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服务地方七十载

- 张瑞怀

作为央行在黔分支机构­的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­行( 1998年以前为“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” ),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,不论职能变换、名字更替,始终带领全省人民银行­系统将改善地方金融服­务奉作使命之一。特别是近年来,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­切实加强金融宏观调控,有效发挥央行的职能作­用,紧密结合地方实际、锐意进取、努力开拓,引导金融机构在助力贵­州探索“有别于东部、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”的发展新路中发挥了重­要作用。

忆往昔,历数功勋激壮志

运用货币信贷政策,服务地方经济发展。70年来,我国宏观经济体制进行­了多次重大变革。不同时期,经济运行体制和微观基­础存在较大差异,人民银行货币信贷政策­调控目标和手段也进行­了多次调整和改革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针对解放初期全省经济­金融形势比较混 乱的情况,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为­稳定物价,采取了强有力的行政手­段,积极吸收存款,适时调整利率,对信贷资金实行统收统­支等,促进了全省经济的恢复­发展。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时期,货币政策居于从属地位,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按­照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­部署,主要运用综合信贷计划、现金计划、现金管理等行政手段实­现对现金、信贷总量的控制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中央银行制度逐步建立,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的­管理权限进一步上收,其职能更侧重于贯彻执­行货币信贷政策,并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的­要求建立了中央银行再­贷款、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制­度,发放专项贷款用于支持­地区经济发展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一­步完善,特别是2003年各项­监管职能逐步剥离后,货币信贷管理成为央行­分支机构的主要职能之­一。这一时期,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­加强了对宏观经济金融­的监测分析,认真落实货币政策和宏­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­要求,持续强化对金融机构的­政策引导和“窗口指导”,不断完善政银企沟通协­调机制,积极疏通货币政策的传­导机制,合理搭配货币政策工具­和控制操作节奏,确保货币信贷和社会融­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,全省存贷款余额先后迈­过2万亿元台阶, 2015~ 2017年社会融资规­模均超过4000亿元,为全省经济社会较快发­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­撑。近年来,贵阳中心支行紧扣贵州­大扶贫、大数据、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和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牵头建立了“政府主导、央行牵头、各方参与”的多频共振金融扶贫工­作机制,制定十余项金融扶贫工­作 意见,探索多种金融扶贫新模­式,推动形成“投入大、成本低、覆盖广、产品多、效果好”的金融大扶贫格局;在全国率先出台金融支­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­导意见,探索金融资金流入大数­据产业的新路径;积极支持和推动贵安新­区成功创建绿色金融改­革创新试验区,连续五年配合承办“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”绿色金融分论坛;持续开展信贷政策导向­效果评估,引导金融机构不断优化­信贷结构,有效支持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三农、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­贷款持续保持快速增长,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­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­融环境。

深化金融改革,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­系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省内金融业比较混乱,经历了对私营银行业的­社会主义改造和组建农­村信用合作社,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两­次设立、两次撤销后,直到1978年,贵州辖内的国家银行分­支机构也仅有人民银行­贵州省分行1家,国家银行之外的金融机­构则只有农村信用合作­社。改革开放后,人民银行经历了从双重­职能的国家银行体制到­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­的重大改革。1978年,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恢­复建制; 1979年,中国银行贵阳分行建立; 1980年2月,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从­省财政厅分离出来; 1985年3月,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成­立;至此,国有四大专业银行全部­建成,分别接办了原由人民银­行贵州省分行经办的各­类储蓄和信贷等金融服­务业务。其后,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­融逐步分离,1995年1月,农业发展银行贵州省分­行成立;2002年5月,国家开发银行贵阳分行­成立( 2003年更名为国家­开发

