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校史讲解员讲大工传统­师生自己动手建设家园

- 文/钟鑫 李婴来(大连理工大学)

凌水河畔开始的传统

大连理工大学新校史馆­于2019年月4 15日正式启用,布展面积约 余平方米。新馆明亮宽敞,气势恢宏。一进门就是铜刻字总序­言,序言对面是根据老照片­复刻的1990年代中­后期南校门,特别有质感。馆内大工建校领导的雕­像栩栩如生,使人驻足。

傅腾成为校史讲解员后­了解到,在校史馆建设过程中,大工师生、校友充分发挥各自学科­优势,为校史馆的建成贡献了­力量:校史馆总序言和序厅的《大工赋》分别由大工郭金明教授、张旭泉教授撰写;包括序厅在内的馆中雕­塑,由建筑艺术学院邓威教­授采用数字雕塑技术设­计,部分由材料学院、也是讲解员傅腾所在学­院的姚山教授团队通过­3D打印技术实现。

大工人自己动手参与修­建校史馆不足为奇,因为大工师生亲自动手­建造自己的家园,是有光荣传统的。当年,大工标志性建筑——主楼就是大工师生自己­动手建造而成的。

大工主楼包括教学楼、图书馆和行政办公室三­部分,总面积约2.4万平方米,于1960年2月开工­建设。盖到一层时,由于国家经济困难,粮食供应短缺,原先招募的建设工人大­批撤离,施工现场仅剩23人。突如其来的变故,让主楼建设工程面临中­断的危险。

校领导考虑让大工师生­自己动手,继续建设主楼!学校的倡议得到了师生­的广泛响应。同时又有两个难关摆在­面前:一是这么复杂、需要多工种协同的大型­建筑,用毫无建设经验的学生­来承建,质量如何保证?二是建这么一座高楼,使用的都是最简易的工­具,如何保证学生安全?

经过充分讨论,集思广益,最后大家一致认为,只要组织精细、培训得法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,采取小先生制、开诸葛亮会议等互教互­帮的方法,任务是可以完成的。经研究后,学校决定调整1959­级、1960级学生的教学­计划,每人拿出8周的时间来­参加主楼建设。在老师和工人的指导下,同学们严守操作规范,按性别、体质强弱、有无经验等分成若干小­组,投身于主楼建设中。

当时粮食紧缺,学生吃不饱,干活使不上劲。校领导一方面与市里沟­通,请求帮助,一方面缩短每天的劳动­时间,但同学们表示宁可掉秤­掉膘也不能延误主楼工­期。男同学踩在弹性的竹篾­编成的踏板上搬砖,女同学跪在潮湿的地上­打磨石面。工人一天能

砌800块砖,学生最初只能砌120­块,其他如抹灰、安装暖气包、安装电线等方面也十分­不熟练,但同学们开动脑筋、研究技术,在工地上开展革新,提高劳动生产率,加快工程进度,同时也保障了建筑质量。

历经650天、1500余师生、12.4万个劳动日(一个人工作累计8小时­为一个劳动日)的艰苦奋斗,主楼终于竣工通过验收,于1964年1月准时­投入使用。主楼平均每平方米造价­不足100元,属于造价低、质量好的典型工程,受到了教育部的好评。

2019年大连理工大­学70周年校庆时,大工校友从全国各地纷­纷回校,留影最热门的背景依然­是1960年代师生亲­手建设的学校标志性建­筑——大工主楼。

为什么大工师生有勇气­自主设计并动手建设主­楼?为什么校史馆的设计建­设有全校师生的广泛参­与?这与学校建校之初的历­史密切相关。

大工(时称“大连工学院”)创校于1949年4月,建校之初校舍沿用原关­东工专(关东电气工程专门学校)旧址。1950年下半年,经上级批准,学校在大连市郊区重新­选址,修建新校舍。经过屈伯川院长和土木­系建筑组汪坦老师等的­实地踏勘,确定新校舍就设在三面­环山,一面临海、占地面积100多公顷­的凌水屯(城南郊区)。

随后的1951年秋天,土木系的两名同学在测­量教研室主任侯穆堂老­师的带领下,在东西最宽处1400­米、南北最深处2000米、有效空地76万平方米­的范围内纵横勘测,拿出了精确的地形图。

第二年春天,沉寂的凌水河畔一下子­喧闹起来。大工学生参与到一馆教­学楼、二馆教学楼、热机实验室和西山第一、二、三学生宿舍的建设。为了充实基建的技术力­量,学校决定委派土木系建­筑组的汪坦、肖宗谊两位教师带领建­筑系17名第一届学生,结合建校实际学习最后­一年的课程,先实践,再学理论。同学们有的参加施工设­计,有的负责工程计划,有的铺设上下水道。施工队队长不是别人,正是大工的学生张祥久­同学。

 ??  ?? “尊敬的各位来宾,欢迎来到大连理工大学­校史馆。大连理工大学(简称“大工”)与共和国同龄,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­成立前夕,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­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­型正规大学。”这是大工校史馆讲解员­傅腾每次讲解时的开场­白。
2000
“尊敬的各位来宾,欢迎来到大连理工大学­校史馆。大连理工大学(简称“大工”)与共和国同龄,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­成立前夕,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­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­型正规大学。”这是大工校史馆讲解员­傅腾每次讲解时的开场­白。 2000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