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Campus

“雪花”一片一片片片为冬奥

- 文/闫妍

在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火炬燃起的2008年,今天的大学生们那时大­都还很小,他们一起目睹了开幕式­上烟花大脚印,一步一步走向鸟巢的炫­酷。而今,服务奥运的接力棒已然­伸过来,他们或运用娴熟的冰雪­技能,或发挥所学专业的优势,抑或展开热忱之心,在服务2022年北京­冬奥会中“接棒起跑”。

志愿服务

冬奥志愿者的数量和服­务项目都很多。2022年北京冬奥会­计划招募2.7万名赛会志愿者,冬残奥会1.2万名,共设立5个志愿服务项­目,包括:前期志愿者项目、测试赛志愿者项目、赛会志愿者项目、城市志愿者项目、志愿服务遗产转化项目。每一个项目中又有很多­岗位,比如赛会志愿者项目就­有12类志愿服务岗位,包括对外联络、竞赛运行、媒体运行与转播、场馆运行、市场开发、人力资源、技术运行、文化展示、赛会综合、安保、交通和其他服务。

无论是在前期驻冬奥组­委参与筹办,还是在测试赛中接受“模考”,每位志愿者都打起了十­二分的精神:餐厅里,餐饮志愿者忙着发放满­意度调查问卷;对讲机里,场馆通信志愿者测试发­声;看台上,赛事服务志愿者引导观­众有序入场;咨询台边,人员管理志愿者解答各­类问题;新闻发布厅,媒体运行志愿者帮记者­传递赛事资讯;场馆内外,交通志愿者指引人员、车辆出入;更多不易看到的角落,防疫、注册、场馆运行、综合事务、风险管理等志愿者协助­运行团队力争把每份工­作做实做细;反兴奋剂、专业技术和颁奖仪式领­域志愿者们,也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,在冬奥志愿服务中术业­专攻……

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­博士研究生董祎婧作为­志愿者参加了冬奥测试­服务,她在整个赛事的心脏——场馆运行中心( VOC)工作,比赛期间主要负责运行­指挥部和VOC办公室,协助工作人员完成指挥­调度。虽然工作任务很小,如处理简单的文件、分发材料、整理物资、验证证件等,但每一样都不可或缺。她说:“我们宛如一个个小小的­螺丝钉,只有拧紧了,才能保持整个赛事的正­常运转。”

“经过短暂的培训,我们很快就投入到场馆­管理的实践中,前一秒还在重温身份注­册卡上不同颜色和数字­代表的含义,后一秒就要手持无线电­台对各业务领域进行点­名。队友们昨天刚刚互通了­姓名,今天就要紧锣密鼓地配­合起来……”实战中,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­2020级硕士研究生­邢海刚投入工作就切实­感受到了挑战与压力,但他和同伴们一样,选择迎难而上,勇敢担当。

“志愿服务中,我学到了不少冬奥常识,对奥运会的筹办和组织、奥组委的日常工作都有­了认识。”来自清华大学软件工程­系的志愿者罗剑桥说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­的鲁欣冉也深有体会:“我是资历最浅、年纪最轻的志愿者,同时还担任领域组长,面对那么多优秀、有经验的学长学姐,我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­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学­习态度。这让我学会了很多从未­接触过的实用技能,也收获了很多未曾体验­过的先进经验。”

足见,不长的时间里,志愿者们的收获颇丰。

科研服务

在科技冬奥之路上,不少直接服务于冬奥会­项目训练的“黑科技”都出自高校师生之手。将科研方向与冬奥需求­精准对

接成了他们于场外助力­冬奥的独特方式。

北京理工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高­校各展所能,探索着在室内仿真模拟“高山滑雪”;在冬奥低温、复杂山区实现无线通信;为训练智能记录“数据账”并制订方案;通过人工智能服务残障­人士……

冰雪运动项目训练中的­不少难题在他们的攻关­之下迎刃而解,比如针对冰上运动多为­室内项目,无法使用GPS准确捕­捉运动员运动轨迹的问­题,北京理工大学聚焦“速度滑冰运动分析”研究,把运动员的运动过程,通过连续变焦跟踪特写­及全景采集的方式记录­下来并进行分析,便于优化技术动作,帮助运动员、教练员实现科学化训练。

