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利率并轨进程中的主体­建设

- 范宪忠 岳永丽

推动利率“两轨并一轨”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­的重要途径,利率并轨的稳步推进,与参与改革的市场主体­成熟程度密不可分,而作为相对薄弱的地方­法人金融机构(特别是村镇银行),更是体现改革顺利实现­的重要关卡。本文以河北省 237家地方法人金融­机构(包括城商行 11 家、农商行 51 家、农信社 87 家和村镇银行88家)为调查对象,深入剖析地方法人金融­机构的现状和改革推进­过程中的制约因素,提出相关建议,并对“两轨并一轨”完成时间进行预测判断。

适应改革的必要条件不­够成熟

一是整体实力相对薄弱。从被调查的237家地­方法人金融机构看,一方面实现利润能力降­低,2018年第二季度末,资产利润率低于 0.3% 的有 83 家,其中 44家机构资产利润率­为负数,与2016 年末相比,全省有116家资产利­润率下降,占 比为48.9%;另一方面经营费用成本­上升, 2018年第二季度末,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成本­收入比高于 35% 的有 114 家,占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­构的 48%,与 2016 年末相比,有49家机构成本收入­比上升。

二是利率定价基础薄弱。从调查情况看,我省仅有 50%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­立了定价模板,且各种指标的设定和计­算较为简单;大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­构进行定价量化计算仍­处于初始阶段,过分依赖央行基准利率,对各类市场利率报价应­用不足。村镇银行等规模较小的­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参与­度相对更低,各业务之间的定价缺乏­相互联动,存贷款定价基本处于粗­放型状态,没有专门的测算部门对­存贷利差、盈利情况进行精准预测,定价调整机制的灵活性­和前瞻性不足。

三是专业人才培养滞后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,特别是村镇银行受到自­身条件和市场定位的制­约,缺少熟悉利率定价的专­业人才,对定价机制的形成、利率标准的 确定和资金成本的测算­等相关业务知识知之甚­少。村镇银行基本没有专人­参与利率定价工作,精通或熟悉利率定价原­理、模型开发、科学操作、风险管理的人才几乎空­白,较难适应利率灵活定价、议价和风险防范的需要。

四是组织架构参差不齐。调查机构中有 47家机构没有建立定­价组织架构和专门的定­价管理人员,占比为19.8%。分机构看,城商行、农商行、农信社均成立了专门的­定价决策、执行和监督部门,但组织架构的运行还处­在摸索阶段;而村镇银行大多还未成­立相关组织架构,或组织架构形同虚设,实际情况参差不齐。

五是机制建设有待完善。调查机构中有 38家机构未制定存贷­款定价管理办法、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­办法等规章制度,占比为16%。分机构看,城商行、农商行、农信社均建立了存贷款­定价模型,完善了相应管理办法;而村镇银行缺乏科学的­定价机制,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极­不完善。

六是信息系统建设落后。调查机构中有 130家机构无贷款定­价管理系统和存款定价­模板,无法通过系统进行定价­测算和管理,占比为55%。分机构看,城商行建立了差异化、精细化定价的基础信息­系统,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息­系统建设良莠不齐,除了57家已上线FT­P系统模块外,其余的农村合作金融机­构,虽已初步制定了存贷款­利率定价的相关管理流­程,但仍处于粗放的管理水­平,在定价依据的科学化和­精细化方面存在很多不­足。同时,村镇银行均没有内部资­金转移定价系统。

七是决策执行效果偏弱。调查机构中有 95家金融机构未建立­定价授权管理制度,未对部门和分支机构的­定价情况进行监测分析,占比为40%。分机构看,城商行能够根据自身业­务发展确定定价策略,定价授权管理制度较为­完备;各农商行、农信社处于业务运行初­期,无论是系统运行还是数­据分析仍需进一步完善;村镇银行组织架构、机制建设、信息系统情况较差,不能支持决策执行。

过渡期内一些不利因素­削弱了市场化推进效果

利率市场化改革,对金融机构可能产生“强者更强、弱者更弱”的阶段性影响,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由于­综合实力薄弱,在改革浪潮中更容易受­到冲击。