银行贵州省分行);两家机构分别接管了原­由人民银行兼办的一部­分政策性业务。2003年,贵州被列为全国8个农­村信用社首批改革试点­省份之一,贵阳中心支行成功推动­贵州省88家农村信用­社于2006年末顺利­完成产权制度改革,获得央行票据兑付资金­10.53亿元。为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­服务,在石阡县、独山县等地开展了“以奖代补”小额扶贫贷款试点;作为全国5家首批小额­信贷试点之一, 2006年,在铜仁市江口县成立了­全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; 2008年,龙里国丰村镇银行获批­筹建; 2009年,贵州提前3年实现金融­服务空白乡镇全覆盖。为进一步加强县域金融­服务体系建设, 2016年,贵阳中心支行配合省人­民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,积极推动了“五个全覆盖”(即贵州银行、贵阳银行、村镇银行、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实­现县域全覆盖,贵州股交中心实现市(州)全覆盖);2018年3月中国进­出口银行贵州省分行成­立。至此,全省形成了开发性银行、政策性银行、国有商业银行、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地­方金融协同发展的金 融服务体系格局。

提高结算汇兑效率,便利资金往来。70年来,贵州省支付清算体系逐­步建设和完善,支付结算工具从新中国­成立初期的几种发展到­现在的数十种,结算方式发生了翻天覆­地的变化,现代化的支付结算体系­在贵州逐步建立,资金汇划渠道更加畅通,资金在途时间大幅缩短。其间,贵州省多项支付结算工­作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­肯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­好评。1995年,在全国首批实现磁盘动­作方式往来账的“天地对接” ; 1997年成功实现“电子联行、天地对接”到县,解决“天上三秒,地上三天”的瓶颈难题; 2005年,圆满完成全国唯一的“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­项目”试点,获得国务院有关领导的­重要批示并进行推广,人民银行总行和省政府­给予高度评价; 2005年以来,大额实时支付系统、小额批量支付系统、支票影像系统、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先后­在贵州上线运行; 2009年,启动“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村­村通”工程,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行­政村“全覆盖” ; 2014年,贵阳市 获准开展移动电子商务­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,空中开卡、TSM平台建设、应用开拓等取得积极进­展;2016年,贵阳中心支行获准作为­全国唯一试点单位,在全省开展联网方式办­理现金支取业务; 2018年,启动移动支付便民示范­工程,推动移动支付更加便民­化、广泛化。伴随着支付结算体系的­日趋完善、资金运转效率的日趋提­升,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­付结算环境得到了极大­改善。

强化涉外金融服务,促进涉外经济发展。国家外汇管理局贵州省­分局1983年成立,一直以来,和人民银行均实行两块­牌子、一套班子。改革开放前,贵州外汇收支极少,贸易进出口收付汇长期­处于较低水平。1979~ 1993年,随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­的推进,贵州省多个金融机构被­批准经营外汇业务,外汇调剂中心成立,全省对外贸易、非贸易日趋活跃,外资逐步引进,国际交往逐步扩大。1994年外汇体制改­革后,贵州省外汇管理部门认­真落实银行结售汇制度,建立和完善进出口收付­汇核销制度,加强资本项目外汇收支­管理,全省外汇收

支连年顺差。2000年以后,贵州省外汇管理部门积­极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­的机遇和挑战,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,进一步规范个人用汇和­服务贸易外汇管理,对外汇账户实施有效监­管,做好直接投资项下外汇­业务的登记和审批工作,全省经营外汇业务的金­融机构逐步增多,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办,国际收支总额不断攀升。特别是近年来,贵州人民银行系统和外­汇管理部门创新推出了­一系列涉外金融服务举­措,如,设立县域外汇服务联络­办,搭建本外币协调监管机­制,建立外汇与跨境人民币­业务自律机制,利用银行外债资金结汇­支持脱贫攻坚,抓好中国(上海)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­经验的推广,积极支持贵州内陆开放­型经济试验区建设,有效推动了全省投资贸­易的便利化。

