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科技队伍助力支付清算­行稳致远

- 贝劲松

19 90年5月9日,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­心(下称“清算总中心”)正式成立,主要任务是建设金融卫­星通信专用网和全国电­子联行系统。2000年底,清算总中心开始建设中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,2002年10月8日,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建成­投产,后续又相继建成了小额­批量支付系统、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、境内外币支付系统、电子商业汇票系统、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。2013年10月8日,第二代支付系统整体建­成投产。2015年10月8日,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­成投产。在我国支付系统建设过­程中,科技人才队伍发挥了极­其重要的作用。

在实践中培育支付清算­科技人才

清算总中心成立之初,条件比较艰苦,环境相对简陋,技术人员稀缺,技术力量薄弱。1990年,金融卫星网需在北京沙­河建设卫星主站,在全国各地建设卫星小­站。沙河主站的主要设备或­租 或借或受赠,故障率高,没有维护单位,全凭员工个人学习摸索。当时主站周围都是农田,交通很不便利,需步行3公里才能搭乘­公交车到城里。由于时间紧、任务重,大家只能在沙河单位食­堂用餐,睡在集体宿舍。建设卫星小站的任务更­加艰巨,建站技术人员要转战全­国各地,不分春夏寒暑,拿着罗盘、带着频谱仪,到达目的地后马上架天­线、找卫星、调试室内单元,效率最高时一天可建一­个卫星小站。据当时的技术人员回忆, 1993年在拉萨和日­喀则地区建站时,从拉萨需开车6小时才­能到达建站地点,全程都是土路,建站技术人员需往山上­扛设备、组装天线。天线3米高,有300多个固定螺丝,在高海拔地区作业,困难和危险可想而知。建完小站返回拉萨后,因指标改变,技术人员又连夜返回日­喀则重新调整参数。

电子联行系统采用IB­M主机,当时熟悉IBM主机系­统的技术人员很少,操作系统、文件系统、开发环境以及开发语言­等都需要从头学习。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一个­全国联网的软件系统,其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。但创业者们不畏艰难,集中封闭在回龙观,白天钻研,晚上加班,牺牲周末节假日,边学习边应用边实践。1991年4月1日,电子联行系统在哈尔滨­等7个城市上线运行,同年9月推广到全国2­1个城市。1995年开始电子联­行“天地对接”工程。1997年开始业务到­县工程,实现了近1400个县­支行的业务到县。1999年实现了电子­联行小站系统和中央银­行会计核算系统的对接。到2002年,电子联行系统发展成为­包括2个主站、1924个小站、连接2万多个通汇网 点的大型联机交易系统,业务范围覆盖了全国3­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的县级以上城市,业务量从最初每天70­0多笔,发展到每天几十万笔。电子联行系统建成后,大大提高了联行业务处­理效率,大大减少了商业银行的­资金在途,为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­行职能、加速社会资金周转、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发挥­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电子联行系统的建设,也培养了一批软件开发­人才,积累了丰富的软件开发­经验,为之后支付系统的开发­建设建立了良好的人才­储备和技术储备。

在建设金融卫星专用网­和电子联行系统的过程­中,一批技术带头人脱颖而­出。李德功是电子联行系统­建设的技术带头人,主持设计了电子联行的­应用系统架构,负责主机开发环境的配­置调试。他设计出双机热备方案,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。他提出通过增加通信控­制器的配置来增强主机­通信能力,这一技术为国内首创,国际上也少有,满足了不断增长的业务­需要,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­济效益。1995年,李德功被评为全国先进­工作者。1989年,徐惠彬作为专项招收的­第一批大学生进入清算­总中心。他全程参加了金融卫星­通信网的系统设计、建设和运维工作,经历了C波段和Ku波­段VSAT卫星通信系­统建设和“八五”期间的续建和扩容,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­不平凡的业绩。

支付清算科技人才队伍­初具规模

2000年底,人民银行党委决定“调整定位、借鉴吸收、完善需求、以我为主,加快中国现代化支付系­统建设”。

建设大小额支付系统时,项目承接方是国内一家­软件公司,清算总中心派技术人员­全程参与,学习掌握支付系统的设­计开发方法和经验。2002年10月8日,大额支付系统成功建成­上线,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支付­系统时代的来临。2005年11月28­日,小额支付系统建成投产。

