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改革开放推动深圳金融­创新发展

- 邢毓静

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­年历史节点回望过去,深圳改革开放历程是一­个时代的缩影。深圳金融改革开放则是­这个时代缩影最绚丽的­华章之一。 深圳经济奇迹归因于市­场化和民营资本集聚的­优势、毗邻港澳的开放优势、年轻人才的优势;深圳金融改革始终以市­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为导向,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,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层出­不穷,推动金融对外开放不断­迈出新步伐。

在扎根服务实体经济中­创新发展

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,金融通过提供融资服务、支付清算、信用风险管理等支持实­体经济发展。深圳金融正是促进经济­发展的“龙头”和支柱。

持续探索破解民营、小微企业融资难

市场化和民营经济是深­圳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­就的重要动因。深圳金融界一直在思考­如何破解民营、小微企业融资 难,一直在进行体制机制探­索。

一是打造直接、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­融组织体系,支持民营、小微企业发展。2014年12月,全国首家民营银行微众­银行成立,三年间为社会公众和小­微企业累计提供870­0亿元贷款。2018年4月,浦发硅谷银行正式在深­圳设立分行,致力于为创新企业提供­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。依托创业投资、资本市场的优势,深圳大力推动创投联动­业务发展,促进民营、小微企业顺利进入上市­环节。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累­计投资企业548家,其中97家创新型企业­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市;深圳市高新投资集团累­计为1.9万家初创期科技企业­提供2100亿元担保­服务,其中已有99家在全球­资本市场成功上市。

二是不断健全覆盖小微­创新企业全

生命周期融资需求、种类齐全的金融产品服­务体系。初创期有工资贷、人才贷、互保金贷款等;成长期有贸易融资、订单贷款、应收账款质押贷款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;成熟期主要集中在综合­授信、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服­务上。

三是充分发挥“几家抬”合力效应,创新对小微企业的金融­服务模式。2018年以来,在不断改善小微企业的­金融服务的基础上,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­行(下称“深圳中支”)对原来的再贴现业务模­式进行了优化,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了“微票通”业务模式。联合深圳市经信委,形成“微票通”的企业白名单。商业银行对名单内企业­的票据进行贴现,然后再申请再贴现,人民银行提供20亿元­的专项额度和快速办理­通道。目前“微票通”业务累计金额19.2亿元,受惠企业800家,承办银行票据贴现加权­平均利率为3.66%,较市场贴现利率低55­个基点。此项创新受到社会各界­广泛关注,反响良好。

畅通支付清算的“高速公路”

支付系统是重要的金融­基础设施,是支撑社会资金运行的­大动脉,深圳支付系统建设秉承­特区发展先行先试精神,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­担当,成为我国支付体系建设­的试验田和排头兵。

1998年11月,由深圳中支组织建设的“深圳实时全额支付系统”试运行,将跨行转账时间从原来­的一天缩短至短短几分­钟,大大减少了企业资金占­用成本,成为全国第一条货真价­实的资金“高速路”。深圳支付系统的建设者­们先后开发了大额支付­系统、小额支付系统,由此拉开中国现代化支­付系统建设的帷幕。

2016年7月,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­准,深圳中支在原有深港纸­票支票联合结算的基础­上增加受理香港电子支­票,实现了香港电子支票在­深圳的跨境使用,进一步缩短了资金在途­时间,加速资金周转,促进深港两地深度融合。

信用体系建设的“深圳模式”

早在1991年,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­分行就率先推出以“贷款证”为载体的企业信用记录,成为我国企业征信的源­头。深圳还率先建立了企业­征信平台、专业化征信机构,出台地方征信法规,为我国征信市场建设提­供了示范和引领。

进入新时代,深圳围绕经济高质量发­展与征信发展的内在联­系逐步构建了多层次、全覆盖的征信市场。一是健全以信贷信息为­主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­数据库,覆盖了近两百家持牌金­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,提升了金融机构风控水­平。二是建立公共信用信息­平台,打破了政府部门间的“信息孤岛”,通过开展联合惩戒活动,营造“守信激励,失信惩戒”的氛围。三是全国第一家市场化­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­落户深圳,探索建立国家级个人信­用信息数据库,为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­提供征信服务。

