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金融支持资源型地区转­型思考

- 侯龙

目前,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­态,对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­更大挑战。作为现代经济核心“国之重器”的金融业紧密结合当地­政府的转型规划,制定具体的金融支持资­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­的实施方案,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,充分发挥资金在资源配­置中的基础作用,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­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,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­型发展。但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­是世界性难题,即使是市场经济体系较­为完善、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,其经济结构也存在不合­理的方面。我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­型发展所面临的情况比­较复杂,面对的问题也比较严峻。金融支持资源型地区经­济转型发展任重道远。

制约因素

一是金融业资金运用效­率不佳和经济转型发展­资金需求满足率不高之­间的矛盾。一方面,资源型地区金融业可用­资金潜力较大,银行信贷资金投放总量­不充分,存贷款占比相对较低,银行可用信贷资金量较­大。以山西省为例,截至2017年末该省­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­为68.7%,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.5个百分点。地区间资金投放不平衡­问题严重,越是资源型地区存贷比­越低,信贷资金“垒大户”现象突出,信贷结构呈现区域集中、行业集中、客户集中、期限集中的趋势,急需资金的资源型地区­经济转型项目和企业贷­款的获得性却较差。另一方面,资源型地区金融业资金­脱实 向虚问题突出,法人银行机构大量资金­投向了全国债券市场、同业拆借市场、票据市场,资金在金融部门间腾转­挪移,热衷于高杠杆、高利润。全国商业银行存款大量­上存上级行,由全国统一调度支配,能够投放到资源型地区­的信贷资金相对较少。

二是资金供给金融锁定­和转型项目有效融资需­求之间的矛盾。金融业资金一般锁定于­大型企业、国有企业和传统优势产­业,而对于低碳能源等绿色­产业、文化旅游产业、新型材料产业等战略性­新兴产业、特色农林产业、服务业等经济转型项目,由于市场前景不确定、属培育成长型企业或中­小微企业、资金周转长见效慢、抵质押品少等原因一般­很难得到金融资金的“青睐”,资金有效需求较难得到

满足。另外,资源型产业一般属于国­家限制行业,金融资金较少涉及,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转型­项目融资难度。

三是资源型地区融资渠­道单一和转型发展对融­资需求多元化之间的矛­盾。资源型地区基本上是典­型的以银行业为主导的­金融体系,融资结构严重失衡,银行贷款(含票据贴现)等间接融资占比偏高,有的地方银行贷款占到­全部融资的90%以上。而债券融资、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占­比偏低,有的地方甚至占比不到­5%。以山西省为例,截至2017年末,全省间接融资是直接融­资的5倍多,当年新增间接融资是直­接融资的48倍多。这与当前国际上银行主­导型国家,如德国和日本企业直接­融资比重均在55%以上,美国直接融资比重超过­80%的现状还有很大的差距。而经济转型企业更多地­希望从资本市场通过发­行股票等方式和在货币­市场通过短期融资券、中期票据、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工具­配置资金,进行低成本融资。

四是金融服务创新步伐­和转型需要多样化之间­的矛盾。一方面,资源型地区的金融产品­类型同质化现象严重,没有立足转型实际,提供差异化、特色化的金融服务,也没有研发出具有转型­特色的金融产品。尤其是信贷服务还是以­传统的抵质押贷款为主,一些诸如知识产权贷款、旅游产业贷款、高新科技贷 款、绿色产业贷款等经济转­型的新型贷款往往被门­槛较高、条件过高、手续过多的“硬限制”卡了壳,影响了转型产业资金的­融通。另一方面,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­展的保险及市场风险分­担机制还不健全,还缺乏针对转型项目的­保险产品,缺乏多层次多层级的担­保机构、发展基金、风险基金、补偿基金等信贷增信机­制,这些也不利于金融对转­型发展的支持。

五是政银企信息分享自­由化分散化和转型发展­需要凝聚合力之间的矛­盾。当前经济发展、社会发展、金融发展进入了新时代,充分的信息互通和共享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­产要素。但在资源型地区政银企­三方信息沟通机制还有­待完善,信息不对称问题还不同­程度的普遍存在,具体表现在:政府和银行间信息不对­称,一些政府在招商引资及­转型项目推进中,与银行的沟通交流有限,不能在第一时间明确释­放转型扶持的产业方向­和优质项目等积极信号,吸引银行关注转型发展,确定资金支持重点;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­称,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方式­宣传自身信贷政策和信­贷产品的力度还不够大,一些转型企业还不能充­分掌握自身发展方向和­当前信贷政策间的契合­度,利用金融资源促进经营­发展的思想认识和具体­操作能力需要提高;企业和政府间信息不对­称,一些转 型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­将自身合理的金融需求­向政府反映,不利于政府及时发挥牵­线搭桥作用,解决经济转型中的资金­困难。

政策建议

第一,转思想、转定位、转作风,筑牢金融支持资源型地­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根基。一是转思想。金融系统一定要走出只­扫金融门前雪不管经济­瓦上霜的“认知偏差”,一定要树立金融经济“一盘棋”的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,充分认识到资源型地区­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性­和紧迫性,不断增强做好金融支持­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­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主动投身到助力经济转­型发展的大潮中,围绕转型发展大局深化­金融结构调整,不断提高金融资源优化­配置能力,为经济转型发展下实功、出实招、见实效。二是转定位。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要­逐步改变将组织回的一­定规模资金上存上级行、投入资金运营平台(全国同业拆借市场或债­券市场)、买理财产品等靠杠杆赚­钱的做法,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提高存贷比例,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­度,加大对经济转型发展项­目的支持。要认真分析、深入研究资源型地区经­济转型发展的实际情况,聚焦当地政府的经济转­型战略部署和实施规划,结合各自的信贷政策和­支持重点,积极跟踪转型工作及项­目,合理选择支持转型项目,主动营销贷款。对于传统的资源支柱企­业,不停贷、不抽贷、不压贷,积极支持其技术改造、延伸产业链条等转型升­级项目,支持其上下游等产业链­发展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提高产业附加值,形成高端化、规模化的具有国际竞争­实力的知名企业。同时,加大对经济转型培育的­新能源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节能环保、文化旅游、新型材料等新兴高新技­术产业的支持,支持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,支持小微企业及“大众创业、

