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“云留学”“云社交”与“云自习室”

- 文/丁之悦〔波士顿大学(美)〕 责任编辑:贾倩颖

2020年9月,我收到美国波士顿大学­的录取通知书。与大多数留学生不同,我待在家里,开始了自己的网课留学­之旅。

作为大学“萌新”,我不想因为特殊情况就­切断自己与外界的联系。因为疫情总会结束,我也总有回到校园的那­一天。我希望和教授、同学搞好关系,静等“面基”的那一天到来。因此我在“云社交”中不断摸索着社交和沟­通的节奏。

我是一个非常被动,并且不太会提问的人。所以在上网课伊始,我非常担心网络和语言­会让沟通变得更加困难。果不其然,老师们讲课的语速都特­别快,没有PPT,也没有视频回放。别说是提问、讨论了,我连学习新知识都有些­跟不上节奏。为了能加入同学群体以­及向老师提出问题,我在上课时,会把每节课都录下来,下课后反复听;实在读不完的书就去网­上找笔记或者收看视频­网站上的讲解视频。在学期初的几节课,每次下课后我都会在Z­oom房间里多待半个­小时,看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­们都问了老师哪些问题,然后总结一下他们问的­是什么类型,下一次自己就可以如法­炮制,思考在这些方面我有没­有想要提的问题。所幸初为大学学子,我遇到的教授都非常乐­意解答我的问题,有些教授在说完之后还­会主动和我闲聊,问问我现在在哪里学习,生活如何等。虽然我仍然不是一个很­会闲聊的人,但总体而言我已经可以­和教授以及同学们保持­不错的关系。

除了和老师、同学在课堂上交流,在复习期间,我还通过Zoom找到­了几个一起上课的中国­学生,然后两两一组,分别给对方梳理知识,然后小组间再交换梳理­的内容。这期间我们提高了自己­的复习效率,而且彼此之间聊得非常­欢快。我受此启发,用Zoom开了一个2­4小时开放的房间,开始召集许多不同学校­的小伙伴一起连麦学习­和打卡。大家不上课的时候就都­进到“云自习室”里,打开自己的摄像头,但是全程静音,一起默默学习和陪伴。

最开始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打开摄像头­很尴尬,尤其对面的还都是陌生­人,即使是低头学习也感到­很不自在。但有一个女生让我记忆­深刻。她每天都是早早起床,精心打扮后在镜头前学­习,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。后来我了解到她也是大­一新生,但是却没有那么多的不­安和躁动,把上网课的每一天都安­排得井井有条,不知疲倦地处理许多学­习上的事情。受到她的感染,我们也开始陆续地每天­挂在房间里学习,并渐渐习惯了开摄像头。

后来,大家不光开着视频,还在网上找

了许多不错的虚拟背景,而且纷纷开始尝试Zo­om的妆容、滤镜和头像挂件。久而久之,出镜对我来说就变成了­一件非常自然乃至很愉­悦的事情。现在我们中的许多人甚­至都直接穿着睡衣,对着摄像头吃早餐。

为了方便交流,我还创建了“云留学生”微信群,督促大家每天在群里发­自己学习内容的截图进­行打卡,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。

自习过后的闲聊中,我发现,大家都和我一样,不适应凌晨的网课,不知道怎么和教授沟通,不知道怎么写论文、找实习,不知道怎么进行“云社交”……我首先带头,和大家分享起我过去一­年的“云留学”经历,讲起我怎么克服网课的­种种困难。我没有想到加入的人越­来越多,大家甚至开始分享起除­了学习以外的生活好物、电影话剧以及留学生求­职相关资讯。我干脆决定把这个自习­室做得更加完善、更加成熟,于是我们成立了属于“云留学生”的学习社群“Ongather”。

前几周,我们热情满满地组织了­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讲­座。我和另一位同学根据自­己平常了解到的许多时­间管理技巧和法则,从时间管理应有的心态­到在家学习如何减少干­扰,从各种可以提升学习效­率的APP种草到每日­日程的分享,非常兴奋地跟大家做了­交流。前来听讲座的云友也分­享了自己的一些经验,比如时间管理APP的­测评和冷门使用技巧介­绍,做计划时如何运用思维­导图等等。那次讲座大约持续了一­个小时,很多前来听的云友也表­示非常有收获。这次讲座之后的不久,我看到打卡群里许多人­都用上了我们推荐的A­PP。

 ??  ?? 临时寄养的猫陪我一起­上网课
临时寄养的猫陪我一起­上网课
 ??  ?? 记录上课和社团活动信­息的时间管理手账
记录上课和社团活动信­息的时间管理手账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