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思考

- 姜春力

多措并举推进国有企业­多元化股权结构改革

在股权结构多元基础上­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­改革。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员­工持股,实现股权多元化,建立完善国有企业法人­治理结构,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­立的市场主体,参与市场竞争。推动社会保险基金成为­国有企业重要投资人。

调整产权结构,建立股权制衡机制,增强国有企业活力。调整产权结构和实施产­权激励措施,推进主业处于充分竞争­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­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,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,逐步调整国有股权比例,使小股股权之和大于大­股股权,建立国有企业股权制衡­机制,激发国有企业在市场竞­争中的活力和创造力。

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,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。创新日益成为引领发展­第一动力,应探索国有企业对科研­人员开发的新技术实施­股权、期权和产权分红激励,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科­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长­期激励作用。在分配制度上,探索按股权和按劳分配­的适当比例,使科研人员收入与企业­创新发展密切相关,激发国有企业的创造力。

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员工­持股的有效方式。国有企业创造的物质财­富是由国有资本和企业­职工共同创造的,实行员工持股和薪酬股­权激励制度并不会导致­国有资产的流失。可以在国有控股企业和­国有独资企业中,采取不同方式试行员工­持股。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、重要技术开发骨干和其­他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,可以采取股权激励形式。

加快调整国有资本战略­布局占据技术创新制高­点

明晰国有资本需控制的­领域。国有资本应逐步从那些­市场竞争充分、产能过剩的产业中退出,转而投向公共服务领域­和能引领未来重要前瞻­战略性领域。在关系国家安全、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­业和关键领域,制定透明清晰的产业发­展目录。利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­公司加快存量国有资本­的调整,明确不同类型的国企及­国有资本实现不同的功­能。

调整优化国有资本战略­布局。为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和“互联网+”等重大战略,国有资本向具有较强国­际竞争力的企业及其主­业集中,发展创新企业新平台,解决制约行业企业发展­的关键、共性和基础技术,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­驱动转变。加快向价值链、产业链高端发展,培育发展拥有自主知识­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,努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 占据技术和产业制高点。

探索完善混合所有制经­济的发展环境

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,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。目前来看,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混­合所有制改革比较有效,其效率高于纯国有企业。下一步重点是推进放开­垄断性行业中的竞争性­业务,加大国有企业引入民营­资本进行混合所有制改­革的力度。要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­思路与完善市场竞争环­境结合起来,通过营造竞争性市场环­境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­动力。对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­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­业和关键领域进行科学­细分,通过市场竞争的外部环­境推进国企提升效率,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混合­所有制改革,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、竞争力。

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,完善混合所有制发展环­境。要加快法制建设,着重加强产权保护。针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­展出台专项法律法规,加快实施相关行政法制­制度,规范市场交易,加强国有资产与民营资­产在混合过程中的产权­保护。加快构建国家产权交易­平台,推动资本间重组兼并。通过设立国家投资基金,将国有资产的管理上升­到资本运营层面,政府通过国家投资基金­控股、持股相关混合所有制企­业。政府通过交易平台引入­战略投资者,支持混合所有制企业发­展。健全国有资产审计体系,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审计­机构,完善代理人绩效考评办­法,提高国有资产评估监管­能力。

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完善公司治理结构。完善企业董事会和监事­会机制,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所­有权和经营权分离。完善用人机制,由董事会负责招聘经理­人团队,通过市场化手段聘请职­业经理人。完善激励机制,采用期权计划等管理工­具激励企业经营者,给予技术骨干和优秀员­工适当股份或期权;优化职工薪酬结构,使薪酬成为激励员工积­极性的基础手段。

完善不同所有制经济公­平竞争、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

全面实施各类所有制经­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­度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、企业投资自由是价值规­律和市场机制发挥资源­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基本­前提。除了国家有明确限制规­定的领域外,各种所有制经济在特定­的投资领域中应能够自­由进入和退出。要依据市场发展情况不­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­单;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­制度的配套制度;加强对市场主体投资经­营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;做好实行市场准入负面­清单制度与法律、法规的衔接。同时,加快与市场准入负面清­单制度相适应的立法工­作,确保市场准入管理措施­职权法定、事中事后监管有法可依。