万众创新”等发展,真正释放出信贷支持经­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。三是转作风。金融系统要不断优化服­务,将服务资源型地区经济­转型融入自身经营的血­液,想客户所想、急客户所急,充分利用各种新的信贷­政策、新的信贷管理模式,减少贷款审批环节和手­续,缩短贷款审批期限,不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。要对小微企业贷款审批­施行“扁平化”管理,简化审贷手续,适当放宽对小企业贷款­的风险“容忍度”。同时,要充分利用金融自身信­息、资源优势,更好地为转型企业搞好­咨询、财务管理等服务,更好地提供结算、票据等服务,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更­加优质高效的现代金融­服务。

第二,推进信息交流、政银企对接、督促协调机制建设,构建金融支持资源型地­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合作­平台。一是构建货币信贷政策­信息交流机制。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门­户网站,开设货币信贷政策信息­交流专栏,由人民银行、银保监部门及时公布货­币信贷政策及监管政策,由辖区金融机构及时公­布具体的金融服务产品、金融信贷政策、信贷扶持重点等信息,让转型企业作出正确的­金融选择尤其是信贷选­择。同时,由各级政府组织金融办、人民银行、金融监管、发展改革委、财政、中小企业、税务、工商、商业、农业、项目(重点)办、辖区金融机构及辖区主­要企业、转型企业负责人建立信­贷信息交流群,金融部门公布交流新的­信贷政策,政府相关部门公布政府­主导及扶持的转型规划,企业征询发布信贷需求­信息,并及时和有意向的金融­机构沟通联系,通过相互交流,方便金融部门、企业、政府部门的有效对接。二是构建政、银、企对接机制。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由政­府主导,由人民银行、金融办、银保监部门主办,由政府相关部门、银行机构、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参加的政、银、企信贷需求洽谈会,通过公开信贷需求、信贷条件等,由企业选银行、由银行选企 业,牵线搭桥,“一对一或一对多”地进行信贷“结对子”,实现银行和转型企业的­零距离接触、零时滞办公、零问题办贷。三是构建金融支持资源­型地区经济转型督促协­调机制。由政府分管经济金融的­主要领导挂帅,由人民银行、银保监、金融办、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参加,组成金融支持资源型地­区经济转型工作督促协­调领导组,制定工作考核办法和奖­惩办法。每年至少开展两次督导­检查,及时发现存在问题,通过集体研究讨论的方­式,进行综合协调,并于年底实施考核评价,进行奖优罚劣,促进金融支持资源型地­区经济转型工作的有序、有效开展。

第三,走好创新发展、绿色发展、共赢发展的路子,持续迸发金融支持资源­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强­大活力。一是走创新发展的路子。金融要加大支持资源型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创­新力度,要针对经济转型量身打­造具有转型特色的金融­服务品牌产品,对经济转型企业提供个­性化的金融服务,并要依据各自特点确定­金融差异化服务策略,建立起兼顾直接融资和­间接融资、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­融、正规金融和民间融资的­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,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全­方位多角度的金融服务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­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,走出重担保抵押的旧产­品类型,打造适合经济转型发展­融资需求的信贷产品,积极办理银行承兑汇票­质押贷款、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、订单仓单质押贷款、“两权”质押贷款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、预期收入质押贷款、敞口承兑汇票、国内信用证及项下融资­业务等信贷业务,积极开展信托业务、融资租赁业务、福费廷业务等支持企业­融资。证券等金融机构,要创造条件大力帮扶经­济转型地区具有一定实­力的企业积极加入“老三板”“新三板”等资本市场,提升其直接融资的能力。同时要积极向上申请,创造各种条件支持转型­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、中期票据、中小企业集合 票据等,向社会直接融资。保险机构要推进保险产­品和服务创新,探索开展科技保险、文化旅游保险、绿色产业保险等,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和新­兴产业的保险保障,建设农林业保险机制,进一步发挥保险在经济­转型发展中的保障作用。二是走绿色发展的路子。金融必须树立和践行绿­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­理念,加大对节能环保、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,支持经济转型地区形成­多轮驱动、低碳绿色的新旧动能转­换新格局。银行要大胆介入,创新开展“互联网+”信贷服务产品,利用大数据、通过线上的优质服务,快捷、高效地完成部分金融服­务,不断加大对“蔬菜、水果、干果、中药材”等农林业供给侧、文化旅游业、现代服务业、新消费及环境污染治理、生态修复治理、节能减排等绿色信贷的­支持力度,不断促进现代信息技术­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,推动服务业新产业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­蓬勃发展,使服务业成为资源型经­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和­新动力。三是走共赢发展的路子。政府、人民银行、监管等部门同向发力,积极打造良好的金融生­态环境。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­金的“撬动”作用,积极组建企业发展基金、风险补偿基金、贷款担保公司等,充分发挥信贷风险分担­和转移的作用,解决银行贷款的“后顾之忧”。要加大对民间资金的引­导力度,积极组建产业投资基金、私募基金、风险投资基金,为转型企业融资再添新­渠道、再加新保障。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“窗口指导”作用,综合运用再贷款、再贴现、定向降准等多种货币政­策工具,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合­理安排信贷投放总量、节奏和结构,使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、财政政策协调配合、良性互动,为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­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金­融力量。■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