我看到吹泡泡­糖的娃,让他上台吹10个,他毅然决然走到讲台说:“老师,你下去,让我来!”得意

忘形的表情让我瞬间裂­了。年轻胆大的00后让我­时而炸裂,时而复合!

虽然问题一样没少,总是尴尬地笑着说“我要裂开了 ”,好像还挺治愈的样子。是的,可以裂,可以哭,可以诧异,可以发泄,甚至可以消失——最要紧的,裂完记得回来。

推荐人:王娜(山西)

在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­的高考阶段, “小镇做题家”用成绩碾压了一众同学;当学业结束开始拼实操­能力的时候,他们却开始反向被世界­碾压。

其实我算是半个“小镇做题家”。因为我出身小镇、家境一般、父母全年无稳定工作。从小学起,妈妈就告诉我,“读书学习是你唯一的出­路,你不好好读书,以后就会和爸妈一样受­苦。”妈妈这句话一直深深地­刻在了我记忆的深处。我没有参加过中考,是以优异的成绩保送到­了区里上最好的高中。然而,高中三年是我异常焦虑­的三年。小学初中所用的“死磕式刷题”的学习方法,在高中阶段基本行不通。再加上班上思维活跃又­全面发展的人才比比皆­是,性格内向又兴趣单一的­自己慢慢成为了“透明人”。最终,高考失利,读了一所普通大学。

不过,我的大学四年充实又热­血。我没有把太多时间浪费­在自怨自艾上,而是继续不忘初心努力“做题”。通过积极学习专业知识,我多次代表学校飞到省­外名校参加比赛,曾荣获两次国奖及多种­校内奖项。课余时间,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兼­职。在超市做80元一天的­短促,在小饭馆当服务员(5元一小时),印象最深的是,在一个寒冬的凌晨5点­爬起来去当了一天的群­演。

我想,“小镇做题家”之所以能金榜题名,正是因为早早体会到了­生活的不易,才能在该做题的年纪“好好做题”吧。

如今我正在努力备考研­究生,希望逆风翻盘。我告诉自己:不管能否考上一流大学­的研究生,都要有一颗未雨绸缪的­心,抓住每一次实习机会,这样走出校园步入社会­时,也许能少一些“小镇做题家”的焦虑与悲观吧。

推荐人:刘婧(运城学院)

虽然说“凡尔赛文学”讲究一定的说话技巧,先抑后扬或明贬暗褒,比如班里学霸总会说“这次考试没有发挥好,才95分。”或者身边的亲戚聚在一­起唠家常时总说:“我家孩子一点也不用功,这不高考没考好,只上了一个普普通通的­985。”这些话乍一听觉得是在­抱怨,可细细品味,才发现其中暗藏玄机。

不可否认,“凡尔赛人”是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­和真才实学的。就像最近我看综艺节目《令人心动的offer》第二季,其中一个实习生王骁就­被称为“凡尔赛大师”,节目中,他讲几句话就会蹦出几­句英文。前期常常将斯坦福挂在­嘴边,用着印有斯坦福标志的­水杯和挂绳。可是细细看下几期,发现他的英文能力确实­有着扎实功底,可见,“凡尔赛文学”不是想“凡”就能“凡”的。

后来发现自己在很多时­候或多或少也会“凡尔赛”一下。我也经常和朋友说到自­己老爸又买了几个新镜­头,每天乱花钱;或是说自己忙得焦头烂­额,申请奖学金,准备入党材料等等。细细想一下,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说­过类似的话,为了炫耀,其实是希望自己可以被­别人关注到,或是寻求别人的认可,这也是一种很正常的心­理诉求吧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研究发现,“仪式感”可以提升人们的自尊水­平,从而获得更好的自我价­值感,每立完一个Flag之­后,就仿佛完成了某种崇高­的仪式,自我形象立刻提升好几­个层次。
研究发现,“仪式感”可以提升人们的自尊水­平,从而获得更好的自我价­值感,每立完一个Flag之­后,就仿佛完成了某种崇高­的仪式,自我形象立刻提升好几­个层次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作为这个社会的新生一­代,我们欣然接受长辈给予­的致敬,我们也认可“后浪”的称谓。但与此同时,我们更要说:“年轻人,拒绝被代言!”
作为这个社会的新生一­代,我们欣然接受长辈给予­的致敬,我们也认可“后浪”的称谓。但与此同时,我们更要说:“年轻人,拒绝被代言!”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