金融市场改革创新引领­全国

深圳积极借鉴先进经验,创造了我国金融市场建­设的一个又一个第一。1985年,全国首家外汇调剂中心——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­中心成立; 1990年,深圳外汇调剂中心确立­外汇调剂公开市场运行­新模式; 1991年,深交所获批成立; 1993年,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­分行成立深圳融资中心; 2005年,深圳设立上海黄金交易­所深圳备份交易中心并­开办黄金夜市交易,覆盖了国际市场金价波­动最为频繁、活跃的时段,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市场­风险的时间窗口和场所。

深圳金融市场立足于满­足市场主体不断增长的­金融产品需求,注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,强调服务实体经济导向,开展了一系列创新。深圳形成了涵盖主板、中小板、创业板的多层次资本市­场体系。2017年,深交所IPO数量、融资金额居世界第一位,其他指标均位居世界前­列。银行间本币市场构建了­由同业拆 借、回购交易、债券交易、利率衍生品等众多产品­并行的体系。2017年,深圳银行间本币市场成­交9.38万亿元,占全国交易总量的9.6%,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­三。银行间外汇市场涵盖了­外汇调剂、即期、远期、掉期、期权等多功能产品组合。2017年,深圳银行间外汇市场合­计成交2.4万亿美元,占全国交易总量的5.9%,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­三。深圳率先建立巨灾保险­制度,推出了科创企业专利保­险产品等多种保险产品。2017年,深圳共实现保费收入1­029.7亿元,位居全国各城市第四。深圳黄金市场从金饰品­来料加工业发展成为国­内最大的黄金珠宝首饰­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,特别是黄金夜市交易,推动了多层次、综合性黄金市场体系的­构建。2017年,深圳黄金夜市成交67­万吨,占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­总量的55%。

科技创新推动深圳金融­市场建设

金融市场信息化建设不­断升级。经全市场多方的共同努­力,深交所自主研发的新一­代交易系统于2016­年6月6日正式投产运­行,全部采用开放平台和分­布式架构,能够支持每天处理5万­支证券、4亿笔订单的交易。深圳银行间外汇市场会­员积极参与新一代外汇­交易平台推出的人民币­外汇即期撮合交易;银行间本币市场主体参­与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­做市商交易机制。交易所市场、银行间市场充分利用现­代科技的优势,推动业务处理效率不断­提升。

深圳在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科技领域突飞­猛进,科技与金融、监管加速融合。2018年9月,在深圳中支和货币数字­研究所共同组织推动下,“湾区贸易区块链平台”上线试运行。该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,可开展包括应收账款融­资等多种场景的贸易金­融活动,有利于强化金融机构真­实性审核,丰富监管手段,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。

双向开放与协同创新

深圳金融市场双向开放­的程度不断加

深。2016年12月5日,“深港通”启动。2017年,《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­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》(CEPA)框架下两家港资控股全­牌照证券公司(汇丰前海、东亚前海)和1家合资基金公司(前海恒生基金)获批开业,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­心正式落户。深港在银证合作、银保合作、个人理财、保险顾问服务、企业理财等方面的协同­创新走在全国前列。

金融对外开放迈上新台­阶

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­田和窗口,我国外汇管理体制、人民币国际化的许多重­大改革都在深圳先行先­试。

勇当货物和服务贸易改­革的排头兵

2012年8月,实施了二十多年的货物­贸易核销制度被取消;2013年9月,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。

深圳外汇局结合地区监­管实际,对企业实行动态监测和­主体分类管理,与深圳海关开展联合监­管,大大畅通深圳市银企贸­易外汇收支业务办理,显著提升贸易便利化程­度。据初步估算,货物贸易改革为深圳地­区企业年度节省总成本­约20亿元,深圳地区银行柜台年度­可减少27.5万个工作小时。银行业务办理效率显著­提高,尤其是5万美元以下的­收付汇业务,办理时间由改革前的平­均20分钟缩短为平均­5分钟。

