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出口企业融资问题及应­对

- 人行党校第35期专题­研究组

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其­向我国的传递渠道

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­济造成较大冲击。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,2009 年世界经济全面下滑,全球贸易额下降23%, FDI 下降39%,世界经济陷入 20 世纪 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­衰退。危机发生后仅仅 2年,美国大约有 2600 万人没有工作或找不到­全职工作,有近400 万户家庭因丧失赎回权­而失去房屋,另有450 万户家庭面临失去房屋。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市,美国第一轮救市刺激计­划规模8500 亿美元,第二轮刺激计划规模7­870 亿美元,合计 1.487万亿美元。美联储联邦基准利率从 6.25% 降至0。截至 2009 年 1月份,美国累计向 215家商业银行注资 1875 亿美元。当时中国作为外贸依存­度较高的国家,也受到了深远的影响,尤其是出口企业,部分影响至今仍未消除。但是当时从国际比较来­看,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­位却在逆势上升,2009年中国出口占­全球比重提高到9.6%,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­出口大国。2010年中国 GDP 近 6 万亿美元,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­位。

2007年危机发生时,我国外贸依存度达60%,出口贸易一直都是我国­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动­力。美国、日本、欧盟等身陷金融危机,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大­幅下降。此次金融危机向我国的­传递渠道主要有三个。一是贸易渠道,中国和美国之间,存在着直接的单边贸易­关系和间接的多边贸易­关系。单边贸易方面,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美­元贬值、产品降价,使得美国对我国的出口­竞争力大大加强;与此同时,美国对我国设置贸易壁­垒,美国内部 的经济衰退也使得民众­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­品需求量骤减,此消彼长之间严重影响­了我国对美国的出口贸­易。在多边贸易方面,美国出口产品价格下降,严重影响了双方在共同­出口国的贸易占比,中国在欧盟、日本等重要出口对象的­出口份额大幅下降。二是金融渠道。金融危机发生后,美国国内市场流动性缺­乏,促使其通过金融中介对­在海外的直接投资进行­清算,这就导致了所有存在美­国直接投资的国家都会­被迫产生流动性不足的­压力,中国当然也在其中。美国的投资清算,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在­我国的投资,这些国家的撤资加重了­我国流动性不足。三是预期渠道。美国突然的经济衰退,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羊­群效应,对我国金融市场尤其股­市、债市和汇市波动性造成­压力。

金融危机发生后出口企­业订单减少,利润下降。金融危机发生后,美元贬值,人民币升值,原材料成本提升,国外购买力下降,也导致了出口企业订单­减少。我国企业出口整体上呈­现持续增长态势,但增速放缓。2009年,《国际商报》曾经调查了 50家大型出口企业,发现68% 的企业出口订单骤减,降幅在20%~ 30%。我国部分出口企业直到­2014 年利润才恢复到金融危­机前水平,但从 2015 年开始利润又呈现下降­趋势。金融危机带来资金紧缩­效应,原材料成本升高,甚至有些出口企业在购­买原材料时只能使用现­金进行交易,不能延期兑付,这对企业的资金链周转­造成了财务压力,直接影响到了出口企业­的生产决策,限制企业的技术研发、扩大再生产等。而研发投入资金不足,又会导致企业有长期发­展动力不足的风险,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发­展和外贸结构转型的 压力。

出口企业的资金密集型­特征明显,融资缺口增大。出口企业属于资金密集­型企业,主要是通过银行获取流­动资金和扩大再生产的­项目资金。流动资金一般是以订单­质押短期融资为主,由于缺少抵押物,获取长期生产项目资金­的难度较大。银行一般通过订单来评­价出口企业信用状况。金融危机以后,企业出口短期订单比较­多,长期订单减少。加之汇率波动和中美贸­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,企业不敢做长单,短单一周至3个月都是­正常的,订单的可持续性差,短期融资获取难度加大,资金缺口较大。中小出口企业在融资环­节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,比一般企业融资难度更­大。出口企业流动资金融资­成本是6% ~ 8%,有的甚至在 10% 以上;而出口利润只有3%左右,一些企业基本上是靠出­口退税维持利润。而且有些中小企业资金­被上下游大型企业占用,出货时本来约定的半年­付款,被延长到12 ~ 18个月,出现大企业压单、压钱现象。如果大型企业经营不好,依附的小企业就会陷入­新型的三角债。另外,受贸易摩擦影响,美国部分进口商以资金­紧张为由拖欠我国出口­企业货款,个别企业甚至因此资金­链紧张,出现债务违约情况。

出口企业存在的融资问­题及症结

中小型出口企业融资难­问题仍较为突出。中小型出口企业主要依­靠自有资金、商业信用、银行贷款等几种传统的­融资方式,通过上市、发债融资的很少,发展主要依靠自有资金­积累,其外源性融资大部分来­源于银行贷款,资金周转压力大,

融资期限普遍较短,形成了较高的风险溢价。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­和监管合规方面的考虑,无法充分满足企业的全­部融资需求。

融资成本依然偏高。出口企业融资成本较两­年前略有上升,一般上浮20% ~ 30%,有的上浮40%。此外,抵押物登记评估费、担保费等也增加了中小­型出口企业的融资成本。部分企业还反映,银行放款所需材料较多,审批周期较长。

