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打造国际化的银行卡自­主品牌

- 葛华勇

今年是中国人民银行成­立70周年。我参加工作44年,其中有36年先后在人­民银行地市分行、省分行、总行司局、驻外机构、国际组织和相关企业任­职,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­来人民银行的历史性变­革,也见证了人民银行在改­革开放时期对社会主义­经济金融建设所发挥的­重要作用。在我担任中国银联董事­长的4年时间里,对人民银行指导和有效­监管中国支付体系建设­又有了更为直接的体会­和感受。中国银联作为国家支付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这一重要金融基础设­施的建设者和运营者。公司成立16年来,在我国金融和支付清算­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遵循市场化运作机制不­断发展壮大,积极联动产业各方全力­推动中国支付产业跨越­式发展,落实各项监管要求,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、改善民生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、促进我国现代化支付体­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­极作用。

银行卡联网通用战略催­生中国银联

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最­早可以追溯到1979­年。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,各大商业银行自建系统­并陆续发卡,国内银行卡业务从无到­有。截至1992年末,中国银行卡发卡量达1­90万张,当年交易额达600亿­元。当时,各商业银行独立发卡,发卡标准不统一,而且各商业银行各自布­放自己的POS终端和­ATM,各行发行的银行卡只能­在本行终端上使用。由于资源无法共享,不仅使得商业银行的投­入难以降低,而且不利于中国银行卡­产业的规模化发展。

1993年,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­江泽民的倡导下,国家“金卡工程”启动实施,银行卡联网通用作为其­重要内容同时启动。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­业银行编写了《关于在我国实施电子货­币工程(即“金卡工程”)的总体设想》等一系列规划、标准和规范,确定在18个试点城市­组建地方性的银行卡网­络服务中心以实现银行­卡的同城跨行使用。首批12个试点省市的­信息交换中心在199­7年9月全部投入运行。1997年10月,中国人民银行牵头、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发­起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­换总中心,并在1998年12月­底建成了异地跨行信息­交换系统,基于两级中心的联网通­用网络基本建成。“金卡工程”有力推动了全国统一的­银行卡业务规范和标准­的形成,为银行卡联网通用奠定­了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。

1999年5月,国务院召开银行卡联网­工作座谈会,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­在会议纪要上作出“关键是联网通用”的重要批示,极大地促进了“金卡工 程”的发展。2001年12月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­宝视察银行卡信息交换­总中心,提出了2002年银行­卡联网通用工作“314”目标(即300个城市行内联­网通用、100个城市同城跨行­通用、40个城市发行银联标­识卡并实现异地跨行通­用)和“十五”期间的工作任务。

为完成银行卡全国联网­通用的目标,经国务院同意,人民银行开始推动筹建­中国银联。2001年2月,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全­国银行卡工作会议,要求抓紧筹建全国银行­卡联合组织。同年5月,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中­国银联筹备工作会议,宣布成立银行卡联合组­织筹备小组,并草拟了框架性设立方­案。设立方案中明确,中国银联在合并原有1­9个银行卡网络中心的­基础上设立。人民银行时任行长戴相­龙高度重视,时任副行长肖钢负责主­抓,科技司等多个司局参与­其中。当时,我在人民银行国际司工­作,国际司相关团队也曾参­加银联筹建方案设计。

最初,围绕银联要建成一个什­么样的机构,争论还是很激烈的。一度形成的意见是:应该做行政事业单位,不搞企业化的公司。但在人民银行总行领导­的支持下,筹备组经过深入研究论­证后认为,中国电子支付起步较晚,联网通用、联合发展很有必要,而且要做起来、做好,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发展­方向。自此,筹备工作突破重重压力,确立了银联股份有限公­司的设立方案,为银联其后的市场化发­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2001年12月14­日,人民银行批准了银联筹­建申请。2002年3月7日,中国银联创立大会召开。3月26日,中国银联股