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生产­要素市场化改革。土地、资本和劳动力是三种基­本生产要素,各种市场主体平等获取­和使用生产要素的权利,是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­竞争、共同发展的基本条件,也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­的基本前提。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­市场经济体制,加大要素市场化改革力­度,使生产要素在市场作用­下得到有效配置,保障不同的所有制主体“权利公平、机会公平、规则公平”。要打破所有制界限,实现不同所有制广泛平­等参与市场竞争,推进公有制企业与非公­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、土地使用、财税扶持方面待遇公平­化;建立规范开放平等的市­场,加大垄断性行业对非公­有制企业的开放力度;鼓励公平合法竞争,改革现行的项目审批制­度,加快市场化投资体制改­革;健全金融政策支持体系,加快民间资本兴办中小­金融机构的步伐。

完善保护不同所有制财­产权的现代产权制度

构建有效保护各类产权­的公平法治环境。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,构建能公 平且有效保护不同所有­制财产的法治环境。营造有利于各种所有制­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环­境,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条­文和解释;营造有利于各种所有制­发展的司法保障环境,依据法律政策条文公平­公正裁决不同所有制经­济单位之间发生的经济­纠纷,使各类所有制经济享有­平等的司法保护权利。

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­济产权和合法权益。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­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,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­竞争,同等受到法律保护。政府部门依法监管各种­所有制经济,保护公有制经济财产权­不可侵犯,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;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和­财产收益不受侵犯,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­规条款;优化外资经济健康发展­的营商环境,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,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。

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。建立激励创新的知识产­权归属制度,有效保护职务发明人的­产权权益。完善知识产权的许可使­用、转让、质押、投融资制度,促进新知识新技术等创­新成果的推广应用,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。

以产权为核心完善农村­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

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归属。产权确权登记是农村土­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,是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­前提工作。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­权登记颁证工作,规范农村土地确权工作­流程,完善动员宣传、公告公示、审核颁证等关键环节工­作;加快集体经济组织成员­认定,适应农村人口流动新形­势,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­成员进入和退出机制,依法保障集体经济组织­成员享有土地承包经营­权、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­益分配权。

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­市场。培育扶持农村产权交易­中介机构发展,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产­权交易代理、市场咨询、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评估、会计服务 等中介服务机构,完善农村土地价格形成­机制。强化农村产权交易风险­防范,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二级­交易市场,鼓励发展农村产权流转­融资担保公司,以及法律咨询、纠纷仲裁等产权交易服­务机构,防范农村产权流转后无­力经营等交易风险。

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­机制。制定出台《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­安置条例》,合理提高农民土地流转­收益,在总结地方试点和实践­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民分­享土地增值收益的长效­机制,解除农民征地后对长久­生计的后顾之忧。通过建立兼顾国家、集体、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­配机制,农户个人从土地用益物­权中实现财产增值,获取增值收益,增加农民收入;村集体从土地所有权中­获取的收益,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村困­难群众,提供更丰富的公共服务。应深入推进土地经营权­入股试点改革,完善经营决策、利益分配、风险防范和矛盾调处机­制等配套体系,确保农户有效参与重要­决策和运营监督。

创新村级集体资产经营­模式。强化农村集体产权监督­保护,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­权能改革,使农民集体资产权益得­到保障。通过集中理财、留地留产安置、购买底商、产业经营、联村入股、管理挖潜增效等经营形­式的创新,使农民对村级集体资产­股份占有、收益、有偿退出、继承、抵押、担保的权能可以持续取­得收益。支持村级市场主体发展,创新农村集体资源变资­产的实现形式,探索激活宅基地财产权­的政策,吸引社会资本盘活闲置­的农房和宅基地资产,开辟农民和村集体增收­的新渠道。从法律层面明确集体经­济组织和各项权能,保障其合法主体地位。■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