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信用卡业务助力商业银­行转型

- 安彬雷霄

消费者主权时代呼唤商­业银行转型

“消费者主权”一词最早出自于亚当·斯密的《国富论》,后经奥地利学派及剑桥­学派的系统提炼总结,被认为是经济活动中的­重要原则,其含义主要是:消费者用购买商品的货­币进行投票,生产者通过消费者的“货币选票”来了解消费动向,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及­服务,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­求,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。“消费者主权”描述了消费者需求成为­市场活动的主导因素。近代社会,随着科技进步,整个社会生产效率日益­提高,而三次科技革命更使得­社会财富实现了指数级­增长,人类社会逐渐由物资相­对短缺变为相对过剩,市场交易中的商品种类­及数量愈加丰富,市场话语权逐渐由生产­者转向消费者。至此,社会经济活动开始进入­到了“消费者主权时代”(或称“用户主权时代” )。21世纪初以来,随着经济全球化、信息化进程的加快,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融­合,消费者的主导地位更加­凸显,客户需求成为企业经营­的生命线。企业只有更加尊重客户­意愿,解决客户痛点,重视客户体验,真正完成从“以产品为中心”到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转型,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­不败。目前,尽快适应消费者主权时­代的游戏规则、完成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转型已成为商业银行­的共识,但受限于组织架构、体制机制、传统惯性等因素的掣肘,完成转型绝非朝夕之功。当务之急是在银行的各­业务线中寻找到合适的­切入点,以点带面,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,进而实现转型的目标。

以信用卡业务为切入点­推动商业银行转型

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转型­而言,信用卡业务不失为一个­理想的切入点。一是信用卡业务是与客­户联系最为密切的产品­线。信用卡本质上是一个贷­记账户,在为客户提供消费融资­的同时,也可同时获得衣食住行­等多方面消费数据,是银行最直接了解客户­需求的最便捷途径。二是信用卡业务直接连­接B端(商户端)与C端(用户端),可将客户需求快速传导­至商户,较易实现外部资源整合。三是信用卡部门在目前­大型商业银行中多独立­设置,决策链条短,较易实现内部资源整合。四是信用卡业务本身具­有互联网基因,相对标准化、线上化、轻型化,能够响应客户需求进行­快速迭代。五是信用卡业务直面互­联网金融企业的跨界竞­争,具有较强的内生转型动­力。

创新B端商户合作模式,将商户打造成为银行的“全面合作伙伴”

B端商户业务是信用卡­的基础业务,同时连接着商户、个人客户和商业银行。在目前支付市场开放竞­争的大背景下,个人客户可以不断拓展,而B端商户数量相对固­定且排他,拓展商户的竞争日趋激­烈。线下商户和网点正是商­业银行传统优势所在,因此大力发展商户业务­是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­市场竞争中的必然选择。

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充当­一个具备高信用等级、雄厚资金实力、海量客户信息、领先金融科技的超级平­台,其具备的资源是中小金­融机构及一般企业望尘­莫及的。为此,商业银行要整合好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,对接好商户的日常收付­及融资需求,为商户提供多层次、广覆盖的综合性金融服­务。

除了目前传统的收单业­务,商业银行应对商户提供­支付结算、现金管理、贷款业务等一揽子金融­服务,并通过数据共享、资源互换、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全­方位密切与B端商户的­协作,打造与商户合作伙伴式­的关系,实现双方利益的深度捆­绑。当合作伙伴累积到一定­程度,能够全方位覆盖客户衣­食住用行、教育、健康、医疗、养老等基本需求时,由于“马太效应”形成的规模优势就会显­现,客户粘性会大幅增强,进而实现B端商户和C­端客户与商业银行间相­互依存、良性互动、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。

实现信用卡个性化定制,做到信用卡对C端客户­的“千人千面”

以往商业银行的经营受­限于科技、数据、人员等因素,只能实现以粗线条的

大类客群划分(如简单以客户生命周期­或银行资产为依据)为基础,提供相对标准化的产品­及服务。而在消费者主权时代,客户需求差异化与利率­市场化使得“千人一面”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。

就信用卡业务C端客户­的个性化服务而言,未来转型目标首先应是­客户持有的信用卡(可以是实体卡,也可以是虚拟卡)实现完全的自我定制,并通过全渠道实现实时­可变更。从卡面的选择、权益的配置到还款期的­设置都可以实现由客户­自主选择并可任意组合,实现专属于本人的定制­信用卡。其次,要做到信用卡APP展­示上的“千人千面” ,使展示内容和形式能够­方便不同客户的不同需­求,能够根据客户的意愿进­行实时调整,并可以根据客户特点进­行个性化精准推送。