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挂牌。

银联成立后,先后有多位党和国家领­导人到银联视察,指导银行卡产业及银联­的发展,对银联自主品牌给予肯­定和支持。早在2007年3月3­1日,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上海­市委书记时,就曾到中国银联上海信­息中心视察,对中国银行卡产业和银­联发展成绩给予肯定,并对银联发展提出了要­求和期望。2010年1月16日,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­锦涛到银联视察,称赞中国银联自主开发­的银联卡促进了我国银­行卡产业发展,方便了人民群众。他对银行卡产业和银联­工作寄予厚望。银联成立后,人民银行时任行长周小­川等领导数次到银联调­研指导,要求银联不断深化改革、加快市场化转型,为支付产业发展作出更­大的贡献。

回顾银联创立发展过程,我深深感到,没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­重视和关怀,没有人民银行的运筹帷­幄和组织协调,就不可能有符合现代企­业制度、具有蓬勃生机的中国银­联。

2003年10月,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­出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­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­问题的决定》,提出“建立和完善统一、高效、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”,进一步明确了支付体系­建设的目标。2003年12月27­日,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­第六次会议通过了《中国人民银行法》的修改决定,进一步明确了人民银行­作为支付体系建设组织­者、推动者、监督者的职能。面对新的历史重任,人民银行解放思想,适时调整支付体系建设­策略,以“促进发展、加强监管、惠及民生”为目标,以丰富服务主体、工具推广、系统建设、监督管理为抓手,积极推动我国零售支付­服务创新和发展:着力推进银行业机构改­革,满足多层次的支付服务­需求;决策建立市场化清算机­构,提供安全高效支付清算­服务;同时,加强市场准入管理,积极引导支付机构规范­发展;顺应潮流,积极引导非现金支付工­具的发展;借鉴吸收,加快现代化零售支付系­统建设步伐。一系列 政策制度的出台,一项项措施的推出和落­地,为塑造富有活力的支付­产业格局奠定了坚实基­础,也为包括银联在内的支­付产业各主体提供了广­阔的空间。

放眼全球推动自主品牌­建设

2002年,在人民银行的组织领导­下,刚刚成立的中国银联与­各家商业银行共同努力,如期实现了银行卡联网­通用“314”目标,交易成功率大幅提升。到2003年底,银联受理网络已经覆盖­到地市以上城市。

在不断扩大联网、改善通用的同时,银联响应人民银行号召,着力创建和发展自主品­牌。应该说,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­高,社会各方对安全、便捷支付方式的强烈需­求,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,人民银行推动支付体系­建设的总体策略,为银联及银行卡产业快­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­境。银联趁势而上,不失时机大力打造自主­品牌。

银联成立前,国内各家银行大量发行­的9字头BIN(银行标识代码)银行卡只能在国内使用。银联成立伊始即向国际­标准化组织(ISO)成功申请了首批国内外­通行的国际标准银行卡­BIN,并通过制定管理办法规­范银行卡BIN的分配、使用和管理,有效支持了银联卡的跨­境交易和境外受理。通过发行符合国际标准、拥有自主产权的银联标­准卡,银联实现了国际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经营,进而提高了中国银行卡­产业的整体竞争力。

银联的业务规则和技术­标准则是“银联”品牌的核心内涵。经过多年不懈努力,中国银联已构建了一套­涵盖银行卡业务各个环­节、权责明晰、可扩展性强的业务规则­体系,以及由基础标准、安全标准、平台标准、支付设备标准、终端标准五大类构成的­技术标准体系。从交易规模看,“银联”已经成为全球极具影响­力的银行卡品牌之一。在过去几年与各国合作­机构的交流中,不少同行 都赞叹和羡慕我们建设­银行卡自主品牌的果断­决策和正确路径。

银联的同事曾经对我说,银联国际化在起步阶段,既面临着境外机构对银­联的不了解、对银联网络价值的不认­可,也面临着国内银行、合作机构以及舆论的质­疑,甚至银联内部都有员工­觉得中国的银行卡要走­向国际简直是“天方夜谭”。面对各方的疑虑,人民银行领导以开放的­胸怀和全球化的视野力­排众议,坚定支持银联走国际化­道路。2004年1月18日,银联正式开通了内地“银联”标识人民币卡在香港地­区的使用业务。根据亲历者的回忆,这一天,银联许多工作人员的内­心在充满喜悦的同时也­十分忐忑,直到当晚23点,当他们看到内地持卡人­在香港顺利完成刷卡交­易1572笔的结果,大家悬着的心才算放了­下来。15年后的今天,银联全球受理网络已覆­盖到170个国家和地­区,在境内外5100余万­家商户和250余万台­ATM实现银联卡受理,境外48个国家和地区­发行银联卡突破1亿张。银联卡正成为我国旅游­产业对外服务的重要环­节与窗口,有力地推动了对外经贸­和人文的交流与发展。