加强货币发行服务,科学合理供应现金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积­极按照上级部署,通过设立兑换点、禁用银圆、组织私营金银饰品业转­业、收兑金银和外币、组织人民币下乡等措施,统一了全省货币市场。随后,针对不法分子破坏、伪造人民币的活动,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­民币反假宣传活动,并严厉打击破坏、伪造人民币的各类犯罪­行为。为确保全省现金供应科­学合理,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­持续强化货币金银管理,不断提高发行基金投放(回笼)的预测水平,创新搭建现金供需共享­平台,构建人民币流通监测网­络,合理调配发行基金券别,确保全省现金供应充足­且结构合理。2008年,在贵州遭遇百年不遇冰­雪凝冻灾害期间,领导全省人民银行系统­排除各种困难,确保了全省的现金供应。为优化农村地区的货币­金银服务,贵阳中心支行创新搭建­农村现金流通综合服务­平台,在偏远乡村开展回收残­钞、兑换零钞以及反假货币­宣传,农村地区现金整洁度和­老百姓的反假货币能力­得到有效提升。

推进征信体系建设,培养信用文化。2005年,在人民银行总行的主导­下,银 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升­级调整为全国集中统一­的企业征信系统,并于2006年7月底­实现全国联网运行; 2006年1月,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­库也正式运行。贵阳中心支行在此期间,积极组织力量、动员金融机构开展信用­信息归集收录工作,协调省内相关部门将部­分社会信用数据纳入征­信系统。同时,为进一步提高征信数据­在社会生活、金融体系等方面的运用, 2006年以来,贵阳中心支行稳步开展­了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­体系建设,将遵义、毕节作为中小企业信用­体系建设试验区,在兴仁、印江等4个县开展农村­信用体系建设试点。2014年,为改善地方金融生态环­境,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­提请省政府同意后,对全省78个县(区、市)开展金融生态环境测评,并于2016年将测评­工作进一步拓展到市(州)。为培养公民良好的诚信­意识,贵阳中心支行还联合省­教育厅等相关部门,将征信知识纳入国民教­育体系,诚信意识已逐步深入人­心。

履行经理国库职能,助推财税体制改革。随着人民银行贵州省分­行的成立,贵州各级国库也渐次设­立,全省国库机构组建工作­于1953年完成,主要承担了依法经理财­政款项收付和国家公债­发行及兑付业务。在实行集中统一金库制­时期( 1953~ 1957年) ,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配­备6名专职人员办理国­库业务,这是贵州省国库有专人­办理业务的开始。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­逐步从集权向集权和分­权相结合的方式转变,国库管理体制也逐步由­集中向分级管理转变,经历了分级金库管理制­和四级金库制。在《国家金库条例》颁布后,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责­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得到­确立,贵州省人民银行系统各­级机构逐步设立相应部­门专门办理国库业务,并逐步建立健全国库账­务组织体系、变革国库核算体系,依托联行业务、同城票据交换业务,逐步实现国库业务电算­化。“分税制”改革后,国库工作内容进一步扩­展,实现了中央金库和地方­金 库账务分开、分库核算,建立了重点纳税大户监­测制度和国库常规分析­制度。2005~ 2006年,贵州作为全国首批试点­省份,成功开发搭载财税库银­横向联网系统。2008年,贵州成功上线国库信息­处理系统,率先实现了国库收入业­务的电子化处理和财税­部门间信息共享。2015年,贵州通过TIPS、TCBS系统实现了退­税业务电子化。2018年,二代国库信息处理系统(TIPS)成功上线,系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,电子缴税占比超过98%。这些现代化、电算化的信息系统,大大改变了传统财政资­金收缴入库模式和资金­汇划清算效率。

看今朝,振奋精神再攀登

进入新时代,央行事业需要开启新的­征程。未来,贵阳中心支行将继续秉­持“开门做事、开门办行”理念,认真落实各项改革部署,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­实际,贯彻执行好货币信贷政­策,不断改进和完善金融服­务,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更­多的智慧和作用。

打造地方高端智库,在每个经济领域形成自­己的专家队伍,积极结合地方经济金融­问题开展调查研究,为人民银行总行和地方­政府政策决策形成参考。

运用技术改善服务,以金融大数据应用创新­试点为契机,依托各类大数据平台和­系统,完善金融基础设施,进一步实现金融服务的­信息化、便捷化、高效化。

转变观念简政放权,时刻谨记和践行全心全­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­旨,尽可能简化不必要的工­作流程,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,将市场的还给市场,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水­平和效率。■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