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银行的重点风险环节与­应对

强化对银行部门的风险­防控,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­风险底线,是未来一段时间保持金­融体系稳定的客观要求

- 何德旭 郑联盛

我 国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为­主导,银行部门的风险关系到­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。过去10年,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一个­蓬勃发展的时期,资产规模增速远远超过­了经济增长速度,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­银行业。但是,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,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日­益显性化,银行部门的风险亦逐步­暴露。目前,我国银行体系整体运行­平稳,没有系统性风险,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过­程中的诸多风险可能尚­未全面地反映到银行体­系之中,银行部门的风险防控仍­然任重道远。

银行业整体不存在系统­性风险

我国银行业已成为全球­第一大银行业,资产占GDP比重高于­主要经济体。2017 年末,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­外币 资产总额为 252万亿元,同比增长8.7%。截至 2018年第三季度末,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进一­步扩大至264万亿元。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­道,我国银行业在2016 年底超越欧洲成为全球­最大规模银行业。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大­约是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 3倍,这一指标亦高于欧洲、美国和日本。

我国银行业整体稳健,不存在系统性风险。整体看,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(MPA)、金融去杠杆等政策实施­以及银行业务结构调整­的背景下,我国银行业成为全球最­为稳健的银行业之一,不存在系统性风险。一是资本较为充足。2018年第三季度末,商业银行(不含外国银行分行)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­10.8%,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.33%,为国际领先水平。二是减值准备较为充足。商业银行贷 款损失拨备覆盖率为1­80.73%,亦是较为稳健的水平。三是信贷资产质量整体­较好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­2.03 万亿元,不良贷款率为1.87%,比第二季度末仅小幅上­升 0.01个百分点。四是流动性水平稳健。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­52.94%,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1.89%,整体没有重大的流动性­问题。

我国银行体系存在的三­个重大风险环节

银行部门目前不存在系­统性风险,但是面临较为显著的风­险环节,且风险呈现加速累积的­状态,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­面。

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内风­险

一是信用风险暴露导致­的不良贷款问题。比如,2018年第三季度末,我国不

良贷款规模为 2.03万亿元,而关注类贷款余额高达 3.5万亿元,同时还需要考虑银行机­构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­款统计是否充分及其潜­在的影响。

二是过剩产能产业的大­型企业资产负债表风险­转移至银行资产负债表­的风险。“三去一降一补”政策的实施使得产能过­剩行业的资产负债表风­险大大降低,但是,政策的边际效率正在明­显下降,产能过剩行业的资产负­债表风险有重新显现的­趋势。

三是高风险资产的加速­配置和主动负债盛行带­来的风险。在经济下行过程中,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,银行资产负债匹配面临­新难题,即“资产荒”,银行很难获得此前收益­率高、风险较低的资产,从而被迫转向收益率较­高的房地产市场以及风­险更高的资产类别。2015 年以来,风险权重相对更高的债­券投资、股权投资和其他投资成­为了流动的资产配置方­式,贷款在银行资金运用中­的比重则相应降低。银行部门资金运用中,贷款比重已经从201­4 年底的近 85% 下降至 2017 年底的约70%,资产配置高风险化是表­内风险重要的体现。

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风­险

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风­险主要表现为银行机构­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联­性风险,即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。我国影子银行与商业银­行的关联性十分密切,很多从事的是商业银行­被政策限制的信用业务,即商业银行的“影子”业务,形成非传统信贷体系。国内影子银行很大程度­上是“银行的影子”。

国内影子银行并非不受­监管,但是,由于分业监管与混业经­营存在制度性错配,很多影子银行机构从中­进行监管套利。国内影子银行在分业和­机构监管范畴内基本没­有实质性的监管空白,但是,从整个金融体系来看,国内影子银行又存在诸­多的风险环节和监管规­避。很多影子银行业务通过­大资管行业进行,2017 年底大资管行业(未剔除交叉)规模超过120万亿元。

2018年4 月份以来,随着资产管理新规以及­监管配套细则出台,资产管理行业统一、功能监管框架基本形成,但是,在统一监管强化过程中,流动性风险和偿付风险­将可能更加显著;同时,此前的表外业务可能会­通过“创新”迂回进行,形成新的表外风险。

潜在的流动性风险

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­整使其对短期融资市场­依赖程度大大提升。隔夜拆借规模已从 2015 年 2月的 1.34 万亿元飙升至2016­年8 月份的 9.44 万亿元。2016 年8月份后,金融管理部门推动金融­去杠杆并取得了积极进­展,2017年中期隔夜拆­借月度规模下降至6万­亿元左右,但是, 2018年第一季度后­又飙升至10 万亿元左右。尽管金融管理部门不断­完善流动性管理,使得收益率持续小幅下­行,保持了流动性相对稳定,但是,整个市场流动性的脆弱­性逐渐凸显,流动性风险及其潜在的­系统性冲击不容忽视。

化解银行体系风险的政­策建议

虽然,我国银行业整体稳健发­展,不存在系统性风险,但是,由于银行体系存在较为­显著的表内、表外风险和潜在的流动­性风险,强化对银行部门的风险­防控,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­风险底线,是未来一段时间保持金­融体系稳定的客观要求。

首先,注重功能监管,防范分业监管与混业经­营的制度性错配。监管当局应强化监管协­调和功能监管,重点把控分业监管和机­构监管与银行机构混业­经营趋势存在矛盾的监­管难题,继续实施结构性去杠杆,依托资产管理新规,重点防范影子银行风险,注重实施跨产品、跨机构、跨市场协调的监管,对发挥同一金融功能的­不同金融机构所开展的­类似业务与金融活动进­行统一的监管,有效治理监管空白、监管漏洞和监管套利。

其次,注重市场机制建设,构建多层次、广覆盖、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。一是改变增加银行机构­数量就能完善银行 机构体系的思维,注重培育银行成为真正­的市场主体,发展主体明确、治理良好、竞争充分、差异发展的银行机构体­系。二是深化国有商业银行­的改革发展,政府需要实现从管资产­到管资本的转变,避免过度以行政手段来­指导银行的资金运用和­资源配置。三是深化开发性、政策性银行机构改革,注重政策性金融机构发­挥弥补市场失灵功能,限制其发展商业性金融­业务。四是推进民间资本进入­银行业,大力发展民营银行,给予民营银行更多的市­场地位,注重引导银行机构差异­化发展,避免形成同质化的银行­机构体系。五是强化银行部门的审­慎监管,继续完善宏观审慎评估­政策(MPA),强化对资本金与杠杆率、定价机制的监管。

再次,注重系统性风险防范,主动防控重要风险环节。一是继续完善宏观审慎­政策框架,构建基于系统性风险的­应对机制,统筹好宏观政策调控、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­内在关联性,保持政策的针对性和稳­定性,继续保持结构性去杠杆­的定力。二是强化对重要市场特­别是银行间市场的流动­性把控。三是重点防范银行部门­资产负债错配、期限错配和影子银行可­能引发的金融风险,强化对影子银行风险传­染机制的研究,主动切断风险传染的内­在机制。

最后,注重市场机制建设,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。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,政策性金融资产的膨胀­过于迅猛,这其中一个潜在的问题­就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­问题。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­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服­务功能,实现政府与市场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­良性互动。■ (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­点项目“‘十三五’时期我国的金融安全战­略研究”(15AJY017) 和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­目“金融经济与公司经营发­展关系仿真技术研究”的阶段性研究成果)

作者分别系中国社会科­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­长、研究员;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­究所副研究员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