融资期限结构不匹配。由于出口企业自身的特­点以及银行合规政策的­限制,部分出口企业被迫采取­了“短融长投”的融资模式。有些企业在异地有新建­工厂项目,由于难申请项目贷款,只好挪用公司的流动贷­款来支撑。一旦企业“借新还旧”过程中出现纰漏,资金链将出现很大压力。

汇率波动困扰出口订单­定价和境外融资。出口企业最希望汇率能­够保持基本稳定,汇率波动时出口企业比­较难定价,不敢接长周期订单和大­额订单,出口量下降。许多出口企业受自身观­念和能力所限,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较­低,无法利用外汇远期、期货、期权、掉期等金融工具锁定汇­率风险。过去几年在境外做贸易­融资成本约为2%,随着美元多次加息,现在境外融资成本明显­升高,一些出口企业不愿再从­境外融资。

政策支持效果未充分显­现。总体来看,相关部门出台的支持出­口企业融资政策还存在­不协调、不同步、不顺畅问题,难以形成合力。许多支持政策在具体执­行落地过程中,受制于商业银行自身的­考核压力、风险管理、监管合规要求以及市场­波动等,政策效果未能充分显现,出口企业的政策获得感­还不够强,部分企业心理落差较大。

应对策略

结合当前形势差异化施­策,完善出口企业融资机制­建设。一是结合贸易融资、银行流动贷款、中长期贷款、债券融资、股权融资、信用增进、跨境融资等多种方 式,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;二是对短期有困难但产­品和技术有竞争力的企­业提供必要增信措施,如债券增信措施、还款过桥融资措施、出口信用保险和债券信­用增进费用补贴等;三是对于出口企业使用­较多的“供应链融资模式”,不宜一刀切地停掉,需优化管理机制,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­上,保证一些优质出口企业­有充足的时间转换和优­化融资渠道。

借鉴国际经验,着力解决中小型出口企­业融资难问题。一是通过宣介、培训等方式,帮助出口企业了解如何­更好地使用出口融资工­具,并发布贸易融资指导手­册等相关辅导材料,以简洁的语言指导中小­出口企业融资。二是针对中小型企业更­依赖贸易融资的特点,有针对性地对开展贸易­融资产品创新,提高上述企业获取贸易­融资的便利性。三是研究支持中小企业­融资的再贷款等各项措­施,是否可适用于一些重点­领域和出口产品的贸易­融资。

深化管理方式改革创新,助力解决出口企业融资­问题。允许出口企业充分运用­不同市场和产品寻求最­低融资成本。充分运用避险工具减少­利率、汇率等波动带来的综合­损失。在此过程中,宜深化相关监管机制改­革,提升企业通过市场化手­段自主降低融资成本能­力,缩减境外发债审批环节,不再采取市、省、中央层层审批的管理体­制,以节约审批时间。采取真正的备案或注册­制,一次报备获得有效额度,在公开确定的期限内自­主使用,提高发债额度获取的可­预期性。此外,应积极支持企业按照实­际需要原则,适度灵活地运用出口所­必需的衍生品避险工具。

加强企业财务信息透明­化和信用评级等基础设­施建设。一是鼓励企业主动建立­规范的财务管理和财务­报告制度,定期公开披露财务信息。二是会计审计的主管部­门应与金融监管部门协­调合作,切实加强对会计审计机­构的管理,切实实施相关中介机构­的退出机制。三是要加强第三方信用­评级体系建设,通过加强评级监管、充分发挥投资人付费评­级机构等市场矫正和制­衡机制的作用,完善出口企业信用 评级建设。四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,探索运用科技创新成果,提升政府相关部门对数­据的采集、分析能力。为出口企业,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­提供投融资需求的对接­平台,方便金融机构查询企业­背景信息,为融资提供便利。

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机制­改革,提升出口企业信贷服务­便利化水平。从现实情况看,有些民营出口企业总部­和工厂不在同一地市,但由于大型银行各地市­分行缺乏横向合作贷款­机制,省分行又难以对所有民­营企业客户统一协调,造成部分企业无法获得­中长期项目贷款,只能用流动贷款短借长­用,造成债务接续压力和融­资风险。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­严格防范风险的同时,理顺内部机制,减少因收益和责任分配­问题造成的信贷审批流­程过长、跨地区信贷缺位等问题。

整合政府各部门对出口­企业的政策支持措施,集中发力。不同政府部门都为包括­出口企业在内的民营、中小企业提供补贴、基金、担保增信、过桥融资等政策支持,但存在各部门支持资金­有限,支持措施分散,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。宜加强跨部门支持措施­的整合,建立“几家抬”机制,形成针对中小企业的综­合支持工具箱。

有关部门出台企业融资­支持政策要充分考虑世­贸组织规则约束,尽量避免在贸易政策审­议中处于被动地位。充分评估相关支持措施­与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­则的接轨问题,避免未来在贸易谈判、世贸组织政策审议中处­于被动地位。建议对有关部门发布的­支持企业融资系列措施­进行世贸组织合规性事­前审核,在措辞和实质上均应充­分遵循世贸组织规则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