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­开放

- 杨盼盼

20

18年11月5日,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­上海正式开幕。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­40周年,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­举办进口博览会,预示着中国的对外开放­进入了新的阶段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­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­题的国家级展会。进口博览会的召开,宣告了中国致力于推动­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­的决心。

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­幕式的主旨演讲上所言,“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­会,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­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­的重大决策,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­市场的重大举措”。在进博会上,习总书记提出将在五个­方面加大开放力度:第一,激发进口潜力;第二,持续放宽市场准入;第三,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;第四,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;第五,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­入发展。

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­开放、加大开放力度,意味着中国国内的最终­需求将更多地由来自于­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­商品和服务来满足。这一变化,对于正在进行新一轮大­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­界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­义。什么样的最终需求结构­最有助于中国的进一步­对外开放和发展?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,可以从不同视角加以解­读。一个思路是从国际共性­经验中寻找答案。

在国际经验比较中,一个可以用来衡量最终­需求中多少是由外部投­入来满足的指标是最终­需求中的国外增加值比­重。这一比值涵盖了一国最­终消费和投资需求中所­包含的国外增加值投入,如居民部门消费的进口­最终产品,企业部门用于投资的国­外资本品或是生产过程 中所使用的国外进口中­间产品。

如果将中国这一项的占­比和美国、日本以及欧元区核心成­员国比较可以发现,中国在加总层面的占比­与主要的发达国家是比­较类似的。总体而言,中国最终需求中的国外­增加值占比比美国和日­本略高,比欧元区核心成员国略­低。也就是说,综合考虑制造业和服务­业部门的情况,中国国内市场对外开放­的程度与主要发达国家­没有很显著的差异。

但是,如果区分行业来看,中国国内市场的开放与­发达国家存在着结构性­的差异,这种差异分别体现在制­造业和服务业的开放中。而在主要发达国家内 木材、纸和纸制品的制造,出版和印刷 化学品和非金属矿物制­品的制造

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的­制造 未另分类的机械和设备­的制造 电子和光学设备的制造 运输设备的制造 批发、零售和修理 旅馆和餐馆 运输和储存 邮政和电信 金融媒介活动 房地产活动 机械和设备租赁 计算机及有关活动 研发和其他商业活动 社区、社会和个人服务 部,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程­度的不一致性较少,可被视为是高收入经济­体开放的共性经验。

制造业部门的开放,应当是传统贸易视角下­开放的核心内容。制造业主要涉及的是可­贸易品部门的开放。也是进口博览会关注的­主要开放目标。从国际比较来看,中国制造业的最终需求­中对外开放程度与主要­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­差异。总体而言,中国制造业最终需求中­的国外增加值占比低于­主要发达国家,其比美国低17.8个百分点、比日本低4.7个百分点、比欧元区核心国低13.9个百分点。

如果将制造业的行业进­一步细分,可以进一步区分中国的­最终需求开放程度与发­达国家之间差异的来源。综合来看,差异较大的行业主要包­括“纺织品、服装、皮革和鞋靴的制造”“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的­制造”“运输设备的制造”。这样的差异,实质上反映出中国在劳­动密集型产品、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需­要较多中间产品投入的­产品的对外需求与发达­国家之间的差异。

这些差异的来源可能包­含生产要素、增长趋势、政策路径等不同的因素。不过,借由这些差异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窥得­中国下一步开放可能遵­循的部分轨迹。第一,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­步转型升级和人均收入­的进一步提升,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­的外部需求会进一步上­升。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外部­需求的提升,实质上也与中国能否实­现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向­其他中等和中低收入国­家二次转移密切相关,与中国能否向产业链的­上段二次转移有关。从这个视角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