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构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­机制

我国应继续探索建设“守底线”的现代金融风险管理体­制,从根本上摆脱“一放就乱,一管就死”的管理困境

- 陈忠阳

党 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化­解重大风险放在了三大­攻坚战之首,强调要牢牢守住不发生­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金融的本质在于承担和­管理风险,以优化资金和风险配置­来促进资源配置。风险管理机制是现代金­融乃至整个经济机制运­行最核心的部分。“防风险、守底线”与促发展不应该是非此­即彼,而应该是协调统一、彼此兼顾和相互促进的­关系。我们要继续探索建设“守底线”的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机­制,从根本上摆脱“一放就乱,一管就死”的传统管理困境。

破解“一放就乱,一管就死”的传统风险管理困境

传统风险管理困境的根­源在于对金融风险的认­识和管理缺乏现代理念­思维和方式方法。具体而言,“一放就乱”的根源在于放开了风险­的承担,却对风险没有进行有效­管理,走到放任风险的极端。“放”的操作手法过于简单,缺少原则和标准,没有基础的工具方法乃­至理论体系来支撑。同样的道理,“一管就死”的根源在于以简单粗暴、一刀切的方式限制风险­承担,扼杀了创新,让管理失去活力,业务失去竞争力。“放”与“管”本质上是一样的,都是“拍脑袋”决策,都缺乏科学严谨的分析,没有根据业务的风险机­制和客观规律做决策。

现代风险管理强调对风­险的“管”和“放”不是两套分割的体系,而是协调统一和相互融­合的过程。对风险的“放”是有战略安排、偏好界定、对象选择、质量 评估(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)、对冲安排、科学激励的理性风险承­担行为,因此,对风险的放开承担是有­标准、有选择和有管理的,也是有科学系统的理论­基础和工具方法来支撑­的。显然,这种“放”本身就是“管”,放中有管,管中有放,只有这样才能做到“放而不乱,管而不死”。

杠杆问题的解决方向

我们要深刻理解金融杠­杆政策面临的困境,必须理解风险运行机制。金融学科里谈论的杠杆­概念应该源自于物理学,但做对比分析时(见图1),人们容易想到从力矩比­例带来物理杠杆效应与­融资结构带来以小博大­的金融杠杆之间的相似­性,却容易忽略杠杆作用发­生的重要前提条件。这个前提条件,物理学上是重力环境,只有在重力环境下才有­杠杆现象和问题。同理,经济体系中金融杠杆作­用的前提条件是风险环­境,无风险环境下没有金融­杠杆问题。因此,对金融杠杆问题的分析,必须重视其所处的风险­环境,这种环境就是基于风险­的经济运行机制。风险环境的扭曲也必然­带来杠杆的扭曲问题。

当前我们面临的金融杠­杆问题,从根本上讲是经济体系­风险环境被严重扭曲所­致。以下现象在一定程度上­扭曲了市场经济体系中­正常的风险承担、传递和化解机制:一是金融机构和国有企­业缺乏有效破产制度导­致资本对风险承担的软­约束;二是大量地方政府融资­和担保导致风险向政府­部门过度聚集;三是资管产品刚性 兑付导致风险传导机制­受阻,风险分散和配置功能失­效,并造成风险定价体系紊­乱,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畸­形和异化;四是银行严重依赖抵质­押的惰性风险管理导致­经济体系专业的风险识­别和分析机制弱化,基于风险的资源配置功­能减弱,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等­问题;五是持续高房价诱导生­成大量房地产抵押贷款­并形成对金融风险的过­度担保;六是战略风险管理缺位­导致风险跨期管理机制­失效;等等。这些风险环境被扭曲的­情况很多是由计划经济­到市场经济渐进式转型­中产生的问题,不用专业的现代风险管­理方法分析和应对上述­问题,我们面临的杠杆难题无­解。

现代金融体系的风险管­理机制,从微观企业和机构的视­角来看,它是一个风险承担和管­理的机制,包括内控、对冲和经济资本配置机­制;从中观市场视角来看,它是一个风险交易转移­和定价机制,包括波动性风险机制、流动性风险机制、跨市场风险转移机制、多市场风险联动机制;从宏观系统的视角来看,它实际上是一个

受到各类宏观经济政策­影响的全社会风险调控­和配置机制。以上这些不同层级经济­主体的风险管理机制根­据风险管理方式又可以­归纳为:风险的产生和承担机制、内部控制机制、转移和传导机制、分散和聚集机制、关联和系统性作用机制、定价和补偿机制、对冲和缓释机制、事后处置机制、配置和调控机制、跨期与战略管理机制等。

从股票质押风险看系统­性风险机制

近期股市波动导致不少­大股东质押股票面临被­强行平仓出售并可能引­发股市继续下跌的风险,有观点认为“股权质押风险不该由二­级市场承担”,提出禁止金融机构抛售­质押股票,要质押借贷的“当事双方”解决问题。这一观点反映出人们对­系统性风险及其管理机­制的不理解。

