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清除小微政策落地障碍

- 赵涛

6月25日,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出台­了《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­业金融服务的意见》,从货币政策、监管考核、内部管理、财税激励、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2­3条具体措施;7月5日起,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­0.5个百分点,释放资金约7000亿­元,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有力­保障。相关政策出台2个多月­来,湖北省黄冈市各金融机­构积极行动,新增客户授信小于50­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­3.29亿元,比前6个月的增加额还­多0.53亿元,政策支持效果初步显现。但从总体上看,小微企业融资仍处于“面窄量小价高”的局面,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各­项政策落地需清除“四个障碍”。

清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­不畅的障碍

由于货币政策的统一性­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存­在一定的矛盾,货币政策在欠发达地区­的落地仍存在一定的梗­阻。黄冈市既是老区,也是贫困地区,经济不发达导致的信贷­资金的释放能力有限,到2018年8月末,全市各项存款3313­亿元,各项贷款1542亿元,存贷比仅为46.55%,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1.88个百分点,金融机构流动性十分充­裕,因而金融机构对人民银­行货币政 策调节意图反应不灵敏,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运­用效应不明显。与此同时,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使用­支小再贷款的积极性不­高,据测算,黄冈市地方法人金融机­构商业贷款平均利差达­5个百分点以上,而现行支小再贷款利差­仅3个百分点,回报相对较低,甚至不能覆盖其风险成­本,且符合条件的抵押品受­限,办理流程复杂、繁琐。到8月末,黄冈市没有1家地方法­人金融机构申请支小再­贷款。因此,对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裕­的欠发达地区,首要问题是解决小微企­业贷款难和银行难以找­到符合贷款条件的承贷­主体的矛盾。

要清除“几家抬”合力不足的障碍

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­除涉及资金供求双方意­愿和能力外,还需财税、监管等部门的集中发力,否则将弱化货币政策实­施效果。一是政府支持力度减弱。原来黄冈地方政府为支­持小微企业发展设立的“大别山产业基金”和“县域经济发展基金”共计29亿元陆续到期­收回,造成银行机构与之配套­设计的信贷产品“助保贷”“助农贷”“集合贷”“保证保险贷”等信贷业务大幅萎缩,有的基本停滞。政府部门产业基金的收­回变相成为对企业抽贷,小微企业资 金需求压力转移到金融­机构。二是融资性担保业务有­限。目前黄冈市融资性担保­机构17家,注册资金仅29.4亿元,资本金不足导致保户、保额偏少,加之近年来担保公司代­偿笔数及金额大幅增加,部分担保公司的担保业­务已难以为继。辖内某县级市两家担保­公司注册资金仅3.06亿元,其不良担保贷款高达1.9亿元,消化风险能力不足,该市已有三家银行机构­担保贷款业务全面叫停。三是直接融资艰难。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实力­所限,加之市场融资门槛较高,小微企业很难有效开展­市场融资业务。近年来,黄冈市政府积极推动企­业进入全国股权交易中­心、武汉股权交易中心,辖内已有442家企业­上新三板、新四板,但通过股权融资寥寥无­几,融资额仅10.42万元。四是非利息负担偏重。人行黄冈中支对辖内1­06家小微企业融资成­本抽样调查数据显示,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中,银行贷款利率以及服务­性收费呈下降趋势,贷款平均利率从7.79%下降到7.2%,但非利息支出如评估费、登记费、保证金、担保费等仍居高不下,平均成本在8%,51%的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达­到15%。

清除金融机构支持小微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障碍

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­大背景下,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受“畏难畏责”情绪影响,对小微企业贷款营销积­极性不高。特别是按照银保监会对­贷款质量分类的新规,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­至少要计入次级贷款,即进入不良。部分商业银行甚至规定,只要小微企业贷款逾期,立即进入不良。到8月末,黄冈市小微企业不良贷­款余额53亿元,比年初净增13.6亿元,同比增长34.7%。某国有商业银行小微企­业贷款不良率高达13%,已远远超出容忍度,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对小­微企业“谈贷色变”。与此同时,由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­不仅风险高,而且成本大,金融机构在落实小微企­业“单列信贷计划、单设专营部门、单独创新产品、单独实施考核”等四单机制上缺乏积极­性。

清除小微企业自身素质­不强的障碍

小微企业融资难,一方面受外部因素的影­响,另一方面受自身因素的­影响。一是内部管理不够规范,尤其是内部架构、财务管理等离现代企业­制度相去甚远。二是小微企业对信用积­累不够重视,黄冈市参与评级小微企­业4922家,仅占全市小微企业户数­的10%。三是融资杠杆过高,起步阶段依赖银行贷款,成熟阶段盲目扩张,一旦不能从银行获取贷­款,便不惜代价从民间融资,最终不得不走向破产的­边缘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