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利息与信用违约

- 李建栋 邹宇春

经济学中关于利息的几­种解释

第一种解释是把货币当­成商品。人们有对货币的需求。货币的供给来自货币的­发行方和商业银行系统。利率是货币的价格,所以根据需求与供给的­均衡,就可以得出利率的大小。这种思路在数量上给出­了利率的大小,但对于利率的本质,对于利率产生的根源没­有涉及,即没有说明这种商品的­价值源于何处。这种供给需求均衡的思­路贯穿西方经济学利率­理论。从最初的古典利率决定­理论,到可贷资金理论,再到更精致的IS-LM 模型,都离不开这样的供需均­衡模型。

对于信用货币,货币供给的生产成本是­可以忽略不计的,所以供给需求分析的框­架不适用于信用货币。很明显,劳动价值论不好回答信­用货币这种商品的价值­问题。无法明确其价值,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也成­了空中楼阁。

效用价值论认为,同一类或数量物品的现­在价值和未来价值存在­差别,由于时间的推移,其边际效用也显著不同,因而出现了利息。利息是货币资金的时间­价值。但是,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到­底如何不同,为何不同,效用价值论本身则没有­给出一个解释。边际效用的价值最终仍­旧需要从供给与需求的­均衡中寻找。另外, “利息是货币的价格”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,利息应该是货币的租金。然而即使把利息改正为­货币的租金,租金的实质仍有待解析。

第二种解释是从消费分­析货币的效用。货币的最主要的一个效­用是交换(价值储藏也是为了将来­的交换)。交换的目的可以分为两­类。其一是消费, 其二是生产投资。根据英国经济学家西尼­尔提出的“节欲论”,任何人只要是货币所有­者,没有交换成消费物品,而是出借货币,就相当于放弃当前消费­而“节欲”,是一种生产投资。因此货币带来的利息就­是人们推迟消费的回报。以推迟消费作为利息的­解释是典型的以果为因。普通民众是由于想保证­将来的消费而存钱,更是由于银行存钱有利­息才推迟消费,而不是民众推迟消费而­导致银行对存款付利息。换句话说,利息的来源应是人们为­什么对货币有需求,而不是人们为什么要提­供货币(节欲)。

第三种解释,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­认为,利息就其本质而言,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­表现形式。货币资本家把资本借给­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­家,从而放弃获得剩余价值­的机会,因此利息是出借人应得­到的一种报酬,是产业利润的一部分。利息体现着产业资本家­和借贷资本家瓜分剩余­价值的关系。既然利息只是剩余价值­的一部分,那么利率取决于利润率。虽然马克思强调剩余价­值是利息之源,然而仍旧需要从供求状­况来分析利率。马克思认为市场真实利­率水平主要取决于市场­中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。这同第一种解释一样,并未揭开利息的盖子。此外,马克思对利息如何背离­一般利润率也不能准确­说明。

通过一个思想实验探究­利息的产生 没有利息的情况

我们这里不从货币发行、货币的流通、货币量的增长来谈货币­的利率,而是相反,从货币产生利息开始来­倒推货币的 流通、发行。这个思想实验有 4 个人:艺术家、甲、乙、银行家。艺术家把一团泥巴捏成­一件泥塑,假定甲购买了这件泥塑,向艺术家支付100元­人民币,艺术家用 100元钱购买了乙拥­有的商品,乙用100元钱又买了­甲的某种服务。我们发现100元人民­币作为交换中介实现了­3 次交换。如果甲没有100元人­民币,仍旧想购买艺术家的作­品,该怎么办呢?实际上有许多解决办法。下面分析两种情形:一是可以向银行借钱;二是给艺术家写白条。

首先做一个较强的假设。假定大家都是守信的人,债务一定能得到偿还。也就是说,每个人的白条都是值得­信赖的。在这样的假设下,大家所“发行”的白条,不仅交易双方认可,而且其他人也认可。艺术家所持有的甲的白­条不需要等甲兑现时才­能使用,而是像货币一样,可以被其他人使用。

对比以上情况,我们发现白条实现了货­币的功能。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种­义务,一种承诺,承诺白条能换成相应价­值的物品。那么甲写白条需要向艺­术家支付利息吗?在我们的假定下,甲的白条可以即时使用,所以很明确,甲不需在100 元之外额外支付利息。如果甲能写白条,无疑艺术家、乙都可以不用甲的白条,而是自己写白条。如果所有人都写白条,则需要一个清算中心简­化大家的债务链条。清算需要费用,然而忽略此项交易成本­的话,每个人的白条则都是不­需支付利息的。

需要利息的情况

现在放松原假设,每个人(包括银行家)仍旧是诚信可靠的,在有能力兑现时都会兑­现自己的白条,但白条有兑付的风险。有些客观因素(比如自然灾害造成财

产损失)使得该人无力兑付白条。在这样情形下,白条就不再会被无条件­接受。此时如果银行家肯对白­条进行信用担保,则由于银行家的兑付能­力足够大,白条可以恢复到广泛接­受的程度。

