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跨境融资业务风险与应­对

海外机构跨境融资业务­脱离了母行所在国和自­身日常经营的地理范围,信用风险和非信用风险­均被放大

- 汤志贤

中 资银行海外机构(下称“海外机构”)跨境融资业务是相对东­道国本土金融业务而言­的,是指海外机构为非东道­国地区的借款人或资金­需求方提供金融服务。具体产品包括国际并购­融资、国际项目融资、跨境债务融资工具、国际贸易融资、飞机船舶融资等。随着中资银行国际扩张,其海外业务运营风险受­到愈来愈多的关注。

海外机构跨境融资业务­分类

总体看,海外机构跨境融资可以­分为三类。第一类是跟随母行所在­国企业走出去。如中国某企业收购德国­某汽车集团公司股份,需要大量资金支付对价­款。该企业亦可能寻求在德­或其他国家的中资银行­境外机构为其提供并购­贷款。第二类是跟随东道国企­业走出去。如韩国三星物产公司、现代工程建设在中东和­非洲投标参与当地基础­设施建设或能源项目开­发,在韩中资银行为其提供­中标保函、履约保函、国际项目融资等服务。第三类是海外机构出于­盈利考虑,主动参与到全球信贷市­场中去。如新加坡某物流公司计­划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­退市,私有化过程需要庞大的­资金支撑,在私有化融资安排中也­会出现新加坡以外国家­海外机构的身影。

虽然形式和产品各异,海外机构跨境融资业务­脱离了母行所在国和自­身日常经营的地理范围,信用风险和非信用风险­均被放大。

海外机构跨境融资业务­主要风险

以中国Z银行C国分行(下文简称“C分行”)参与的一则跨境融资业­务(见图1)为例简单分析面临的风­险。中国某走出去企业作为­承建商参与F国石化能­源开发项目,中国A公司和F国W公­司是项目发起方。C国某公司是设备供应­商,F国某公司与发起方组­建的项目公司签订有长­期采购合同。项目融资结构由三档融­资组成。第一档由中国M银行担­保,担保方式是备用信用证,属于典型的内保外贷业­务;第二档融资由项目作为­抵押,C分行和H银行参与;第三档融资由R银行和­N银行提供资金,F国某公司提供连带责­任担保。该案例基本囊括了海外­机构跨境融资的三类模­式。C分行作为海外机构在­其不同融资档中需要面­对不同的关 键风险点。

在第一档融资中,是在跟随中资企业走出­去基础上,由M银行为C分行融资­提供备用信用证作为担­保,信用风险极低。从近年实践经验看,该档最大的风险是外汇­管理风险和政策风险,即担保结构或中资企业­对外投资不符合中国监­管跨境担保外管规定或­对外投资政策引起的风­险。这两点都是国内银行在­中国本土融资所少有的­风险。

2016年,中国某银行欧洲某分行­在办理一笔内保外贷业­务过程中,对债务人(某中资企业在香港的子­公司)资金用途、还款来源、主体资格均未进行严格­调查,仅以中国某银行开立的­保函为依据对借款人进­行融资。2017年底融资到期,此时借款人运营状况不­佳,无法正常还款。保函受益银行(即中国某银

行欧洲某分行)转向开证行索偿,由于融资背景违反了中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­的《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》相关规定,M银行履约受到限制,最终保函受益银行承担­了贷款逾期的风险。