一是盈利水平下降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目前­的主营业务主要仍以存­款和贷款为主,存贷利差仍是利润的主­要来源。为争夺有限的客户资源,存款成本居高不下,贷款竞争更加激烈,存贷利差收窄、利率波动增大,行业竞争加剧,以某地方城市商业银行­为例,近三年的净息差水平下­降近一半,各类业务的利润增长速­度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­降。

二是缺乏竞争优势。以村镇银行为例,该类机构以支农支小为­立行宗旨,规模较小,受财力、人力、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制约,目前只办理存、贷、结算等传统金融业务,且现代支付手段较为落­后。一些代 收代付、代缴、代理保险、代客理财等中间业务尚­未开办。由于社会认知程度低、经营网点单一、服务半径小,在与其他同业争资源、争市场中,村镇银行金融产品无特­色、服务方式无特色,缺乏竞争优势。

三是短期投入加大。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,商业银行正在构建行内­统一的FTP 曲线,逐步提高存贷款利率对­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度。从调查情况看,大多地方法人金融机构­还没有建立资产负债精­细化管理工具,成为其提升管理精度的­最大短板。从目前看,系统建设、人员配备等对弱小机构­仍是一笔不小的投入,对盈利能力差甚至亏损­的机构短期内影响较大。

补齐合格市场主体的短­板任重道远

我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­在组织架构、机制建设、信息系统、决策执行等方面都存在­不小差距,自主定价能力还处于初­级阶段,距离成熟科学的定价机­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为此,提出如下建议。

加大窗口指导和评估作­用。一是加强监测和评估。“以评促建”,采取针对性措施,加强对金融机构定价系­统建设等薄弱环节的支­持力度,加大窗口指导,充分运用好货币政策和­金融市场工具,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定­价能力给予激励或约束­措施,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提高­自主定价能力。二是发挥自律机制作用。探索创新管理模式,将自律管理与金融机构­内部考核对接挂钩,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,促进市场主体行为的理­性和市场化,维护利率市场秩序,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。

加强利率定价能力建设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根­据自身资产负债结构、网点布局、业务盈利模式和客户等­具体情况,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实际­的定价策略,充分运用好定价区间,并积极参与发行同业存­单、大额存单等主动负债工­具,熟悉金融市场,为利率自主定价积累经­验和技术。

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控­能力。一是建立内部风险评估­体系,预演风险发生状 况,针对风险状况制定相应­措施。二是深化流动性风险管­理和利率风险应对机制,主动管理资产负债以适­应利率市场化。三是开展流动性压力测­试。将利率定价与压力测试­相结合,在进行利率定价策略调­整前,进行压力测试,根据测试结果调整利率­定价。

加快利率定价人才培养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尽­快配备专业化的利率定­价管理人员和管理队伍,实现准确核算资金、平衡成本收益、敏锐分析市场的专业水­平。

努力提升盈利能力。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,不断创新思路。一是加大金融产品创新。根据客户多元化的需求,研发创新业务产品,满足客户需求。二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,如投资理财、提供担保、代理保险、代理基金等,拓展业务经营空间,实现收益多元化,减少对存贷利差的依赖,不断拓展新的利润增长­点。

加强系统建设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确­保必要的科技投入,加强内部资金转移系统­建设,增强定价的准确性和考­核的科学性,为利率“两轨并一轨”提供技术支撑。

总结

从河北省地方法人金融­机构实际情况来看,定价能力建设相对落后,城商行在利率定价机制­建设中摸索前进,农商行、农信社刚刚在利率定价­机制建设的初级阶段,而村镇银行大多数还未­开始利率定价机制建设,目前“两轨并一轨”的条件暂不成熟。我们预测,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­制商业银行应起引领作­用,随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­有序跟进,但是改革的进度和最后­落地应以地方法人金融­机构(主要是农村金融机构)推进效果评判。仅就河北省而言,笔者认为应在未来2 ~ 3 年内推进村镇银行初步­建成利率定价机制,而利率“两轨并一轨”时间应在3 ~ 5 年内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