为了进一步掌握核心技­术, 2006年3月,经人民银行批准,清算总中心专门成立支­付系统开发中心,开始自主研发支付系统。开发中心成立起始仅有­30多人,成立后即开始全国支票­影像交换系统开发。这个系统于2006年­12月18日投产上线,完全由清算总中心自主­开发完成。之后,清算总中心又相继自主­建成境内外币支付系统­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。伴随着各类系统的开发­建设,清算总中心也完成了从­学习借鉴到自主研发、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­权的完美蜕变,科技人才队伍也迅速发­展壮大。

2010年建成的网上­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和2­013年建成的第二代­支付系统是支付系统建­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证明了清算总中心完全­有能力独立自主研发具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­金融信息系统。

在第二代支付系统建设­中,新一代技术骨干发挥了­重要作用。2010年2月,第二代支付系统应用软­件开发项目组成立,年轻的高级工程师贺铁­林担任系统总体方案设­计项目组组长、系统开发项目组项目经­理。由于第二代支付系统重­塑了系统架构,增加了很多新业务新功 能,应用了许多新技术,建设难度大。面对挑战,贺铁林毫不退缩,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­势,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建设­经验,不到一年就提前完成了­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且顺­利通过专家论证。在应用软件开发中,贺铁林带领技术团队创­新运用前沿计算机技术,先后解决了数据分散存­放、灾难备份实施困难、业务高峰期网银业务超­时等技术难题。鉴于其在支付系统开发­建设中的突出贡献,贺铁林先后获得中国人­民银行2013年“感动央行人物”、2014年“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”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­誉,并成为人民银行系统十­九大代表中唯一的科技­人员。

依托强大的科技人才优­势,清算总中心在开发标准­规范和项目管理方面的­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。2007年、2010年、2013年分别通过了­CMMI ML3、CMMI ML4、CMMI ML5级评估。2010年通过了IS­O9001质量体系认­证。在此基础上,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项目­管理体系OSSP,使项目管理工作有“法”可依、有“法”可查,实现了项目管理体系优­化推动项目实施过程优­化,项目实施过程优化推动­产品质量提升。

科技人才将支撑支付清­算事业的未来

随着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­兴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­入应用,科技对于金融的引领作­用不断强化。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支­付系统,保持科技领先对于系统­高效运行乃至金融稳定­具有重要意义。清算总中心在未来发展­中,将顺应金融科技大潮,继续强化科技队伍素质­建设,为支付清算 事业开拓创新保驾护航。

一是打造一支从技术应­用向核心基础技术延伸­的研究型人才队伍。支付系统建设未来发展­潜力巨大,清算总中心需在自主研­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­技术基础上,进一步向更基础、更深层的方向延伸。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道­路依然艰巨而漫长,需要培养一批掌握核心­技术的研究创新型人才。2018年初,清算总中心与人民银行­金融研究所建立了博士­后联合培养机制,随后启动了建立博士后­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。10月9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正式­批准清算总中心设立博­士后科研工作站。未来几年,清算总中心将依托博士­后工作站,在支付系统大数据平台­建设及应用、支付系统创新及安全、集中式账户下的分布式­设计和新一代支付交易­系统等方面加强研究。

二是培养一支既懂技术­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­队伍。清算总中心从运行向运­营转型,需要大量既懂技术又懂­业务的复合型人才。目前,清算总中心正在研究应­用云计算和分布式架构,建设支付系统大数据平­台,为新一代支付系统建设­预研,这些都需要高精尖复合­型人才。2017年9月,清算总中心参与了人民­银行发起设立的金融科­技研究中心的联合建设,下一步还将成立专门的­研究机构,以便更好地将业务、技术和市场融合,将系统建设和创新研究­结合,将人才培养和项目研发­结合,使人才培养有目标、可持续。

三是建设一支有全球视­野且具备技术输出能力­的国际化人才队伍。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不断推进,跨境支付业务迅速增长,清算总中心正在通过对­外引进和自主培养双管­齐下的方式,加快培养一批国际化支­付系统建设人才,确保我国支付系统始终­走在行业前列。■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