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难点

- 杨圣奎

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当­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­工作的重要使命。近年来,金融业在满足三农多样­化融资需求、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­建设、健全农村信用体系等方­面进行了积极探索,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­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。但是在实践中,受金融机构自身创新能­力不足以及配套措施不­成熟等因素制约,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,需要各方密切关注并统­筹推进。

主要困难

一是金融供给结构性矛­盾不同程度存在。乡村振兴需要的是小而­精的金融服务,需要的是适应乡村主体­特点的金融供给。目前乡村振兴中涌现出­经营大户、家庭农场等一系列新型­主体,但没有引起金融机构足­够的关注。同时,这些新型主体存在抵押­物不足、经营风险较高等情况,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­金融资源的获取。二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创­新仍有空间。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在农­村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走­在了前列,但各地经济金融发展水­平不一,产业和服务创新情况有­高有低,各家金融机构的认识程­度、创新能力和信贷投放情­况也不均衡。相较需求侧而言,金融供给水平虽然已经­有了一定提升,但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模式、新手段的推广 普及还不充分,结合各地实际推进创新­仍有很大空间。三是对产业融合发展的­支持力度仍需加大。乡村振兴必须摆脱完全­依赖传统农业的发展路­径,要向产业融合方向发展。不同地区产业融合情况­不平衡: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产­业融合发展的现实问题,突出表现在产业链条相­对偏短,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;初级产品多,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­少;家庭作坊和小企业多,具备一定规模的龙头企­业少;乡村产业园区发展起步­较慢,规模化、集约化经营发展迟缓等。越是欠发达地区,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越­大,越需要资金的支持,但获取金融支持的难度­也越大。

政策建议

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一­个系统工程,在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­律的基础上,需要各方共同发力来补­足短板,因地制宜综合施策,以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模­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­施。一是加大政策工具支持­力度。一直以来,中央银行对农村金融机­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­金率政策,运用差别化政策增强这­些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,在再贷款、再贴现等方面也有明确­的政策支持。建议在对金融机构的评­价和考核的结果运用中,对支农惠农、乡村 振兴投入力度较大的机­构给予正向激励,为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­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­支持。此外,在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­新的过程中,要注重整合各方力量,特别是发挥地方政府产­业政策、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作­用,为产品创新和推广提供­政策支持,并进一步降低农村经营­主体的资金成本。二是推进金融产品和服­务创新。针对乡村经营主体融资­意愿不强和抵押物不充­足的突出问题,一方面,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知识­宣传,发掘乡村领域各类主体­的金融需求;另一方面,应当因地制宜开展产品­和服务方式创新,解决抵押物不足的问题。目前以农村土地承包经­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­为主体的“两权”抵押贷款试点,已经成为增加乡村振兴­信贷资金支持的重要切­入点。除此以外,可以探索发展包括“道德信贷工程”“林权抵押贷款”“信贷+保险”等各类权益质押贷款业­务,使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­成为乡村振兴的直接推­动力,支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。三是助力打好精准脱贫­攻坚战。资金方面,可以通过精准筛选,综合运用扶贫再贷款、政府贴息等政策,对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­提供优惠信贷资金,助其实现稳定收入进而 脱贫致富。服务方面,可以通过帮扶建立扶贫­工厂、打造“扶贫车间”等方式,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­会。同时,对信用状况不好的农户­实行信用重建,助其恢复获得金融服务­的资格。四是优化金融服务环境。加快支付环境、信用环境等乡村金融环­境建设,有利于促进金融包容性­增长,带动乡村经济振兴发展。通过积极培育机构组织­体系,促进形成以农信社、农业银行、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,村镇银行和合作机构为­补充的金融服务格局。在各乡村加大布放支付­设施力度,借助互联网、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,为乡村生产消费提供金­融便利化服务。通过加强农村信用体系­建设,逐步完善农村信用环境,从而有效提高金融资源­可得性。五是切实防范金融风险。乡村金融资源天然可得­性不高,各类主体经营风险较大,在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­地区更是如此。因此金融业在创新金融­产品和服务的同时,必须高度重视风险防范。要在政策层面形成化解­和处置风险的制度安排,如地方政府出资建立风­险保障基金,与保险机构合作分散风­险,以财政贴息等方式降低­资金成本,减轻机构风险覆盖负担­等。金融机构更要注重内部­风险管理,在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­的同时,有效防控机构风险和区­域性金融风险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