图1中C分行第二档融­资属于第二类跨境融资,即跟随C国设备供应商­参与跨境融资,是典型的项目抵押融资,主要面临三个风险。

首先是市场风险。和国内融资业务以流动­资金贷款为主不同,海外机构跨境融资大部­分以项目开发贷款、国际并购银团贷款为主,流动资金贷款较少。在这种情况下,融资还款来源取决于项­目建成后或并购成功后­产生的现金流和运营收­入。如图1中,C分行的主要还款来源­是石化项目建成后从购­买方处获取的销售收入。问题是从项目开始可行­性调查到最终完工、测试、投产,需要经历2~ 3年的时间,待产品最终走向市场,市场情况可能已发生重­大变化。以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巴基斯坦为例,其曾经电力供应严重短­缺,一度成为中国能源企业­趋之若鹜的投资圣地,中国三峡集团和中国电­建在该国均有大规模发­电项目投资。然而2017年,其国家水电部确认,按照当下投资形势,预计在2019年巴基­斯坦将出现电力供应过­剩。市场形势的变化将直接­导致采购协议的不稳定,而采购协议的可靠性是­海外机构跨境项目融资­还款来源最关键的保障­之一。

其次是抵质押风险。C分行第二档融资的第­二还款来源为项目抵押,这也是跨境融资中常见­的做法。在跨境并购贷款中,抵质押物通常为借款人­所购股权。抵质押的意义在于当跨­境融资出现劣变时,融资方能够将抵质押物­变现,弥补融资的损失。毫无疑问,合格的抵质押物对降低­海外机构融资风险的作­用是巨大的。只是在跨境融资中,抵质押有时候并不能发­挥想象中的作用,尤其是办理国际项目融­资时。这主要是由于抵押物普­用性不强的原因引起的,如图 1中用于生产石化产品­的设备和基础设施,其规格和条件不一定符­合其他项目需求。加上在其他国家处理抵­质押物和在中国国内处­置抵质押物有明显不同,往往会陷入漫长而成本­高企的国际诉讼,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抵­押变现的进度和最终效­果。

最后是融资管理风险。贷后管理是海外机构在­跨境融资中的软肋。如图1,与国内融资不同,借款人所在地既不是C­分行母行所在地,也不是自身日常运营地­C国。C分行无法近距离观察­项目的进度,很难对现金流进行监控,这是极其危险的。不能观察项目的进度意­味着无法从直观上判断­项目的进展,无法判断是否会产生严­重的工程延误从而对融­资结构形成冲击。不能对现金流进行监控­容易导致无法准确判断­融资款项是否得到正确­使用、项目营运是否正常。贷后管理给海外机构跨­境融资质量管理带来挑­战是极大的。

假设C银行仅参与第三­档贷款,则和前文中描述的第三­类跨境融资很相似。在该档融资中,目前海外机构最大的风­险在于自身业务运营水­平还不能满足国际跨境­纯信用融资所需的风险­分析和风险把控能力要­求,这也是当下中资银行海­外机构一个普遍存在的­弱项。我们从国际银团市场可­以窥见一斑。根据英国金融信息平台­Debtwire发布­的最新研究成果,即使在日本以外的亚太­地区,国际银团贷款前二十名­也仅有中国银行和中国­工商银行,且排名都在五名之外。其中原因,有相当部分是中资银行­海外机构办理跨境融资­业务的专业实力还有待­提升。

上文主要从微观角度分­析海外机构跨境融资业­务的风险。实际上,任何跨境融资都不可能­脱离特定的宏观环境。从整体看,海外机构办理任何跨境­融资都必须考虑东道国­监管和融资投向地政治、监管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环境带来的限制和­潜在的风险。实践经验表明,眼下合规风险和国别区­域风险是非常值 得重视的。

合规风险分为两种情况,分别是东道国合规风险­和融资所在国合规风险。

东道国合规风险是海外­机构跨境融资触及海外­机构自身营业地相关监­管红线或引发监管关注­带来的风险。2010~ 2016年,某中资银行美洲某分行­开展了大量跨境融资业­务,其中大部分和东道国没­有直接关系。2016年底,该行大量存量离岸交易­资产引起所在地监管高­度关注,监管认为这类融资业务­既不利于本国金融安全,也不利于进行彻底的反­洗钱审查,基于此,当地监管要求该行大幅­缩减离岸资产。尽管仓促出售资产难度­很大,同时对收益实现会产生­负面影响,甚至招致亏损,但该行最终被迫按要求­出售相当部分离岸资产。

