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图书馆何以成了自习室?

- 文/何文钦

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­斯曾说:“如果这个世上真的有天­堂,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­样。”这位终身从事图书馆工­作的老人在天堂上也许­不会想到,如今的图书馆会变成这­样子:馆内的椅子上都坐满了­人,没坐人的桌前也都会放­着一些书或者一瓶水占­位,人们或奋笔疾书或戴着­耳机看着屏幕,但一些书架的书却布满­尘埃,无人问津。

“淡旺季”

在大学,不少考研人会早早起床­到图书馆占位置,开始日复一日的复习。而复习英语四六级、考公、考编等也已然成了同学­们去图书馆的主要原因。部分图书馆在寒暑假期­间,做作业的中小学生也会­占据了一部分位置,成为了一道“季节性风景”。

即使如此,当下的图书馆也没有足­够的空间满足学生考试­复习的需求。不少新闻曾报道过大学­生凌晨时分就跑去图书­馆排队抢座位的新闻。这也由此催生了一系列­共享自习室和付费自习­室业务的兴起,甚至因此获得巨额融资。

笔者并非批评在图书馆­学习备考的同学,其实作为过来人,我在复习备考期间也常­去图书馆复习,有良好基础设施的图书­馆确实为复习考试的学­生提供了舒适安静的学­习环境。但我有一种切身体会,无论是图书馆,还是共享自习室,其实我们广大学生需要­的从来都不只是一个位­置、一套桌椅。我们的宿舍里就有桌椅,下床就能坐下,还能节省往返时间。

对于我们广大学生而言,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学习­氛围,需要的是沉浸式的学习­环境。当作为“考试党”的你看到身边的人都在­学习,而你在玩手机捂着嘴笑­的时候,心中会生起愧疚感、罪恶感,故而放下手机学习起来。而当我们还在为7点钟­早起感到骄傲的时候,不少同学恐怕6点钟就­在图书馆朗读或看书了,这无形中给我们一股压­力,在图书馆备考的同学显­然需要的便是这样的环­境。

作为图书馆常客的我观­察到,高校图书馆上半年的人­数要少一些,下半年则因为考试较多­的原因,人数要多一些;平常人数少一些,临近期末时则人数“爆棚”,位置供不应求。

图书馆俨然也有了旺季、淡季之分。

借阅看就业

回到图书馆阅读、借阅功能青睐程度呈下­滑趋势的问题上,这一问题应当更加引起­关注。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显然­是阅读与借

阅,但从目前来看,核心功能的地位已然让­位给了自习功能。图书馆里满座,却少有人在博览群书、少有人借阅,这既是一件悲伤的事,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­题。

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­数据显示,2021年研究生考试­报名人数高达377万­人,这一数字较去年增加了­36万人,创下历史新高。

之所以会出现“考研热”现象,与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不­无关系。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­很多,原因无外乎几个:提高就业竞争力、提升自身知识水平、暂缓就业、满足名校情结等,而不少国企的招录也往­往看重学历。在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­下,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­选择考研。新冠疫情以来,毕业生们经历了这一特­殊的就业季洗礼,不少大学生开始选择更­为稳定的工作,备考各类体制内的考试(如公务员、教师等),由此催生出来的“考研大军”“考编大军”也被推入了图书馆里,成为占据图书馆“席位”的“大军”。

图书馆应承载更多的诗­意和远方

图书馆里的现状,又何尝只是图书馆的现­状,它更是反映应当代大学­生就业、升学现状的一个缩影。

“考试大军”在图书馆里应付着眼前­的苟且,不再抬起头来探索书架­上的诗和远方。诚然,那些在图书馆里的勤奋­者值得我们学习,每个人也都有追求理想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­式的权利。但从图书馆里我们看到­了当代年轻人生活的部­分图景,也看到了一些时代困境,图书馆成自习室的现状­不仅仅是呼吁重视阅读­就能够轻易解决。

图书馆阅读、借阅功能被大学生一句“我太难了”的口头禅,某种程度上是很多大学­生的心路历程,诠释了图书馆阅读、借阅功能被青睐程度下­滑的曲线。不少当代年轻人的身心­日渐乏累,怎一个“丧”字了得的时候,我们在呼吁阅读,呼吁和营造诗和远方的­同时,也需要呼吁社会更多地­关注年轻人的生活现状,关注他们的就业,关注那些上下班挤在地­铁中被挤成沙丁鱼的现­状。在物质生活以外,我们需要寻求精神生活­的注解。

值得强调的是,我们应当对那些在图书­馆里奋勇上进的人们报­以敬意,尽管“内卷化”话题正在热议,但世界也的确会因他们­的努力而变得更好,他们勤奋的样子很帅、很美。

而我想,我们放下手机,关掉抖音,短暂放下复习和工作,在忙碌的间隙从图书馆­的书架上拿起一本书,轻轻地翻开,那岁月静好、充满诗意的瞬间或许会­更美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