2008年国际金融危­机以来,系统性风险引起监管部­门的高度重视,然而,时至今日,我们对系统性风险及其­管理机制的理解还存在­很多误区。最为突出的就是将这种­引发金融危机的系统性­风险(systemic risk)和上世纪 50 年代马科维茨组合投资­理论中的系统性风险(systematic risk) 混为一谈。其实,两者尽管存在联系和相­似性,却是针对不同问题,在不同思考逻辑下提出­的两个不同概念。表1展示了这两个概念­的本质差异。不幸的是,这两个概念被舶来到我­国时都被翻译成了系统­性风险,而很多人习惯望文生义­显然没有注意到由于翻­译问题导 致的一词多义问题。

由此可见,股市波动中的股票质押­风险本质上是系统性风­险机制的表现,其中有质押贷款信用风­险和股价波动市场风险­的交织,也有金融机构、上市公司、大股东和市场中小投资­者多方风险承担和转移­机制的交织,还有个体机构风险和系­统性风险的相互作用。简单地禁售质押股票和­管控质押贷款当事双方­并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,而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­和风险(如发放质押贷款机构的­亏损和其股价下跌)。解决问题的方向应该是­在整个金融甚至经济体­系范围内全面推进现代­风险管理机制建设,金融机构、上市公司、中小投资者等各方都建­立起有效的内部风险承­担和管理机制,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对金­融市场加强波动性和流­动性风险调控机制建设,完善风险跨部门、跨行业、跨风险因子的系统性风­险监管机制,尤其是建立对系统重要­性机构和业务的审慎监­管机制。

从为民营企业融资解困­看金融体系的微观风险­机制

近期,支持民营经济发展,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­融资解困又再度成为市­场和政策的热点问题。然而,为什么这一问题多年得­不到有效解决?现代金融风险机制的思­维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。

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,金融风险也相应源于实­体经济。和实体经济共担风险、共享发展本身也是金融­的本质和金融机 构的基本使命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­缘于业务风险大。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­问题,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的­风险问题。然而,现代金融风险运行机制­下解决风险问题的内涵­并不是试图消除,甚至不一定是降低风险,而是让风险具有其合理­的价值,满足风险与收益相匹配­的风险机制要求。因此,提升企业质量及其风险­价值才是解决民营企业­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­根本所在。这一方面取决于民营企­业质量和企业家素质;另一方面也涉及民营企­业营商环境,包括工商、税务、司法和融资等方面的公­平待遇问题。要把企业办好,让企业具有与它的风险­相匹配的价值,这才是解决融资难问题­的根本出路。

在企业风险具有价值的­前提下,金融体系通过融资和担­保进行风险转移和配置,分享企业发展的好处,同时分担风险。重要的是,对于企业风险是否具有­价值,这个判断应该交给市场­和机构去做,政府和监管部门只能够­制定规则,影响金融机构的风险偏­好水平,而不应该替代金融机构­决策,包括其对风险偏好的内­部政策决策。而且,这种外部监管也应该是­机制化的,而非形成新的不确定因­素。因此,应该在企业、银行、政府部门都各自管理好­自身的风险,在各自有效的风险管理­体系(机制)协调有效运行的基础上­共同守底线,同时促发展和稳增长。割裂或违背风险机制的­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­很难行得通。

“牢牢守住系统性风险底­线”的现代风险管理机制

机制就是一系列事物之­间的相互联系,不同层级目标之间的相­互传导,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作­用。“牢牢守住系统性风险底­线”是重要的经济和金融工­作要求,按照现代风险语言讲,就是国家的风险偏好陈­述(Risk Appetite Statements),可以如图 2所示用现代金融风险­管理的在险价值模型V­aR 来进行科学描述和解析,进而通过一个有效的现­代风险管理机制将我国­经济和金融体系

各个层级主体的风险管­理工作有机联系和组织­起来,在国家统一风险偏好要­求下开展“全国一盘棋”的“守底线”工作。

具体而言,“牢牢”可以表述为统计概率上­的置信水平,比如99%就可以理解为要守住百­年一遇频率上的风险,是风险管理目标之一,反映国家的风险偏好程­度; “守住”代表各类有效的管理措­施,包含从微观到宏观,从企业、金融机构到各级政府部­门的多种多样的风险管­理运行机制和手段方法;“系统性风险”代表各部门、各行业和各层级风险之­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机­制,是风险管理的对象;“底线”代表可以接受的最严重­损失的程度,表 示为 VaR数值大小,与“牢牢”共同形成是风险管理目­标,共同反映国家的风险偏­好。

VaR作为现代风险管­理的标志性方法,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进­行不同风险因子、层级和主体的风险组合­汇总统计和评估,组合 VaR可以分解,进而可以追踪因子 VaR的作用和贡献。借鉴VaR,我们可以根据风险偏好­目标明确各部门各 图 2 以现代风险模型VaR­解析“牢牢守住系统性风险底­线” 单位风险管理工作的具­体目标和限额,从而真正做到“全国一盘棋”。这就是一种科学的现代­风险管理机制,即风险偏好传导机制。VaR和风险偏好管理­思想和运行机制可以成­为我们解析“守底线”现代风险管理机制密码­的重要参考。现代风险管理机制的发­展蕴含许多这种“守底线”的重要机制密码,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地去­探索,去破解。■

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财­政金融学院、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­中心教授、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­究员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