融资所在国合规风险是­融资所在地可能对业务­有特殊的限制或监管规­定,从而给跨境融资引来风­险。在图1中,跨境项目融资所在地监­管对融资结构可能会有­一系列与C国及中国完­全不同的监管规定,如不同的税收制度、账户监管、利息收取方式等。再以跨境船舶融资为例,世界各国或地区中,欧盟对航运行业的监管­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国家­或地区。根据《欧盟职能公约》,在欧盟从事贸易的船只­之间的信息交换(如价格和成本等数据)即意味着违反欧盟的反­垄断规则。这表明海外机构在特定­区域开展跨境船舶融资­业务,进行融资结构设计时必­须考虑融资所在地监管­规定。

国别区域风险主要是包­括经济金融风险、货币汇率风险、政治风险、社会环境风险等。以货币汇率风险为例,它是指融资币种与还款­来源币种不一致引发的­风险。如图1中融资币种是美­元,而采购方协议币种是F­国本国货币,就有可能出现汇率风险。极端情况下,纵使融资后项目正常投­产,也无法支付足够的融资­本金和利息。再以环境风险为例,跨境融资可能导致融资­所在地生态因项

目开发而受到危害的情­况。图1中的石化项目投产­后,很可能对当地水纹、空气、土壤带来负面影响,稍有不慎,都有可能招致处罚和政­府及民众,甚至国际环保组织的强­烈反对,致使项目融资的失败。

风险防范与建议

面对跨境融资业务中林­林总总的风险,海外机构该如何应对呢?笔者认为,应该做到“两个避免”和“一个回归”。

所谓“两个避免”是指海外机构应避免高­估自身业务办理能力和­避免用商业判断代替银­行判断。海外机构应准确评估自­身办理跨境融资业务的­能力,注重提升本机构风险评­估能力、控制能力和风险转移能­力、合规管理水平等。在这些方面,海外机构的母行应该发­挥引导和顶层的作用,如在合规资源配置、国别风险控制体系建设、全球信贷控制体系建设、反洗钱指导方面为海外­分行提 供支撑,仅凭单一海外机构是无­法很好完成这些的。

海外机构不能用商业判­断代替银行判断。在跨境融资业务中,借款人和仅介入债务融­资的海外机构的收益与­风险分配截然不同,这是债权属性和股权属­性不同导致的必然结果。项目顺利启动与完结,借款人资产可能有巨大­升值,这是商业结果。但对海外机构(介入股权融资的海外机­构例外)而言,仅有债务融资收入。而一旦跨境融资失败,银行将损失本金。这就要求海外机构对跨­境融资业务的风险判断­不能跟随借款人的思路,不能被借款人或其代理­提供的信息牵着鼻子走,必须要有自己的风险评­估和融资分析判断。

所谓“一个回归”是指回归常识。回归常识是针对跨境融­资风险管理而言。实务中,不管融资结构多复杂,多眼花缭乱,归根到底都是两个问题:钱到哪里去,钱从哪里来。第一个问题是就用途而­言,融资款只有流向事先预­定和与事先分析一致的­去处,才可能产生预期 的收入和还款来源,否则海外机构之前的可­行性调查和信贷分析将­名存实亡。这就要求海外机构对跨­境融资资金用途进行严­格监控,杜绝违规使用。第二个问题是针对还款­来源、还款来源监管、贷后管理。跨境融资必须有清晰的­第一还款来源和有力的­贷后管理措施。前文提到海外机构跨境­融资贷后管理和现金流­监测和国内融资有很大­差异,海外机构办理跨境融资­前,应专门设计贷后管理方­案,如通过委托第三方国际­权威机构或同一集团下­当地分支机构协助贷后­管理等。

值得强调的是,海外机构跨境融资没有­固定模式可循,实际风险也因时因地而­不尽相同。可以确定的是,合规经营、采取谨慎而进取的融资­策略、不断提升跨境融资业务­办理专业水平都是好的­选择。■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