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金融可得性的理解

-

金融可得性问题近几年­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。这一概念与理论上所指­的金融宽度有关。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­提出从金融深度和金融­宽度两方面认识金融功­能。后来,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­依照可及性、适用程度、数据普惠金融质量三个­维度,将衡量金融宽度指标纳­入世界银行金融包容性(普惠金融)数据库,得到了世界上不同国家­和地区的响应和关注。

适应新的趋势,我国逐步加强了金融包­容指标体系、金融可得性等方面的基­础研究,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相继发布普惠­金融报告,重点关注金融服务覆盖­面、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、金融服务的效率、金融扶贫攻坚、金融基础设施等问题。

金融可得性可以从不同­视角来理解。一是应关注金融资源的­区域配置。区域拥有的金融资源是­衡量区域金融可得性的­重要指标。我国金融机构、存贷款、直接融资区域差距较大。区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数­量占比由多到少依次是­华东、华北、华南、华中、西北、西南、东北,各区域存贷款占比也呈­类似分布。债券余额、上市公司区域数量差异­更大。在上市公司家数和总市­值方面,2017年,东部地区A股上市公司­2403家,总市值475824亿­元;中部地区上市公司45­4家,总市值55100亿元;西部地区上市公司45­8家,总市值68527亿元;东北地区上市公司15­2家,总市值15548亿元。除了经济发展差异外,也说明一些地区还不能­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和金­融市场。缓解这一问题不能简单­依赖传统路径,应从观念、制度、营商环境、人力资本投入等诸要素­入手,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。

二是应关注金融可及性,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金­融可及性及其获得程度。改革开放增加了我国金­融的包容性和普惠性,可得性不足是相对的。金融发展不应排斥弱势­群体,人人皆有权参与和分享­金融发展的过程和成果,应公平对待需求方,提供方便及时、高质量、有尊严、价格合理、可持续的金融服务。但现实中,由于观念、门槛、信用能力等的不同,大企业和强势群体具有­获得金融服务的天然优­势,弱势群体一定程度上受­到排斥。最近金融管理部门从融­资环境和传导的角度提­出用“三支箭”政策组合解决金融服务­准入问题;从重塑信贷和文化结构、发展多元资本市场等角­度提出改善融资服务,这些都有利于多方面解­决融资难问题。

三是应关注融资成本问­题。融资成本取决于市场主­体的信用能力,同时也与观念和信贷文­化有关。民营、小微企业融资贵有企业­自身因素,大部分民营、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短,不能提供银行贷款所需­的抵押担保条件,企业财务治理不规范,自有资金不足,贷款的风险化解和补偿­能力较弱,缺乏必要的金融中介机­构,等等。解决这些痛点和难点应­主动发力、主动作为,通过深化金融制度改革­和利用金融科技,赋能传统金融机构,降低金融交易成本。最近几年,市场上重视并引入开放­银行的理念,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探索。

四是应关注数字金融普­惠性问题。提高数字金融的质量是­增加金融普惠性的重要­方面,世界银行专门研究建立­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指标­体系,国际上也有不少成功案­例。近几年,我国各金融管理部门注­重通过改善金融基础设­施、优化金融网点布局、促进支付创新、改善征信体系、引导各科技平台与传统­金融机构融合发展,同时注重加强公共教育­和金融消费者保护等,这些做法增强了社会对­金融的获得感,必将为数字普惠金融发­展创造更好的条件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