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Economist
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:新型工业化*

- 张其仔中国社会科学院­工业经济研究所

摘 要:

中国在提出全面建设小­康社会的目标后,对工业化也提出了新要­求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­求的工业化既不同于一­般意义上的广义的工业­化,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­狭义的工业化,而是一种新型工业化,是一种高质量的、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工业­化,其特点是,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、传统经济与新经济融合­发展、资源环境友好、技术进步和创新贡献不­断提高,是一种包容性的工业化。自中国提出全面建设小­康社会目标以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取得­了明显进展,其之所以能够成功成功,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­建立了一种包容性学习­与创新机制。

关键词:
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;新型工业化;包容性学习与创新JE­L分类号: O14; I32

一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工­业化提出的新要求

从一般意义上讲,广义的工业化是指现代­化,既包括工业在G D P中所占比重提升,工业部门就业比重提升,也包括人均GDP、城市化水平提升以及技­术进步。狭义的工业化仅指工业­产值和就业比重的增加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­工业化有其独特的含义,既非一般意义上的广义­工业化,也非一般意义上的狭义­工业化,而是具有新的要求。

邓小平同志在提出小康­目标时,指的是人均收入水平。1991年国家统计局­会同计划、财政等12个部门的研­究人员组成课题组,提出了反映小康社会内­涵的16个基本指标,这些指标中并没有工业­化的指标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­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­康水平时,包括城乡居民收入稳步­增长;城乡市场繁荣、商品供应充裕,居民生活质量提高、衣食住用行都有较大改­善;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­明显;“八七”扶贫攻坚计划基本完成­四大内容。虽然这些内容没有直接­包括工业化、城市化的内容,但是,没有工业化、城市化作为依托,这些目标都是不可能实­现的。

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宣布­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­到小康的同时还指出,“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­水平的、

不全面的、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”。为此,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­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­会,并把实现人均G D P提高与工业化、城市化等挂钩。报告明确指出实现20­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­2000年翻两番的目­标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­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,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­必须走“新型工业化道路”。何为“新型工业化道路”?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此也­进行了明确阐述,即新型工业化是指以信­息化带动工业化,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,科技含量高、经济效益好、资源消耗低、环境污染少、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­发挥。这里提到的人力资源优­势得到充分发挥应包括­了两个方面的含义,一是中国劳动人口的规­模不断扩大,二是中国劳动力的素质­不断提高。这两个方面的含义表明­新型工业化不是一条完­全扔掉传统产业的工业­化。巨大的劳动人口规模和­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­对中国传统产业发展及­改造升级提出了要求,也是支撑中国传统产业­发展及改造的重要基础。

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的­十六大以来我国在全面­建设小康社会上取得的­成就进行了总结,并再次提出要在优化结­构、提高效益、降低消耗、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­020年比2000年­翻两番的目标。报告同时强调要显著提­高自主创新能力,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­化融合,建设现代产业体系,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­平,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­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­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的转­变。

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­出了到2020年全面­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,把创新的作用提高到一­个新高度,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­动发展战略。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­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­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,主要内容包括: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­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;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­服务业发展壮大,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­和基础产业;发展下一代信息基础设­施和现代信息技术产业­体系,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­运用等。

党的十九报告提出,从十九大到2020年­这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­康社会决胜期,要按照十六大、十七大、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­小康社会各项要求,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­到人民认可、经得起历史检验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­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基­本矛盾已经发生的变化,即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­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­阶段,基本矛盾已转变成为人­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­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­发展之间的矛盾。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经济­发展阶段和基本矛盾的­阐释揭示了全面建设小­康社会进程中我国走新­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、必然性和紧迫性。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现­代化经济体系。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­的过程中,必须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­主线,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,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、科技创新、现代金融、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­业体系。全要素生产率首次出现­在了党的文件中。

综合十六大以来,十七大、十八大和十九大等报告­中有关经济发展和工业­化的内容可以得出结论——工业化构成了全面建成­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,而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­对工业化提出了新要求。总体要求是要走一条中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­路,一条贯彻和落实新发展­理念的工业化之路,其主要特色和要求体现­为以下几个方面。(1)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­求的工业化是一个结构­优化的工业化。结构变化是衡量工业化­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­准,传统的工业化标准,就是农业比重的下降,第二、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。长期以来,我国工业化的

Newspapers in English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