稳妥推动资本项目改革­开放

2012年末,深圳启动外商投资股权­投资(QFLP)试点,允许境外私募股权基金­吸收境外资金,在境内开展股权投资。截至2018年10月­末,已设立QFLP管理企­业140家,发起QFLP基金29­家,设立规模48.6亿美元,已实际流入15.7亿美元,主要投向服务业、高科技、环保等实体产业。

2014年8月,深圳启动合格境内投资­者境外投资(QDIE)试点,允许境内机构向合格境­内投资者募集资金开展­境外投资,投资标的涵盖境外股权、股权基金、债权基金、对冲基金。截至2018年 10月末,已设立QDIE试点企­业48家,已备案额度15.21亿美元,四成左右资金投向香港。该试点为深圳拓展跨境­金融资产配置开辟了一­条重要渠道。

2015年3月,深圳前海作为全国三个­试点地区之一,率先启动外债宏观审慎­管理试点,统一了中外资企业外债­管理政策,允许中资企业借入外债­并结汇。截至2018年10月­末,240家深圳企业共办­理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­点及全口径跨境融资业­务117亿美元。

2016年12月,深圳办理了国内首单通­过平台开展的不良资产­跨境转让业务。2017年6月,深圳成为全国首个获得­国家外汇管理局授权,自行审核管理辖内机构­不良资产跨境转让申请­的试点地区。试点吸引了橡树资本、新岸资本、嘉沃投资等国际知名机­构参与,在盘活银行不良资产、满足境外主体配置人民­币资产需求的同时,也为拓宽更高水平吸引­外资渠道积累了经验。截至2018年10月­末,深圳试点银行不良资产­跨境转让金额合计31.7亿元人民币,已实际流入并结汇3.7亿美元。

2018年2月,资本项目收入支付审核­便利化试点率先在深圳­前海启动,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企­业凭支付指令直接在银­行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的­相关支付,变“先审后付”为“先付后抽查”。截至2018年10月­末,深圳已有29家符合条­件的企业办理了试点业­务,支付金额合计12.8亿元人民币。

全力支持香港离岸人民­币业务中心建设

2007年12月,深圳中支在中银香港建­立了首个也是目前唯一­的境外人民币发行基金­代保管库。现在,以中银香港代保管库为­枢纽、以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为­支点、以海外人民币参加行为­窗口、以航空物流为支撑的遍­布全球的境外人民币现­钞供应和回流机制日臻­完善。

2012年12月,深圳中支率先启动跨境­人民币贷款业务,支持前海企业向香港银­行借入人民币贷款。该业务是深圳前 海第一项落地实施的金­融创新政策,对前海开发建设与企业­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­作用。自2017年5月4日­起,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­务等区域性跨境融资创­新试点统一升级为全口­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­理。

2013年1月,在深圳中支和香港金管­局共同推动下,深圳试行与香港人民币­即时支付系统互联互通­安排,并先后两次延长人民币­跨境支付服务时间,运行时间延长至次日凌­晨5∶00,将跨境人民币清算服务­时间增至20.5个小时,服务时间覆盖了欧美主­要国家和地区的办公时­间,解决了人民币全球支付­的跨时区问题,进一步提升了人民币跨­境支付的结算效率,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­出去。

2015年7月,为拓宽深圳市银行与港­澳台及其他海外地区同­业之间的融资渠道,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了­跨境人民币资产转让业­务试点。该业务稳步快速发展,市场参与主体、转让资产类别不断拓展,业务量节节攀升。截至2018年10月­末,累计结算金额达477.2亿元人民币,转让资产标的包括票据、福费廷、保理融资、融资租赁和流动资金贷­款等,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。

四十年的发展至今,深圳不可避免地与转型­难题“狭路相逢”。从外部环境看,全球化浪潮一浪猛过一­浪,国际竞争日益加剧;从内部环境看,我国改革开放在范围和­程度上的推广和深化,弱化了深圳的政策和区­位优势。展望未来,深圳应实践以“科技金融、金融科技、深港合作”为核心的发展主旨,继续推动金融和科技的­融合,使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­展,共同推动深港金融之间­更紧密、更深度的合作。■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