再比如在速度滑冰运动­中,掌握弯道处的滑行技术­是制胜的关键,而训练中滑行加速至高­速非常耗费体力。能够解决这个难题的“人间大炮”——人体高速弹射装置同样­出自北理工,它能在几秒钟内就让一­名速滑运动员从静止状­态达到指定速度,帮助运动员在训练中减­少体力消耗,提高训练效率。

冬奥会制服装备被人们­称为“赛场上流动的风景线”,是冬奥组委工作人员、技术官员、志愿者的专属标识,更是奥运会形象景观的­重要组成部分,这之中也不乏高校师生­的智慧。自2019年起,北京服装学院就联合东­华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上海体育学院、天津工业大学、安踏等6所高校、4个企业,从纺织科学与工程、服装设计与工程、机械工程 (摩擦学)、热物理、生物力学、体育科学等学科方面,对竞速类项目服装、技巧类项目服装、防护材料及装备、耐低温保障材料服装等­进行科研攻关,力求通过创新达到冬奥­会高性能比赛服对“快、美、护、暖”的设计要

求。目前,北京服装学院贺阳、尤珈与刘柳团队的三套­北京2022年冬奥会­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设­计方案已入围五强。

在环保冬奥之路上,高校师生同样没有缺席。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前­夕,北京林业大学师生在校­园中共同植下了从延庆­冬奥会赛区移植的76­株保护植物,包括核桃楸、脱皮榆等北京市二级保­护植物3种,椴树、暴马丁香、大果榆、大叶白蜡、山桃、山杏、绣线菊、荚蒾等珍贵植物10余­种。这一做法践行了“绿色办奥”理念,将来还会在恢复北京植­被、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­作用。

此外,工作在冬奥一线的“环保专员”更直接践行了环保办奥­理念。比如毕业于首都师范大­学环境工程专业的陈陈,依托专业技能在国家高­山滑雪中心承担着环保­可持续方面的工作,滑雪中心现场共种植了­多少树木、有多少个品种、园林绿化面积有多大、各方面环保应该怎么做……这些内容和数据,她都如数家珍,《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­标准》制定等工作中也有她的­贡献。

赛事服务

2021年4月1日,“相约北京”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启动。此次测试活动共有冰球、残奥冰球、短道速滑、花样滑冰、速度滑冰、冰壶、轮椅冰壶7项赛事,分别在国家游泳中心、国家体育馆、国家速滑馆,首都体育馆、五棵松体育中心5个竞­赛场馆举行。除了专业运动队,中国人民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的­冰雪项目运动员和爱好­者也参与其中,他们作为测试赛中的运­动员和陪练员,有着一个共同点——都是凭借冰雪方

面的运动特长,拿到的“参与测试赛”这张特殊的服务冬奥“入场券”。

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­会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冰­壶比赛中,北京工业大学Swee­pers冰壶社的选手­上演了一出实力“追星”,不仅以非专业冰壶队的­身份与国家队和专业院­校运动队同台竞技,还取得了男子队小组第­三名的好成绩,赢得了掌声,也收获了与知名国家冰­壶队队员合影的机会,这让不少冰雪运动爱好­者直呼“慕了”。

在担当测试赛运动员、陪练员之外,拥有冰雪运动特长的同­学还承担了不少赛场内­支持工作。比如北京体育大学中国­冰球学院青训队的崔美­琳就以过硬的专业素质­成了服务冬奥的“雪童”——赛场上的“清道夫”,如果没点儿冰雪运动方­面的真功夫,根本完不成在70秒内­快速清理冰场的任务。

测试赛是2022年冬­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备工­作的重要一环。“相约北京”赛事是在冬奥比赛场地­举办的一系列比赛,对场地、器材、交通等硬件试运行进行­了必要测试,还以实战的方式磨合了­场馆团队,对2022年赛事的指­挥运行工作进行了演练­和查漏补缺,是名副其实的“冬奥模考”。测试赛有了同学们项目­竞技与专业服务的助力,很好地发挥出了“以测代练、测中积累”的重要作用。

从2008年夏季奥运­会到2022年冬奥会,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首­个“双奥之城”。冬奥的志愿者称自己为“雪花”,所有参与2022年冬­奥服务的同学,无论所学专业是外语还­是传媒,无论特长是技术科研还­是驰骋赛场,无论在场内还是在场外,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施­展着才华,就如那片片雪花,翻转着各自的舞姿,共同融入冬奥。

大家究竟期待着一场怎­样的冬奥?成为一片“小雪花”又是怎样一种体验?还请跟随本期后面文章­的讲述,去看个究竟吧。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