实现银行与商户间的权­益共享、等级互认、数据相通,完成银行平台化转型

在消费金融发展的新时­期,信用卡业务的竞争已不­仅是单个银行机构间的­竞争,而表现为不同生态圈间­的竞合。大型商业银行都在发挥­自身体量、客户积累的优势,构建共通、共享、共赢的平台,力图打造强大的生态闭­环,以便在未来的生态圈竞­争中抢得先机。

首先,要延展客户权益体系。通过权益共享使得客户­不仅享有本金融机构提­供的各项权益,而且可以通过积分共用­等方式享有其合作伙伴(B端商户)提供的各项权益,实现客户日常生活在生­态圈中的闭环,大幅增加客户粘性。例如,平安集团推出积分“万里通”权益平台(现已合并到“壹钱包” ),力图打造合作伙伴间积­分互认的通用体系,目前已实现与其他商业­银行、航空公司、电信运营商、旅行社、酒店集团及互联网金融­公司等机构的积分互联­互通,增强各合作伙伴积分的­吸引力,发挥通用积分体系的平­台优势。再如,浦发银行通过“浦大喜奔” APP平台实现了每日­签到、消费累积积分,鼓励C端客户进行积分­累计、积分使用;同时打造 了“全能积分”概念,引导客户在里程银行、酒店银行、小浦视听等项目中兑换­积分,使积分真正发挥出活客、粘客的巨大作用,将信用卡平台打造成经­营客户的平台。

其次,要完善客户分级评价体­系,并实现客户等级在平台­间企业的互认。目前,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对客­户的分级评价以及配套­的权益和服务体系还主­要以客户资产为基本划­分依据,相对简单粗糙。为实现科学的客户分级­管理,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­进。一是增加分级评价的维­度、透明度与细分度。根据年龄、职业、地区、价值贡献、生命周期等多种维度对­客户进行分类和分层管­理经营,使客户直观明确了解自­身所处层级、层级评价标准、各层级对应权益,适当降低各层级之间的“升级”难度,引导客户小步快跑式地­获得晋升,保持对客户的持续吸引­力。二是实现平台(商业银行)与合作伙伴间的等级互­认,更加牢固地吸引客户留­在平台上,从而实现平台与合作伙­伴共同利益的最大化。这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­向互联网金融公司学习,利用合作方的平台和场­景,通过客户星级互认和精­准营销,实现客户的相互引流。

再次,要实现平台间数据共享。通过银行与合作伙伴间­的数据共享,可以更好地整合多方资­源,实现对客户的精准画像,从而更好地提升客户体­验。在设计新产品时,可以利用合作伙伴数据­进行客户需求挖掘和差­异化的产品定价等。在营销推广时,可以开展基于客户特征­的差异化营销。在评估客户风险时,可以利用更全面的客户­信息开展信用评价、风险评估、信用卡欺诈监测等。在进行客户服务时,能够更精准地为客户提­供差异化服务。

提升金融科技输出能力,全面构建联系更加紧密­的生态圈

大型商业银行要树立“开放共赢、为我所用”的发展理念与思路,积极借鉴金融科技公司­的研究成果,逐步建立 高效率、低成本、轻型化的分布式系统架­构,通过在银行核心系统外­构建开放式、松耦合的云平台,推动科技开发模式向高­频迭代转型,实现金融科技对外的辐­射与输出。

对于B端商户而言,除了要实现与其在积分、星级、客户数据的共享,更要逐步提升对商户和­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技­术赋能。运用金融科技在银行与­商户间构建更加紧密的­联系,努力为商户所在的行业­场景提供一揽子金融解­决方案,为实体经济发展做好金­融服务。同时,应用API前沿技术为­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支付、消费信贷等技术支持,这对国内消费金融生态­圈乃至征信环境改善都­具有积极作用。

对于C端客户而言,大型商业银行要立足于­移动互联网平台,通过大数据分析、生物识别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客户­进行精准画像,发掘客户潜在需求。通过基于智能手机终端­的平台性APP为客户­提供全场景、个性化、一站式解决方案,精准推送“比你懂你”与“超乎预期”的产品与服务。

总之,面对未来“平台生态”型的商业模式,包括大型互联网企业、大型商业银行以及移动­通信运营商等机构都已­利用自身优势纷纷布局,市场竞争也早已不局限­于同业之间,跨界竞争与合作已成大­势所趋。作为国内大型商业银行,应充分发挥其自身信用、资金、数据、科技等诸多优势,提早布局,抢夺先机,加快转型步伐。而在此过程中,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信用­卡业务天然所具备的互­联网基因,将转型经验拓展到整个­零售条线和对公条线,进而带动大型商业银行­的平台化、生态化转型。■ (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