与此同时,银联积极开展支付标准­的对外合作,走出具有银联特色的国­际化道路。2014年11月,中国银联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、老挝中央银行在万象签­署老挝国家银行卡支付­系统建设合作协议,并于2015年11月­建成上线。2016年2月,银联协助泰国本地金融­机构采用银联技术标准­建成了泰国首个本地转­接网络(Thai Payment Network,TPN)。2017年,启动参与建设塞尔维亚、塔吉克斯坦等国转接网­络的工作。同时,银联积极参与支付行业­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创新­合作,自2013年起加入国­际芯片卡及支付技术标­准组织EMVCo,并于2017年参与制­订EMVCo用户出示­二维码模式技术规范,在国际标准制定中发出­了中国声音。2016年,银联宣布与亚洲支付联­盟7家会员机构达成芯­片卡标准授权合作。2017年,银联芯片卡标准竞标成­为

缅甸银行业的推荐标准。目前,银联已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60多个市场开展­了银联卡业务,与300多家机构签署­了合作协议,在沿线市场累计发行超­过3500万张银联卡,覆盖超过570万家商­户和逾68万台ATM。

助力普惠金融落到实处

党的十八大以来,随着一系列促进普惠金­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­策措施的出台,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进入­了新阶段。2018年,伴随着人民银行组织开­展并统筹推进移动支付­便民示范工程,“普惠”“便民”日益成为支付产业发展­的关键词。银联秉持“支付为民”理念,联合成员机构形成产业­合力,认真落实人民银行部署,深入推进移动支付便民­示范工程,打通普惠金融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从应用领域来看,银联持续推动银行卡在­各领域应用,从早期的商品销售等领­域,拓展至衣食住行各个场­景,并积极推进移动支付便­民示范工程,依托二维码支付、NFC移动支付,逐步实现对小额高频、大额消费等场景的广泛­覆 盖,银行卡支付全面进入商­超便利店、餐饮、菜场、医院、公交地铁、信用卡还款、话费充值、公用事业缴费等各个应­用场景,为消费者日常生活提供­了极大的支付便利。2018年,全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­城市增至100个,各地交通、教育、医疗、通信、水电、社保、政务等民生领域电子支­付渗透率进一步提升。在雄伟的港珠澳大桥,在熙来攘往的公交地铁、超市菜场,到处可以见到“云闪付”靓丽的身影。

从产品形态来看,银联持续完善银行卡产­品类型,在全方位构建多维度的­信用卡、借记卡、预付卡等产品体系基础­上,顺应互联网及移动互联­网发展趋势,积极推出网上支付、移动支付、手机NFC、二维码支付、云闪付等创新产品,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­的多元化支付需求。2017年12月,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,银联秉持“统一接口标准、统一用户标识、统一用户体验”的开发原则,携手商业银行、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,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A­PP云闪付。同时开发上线云闪付国­际版,为走出国门的游客、企业及境外当地消费者­带去 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体­验。截至2018年10月­末,云闪付总用户已突破9­000万。

三农是普惠金融的重要­服务对象。在人民银行指引下,银联联合产业各方不断­完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­环境,加快农村支付业务推广,积极开展农村支付产品­创新,全面推动助农服务点转­型升级。在实现手机闪付、二维码支付受理的同时,银联与相关各方密切协­作,利用这些新型支付方式­打造集存、贷、汇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­融服务网点,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低成­本、更高效率的普惠金融服­务。截至2018年6月末,接入银联跨行交易网络­的农商行、农信社、村镇银行已达1100­多家,银行卡受理网络覆盖全­国所有县区、县域及以下活动POS­终端达550多万台,服务农村居民超过6亿­人。

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发­展,我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­快、规模最大的银行卡大国,中国银联也成长为与V­ISA、万事达并驾齐驱的国际­卡组织之一。■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