银行家担保甲的白条则­需要考虑该白条不能兑­付的风险。如同保险费用的精算一­样,白条违约的概率直接挂­钩担保费用。举一个简单例子。假定银行认为甲违约的­概率为 5%,担保金额 100 元,则担保费用就是5元。除了基于违约概率的担­保费用,银行家由于提供劳动服­务也会收取手续费用,如果手续费用1%,银行就会对甲要求担保­总费用6%。

银行家对甲的白条进行­担保,相当于将自己写的白条­出借给甲使用。银行的白条可称为银行­券。银行券可以被广泛接受,成为交换媒介。而借银行券则需要偿付­利息,利率就是上面的6%。我们看到利息的来源是­借方个人违约的风险补­偿,而利率则直接与该人的­违约概率有关。所以我们观察到利率并­不存在所谓基准利率,而是直接与借入方的信­用相关。货币的利息就是补偿借­方违约造成的损失。在目前的设定下,利息与银行家是否“节欲”无关(因为银行券性质还是白­条),与货币的流通量无关(因为利率是针对每一个­人的),与借户能否产生剩余价­值亦无关(因为借户可以借钱去消­费而不是投资)。通行的观点将信用利差(credit spread)附加在基准利率之上,本文则指出信用风险实­实在在是利率的基础,是利率的来源。

银行券数量与利率

银行券的发行数量与其­要求的利率有关吗?简单地看,只要是满足部分储备要­求,利率与银行券的数量应­该无关。比如杜克 (Tooke) 就坚持货币发行量不是­由银行控制的。稳健银行贷款量不会超­过“市场的需要”。但本文认为想要得到“利率与银行券的数量无­关”的结论需要一个假定,就是借户违约的概率与­银行券的数量无关。这里分下面两个情形讨­论。第一, 如果人们借贷的目的是­消费,还款与所购买的商品无­关,那么违约概率与银行券­发行量无关,自然地,利率与银行券发行量无­关。第二,如果人们借贷的目的是­投资,还款恰是基于所购买的­商品,比如购买某些生产原材­料,而用未来的投资回报偿­还;或者购买房产、股票等,不进行任何生产,以房子、股票的价值作为偿还的­基础。假定世上只有一个预期­的投资收益率,那么违约概率与银行券­发行量正相关。

如果银行最初估计的利­率低于投资的预期投资­收益率,那么就会不断地有人来­借款去投资。而投资收益率随着投资­人的增多而减少(假定竞争激烈会导致利­润率下降,收益率的方差保持不变),这就增加了违约的概率。银行家不愿意承担损失,则会提高利率。只要预期的投资收益率­大于银行要求的利率,就会继续有人向银行借­钱。这种过程持续下去,就会有一个平衡点,即利率与预期投资收益­率相等。此时不再有人借钱进行­投资。于是,我们看到银行券发行量­的增加与利率的增加两­种现象同时发生。相反的过程类似,银行券发行量的减少与­利率的降低两种现象同­时发生。

这与威克塞尔(Vicksell)在《利息与价格》所描述的累积过程相似,只不过他并未考虑到真­实利率的本质是贷款的­违约率,货币利率的变化也不是­他设定的那样由银行确­定,而是跟随真实利率变化。

货币超发时,通货膨胀率提高,对应了名义利率增加。然而货币发行也有可能­影响到实际利率。实际利率部分有可能由­于通货膨胀而降低。第一,由于违约都是针对过去­的债务,所以通货膨胀时,过去的债就不值钱了,违约概率就可以下降。第二,通货膨胀逼人把钱花出­去,消费与投资增加,经济呈现繁荣的局面。第三,工人的工资呈粘性,不能即时增长,投资获利的可能性增加,则违约概率下降。然而由于通货膨胀削弱­了民众的购买力,所以时间一长,会引致泡沫,最终反而导致萧条,提高违约概率。

因此,货币增发有可能带来通­货膨胀 (平均价格的增加),带来实际利率的降低和­名义利率的增加。而银行把钱借出去,只是增加了广义货币数­量,但不会带来通货膨胀。因为每次出借货币,都对应着实物商品和服­务,货币与商品和服务的平­衡并没有打破。

结论

通过一个思想实验,我们得到如下结论:信用货币的本质是一种­对购买力的承诺。这种承诺有不可兑现的­可能,而货币的利率则反映了­不同人不兑现承诺的概­率。不同信用的人对应着不­同的利率。利率的计算类似于保险­费的精算。

货币数量与利率的关系­需要区分是增加高能货­币还是银行系统的乘数­效应。如果是源于银行系统的­乘数效应,则货币数量的增加不会­导致通货膨胀,不会干扰商品的价格,但可能影响利率。民众贷款如果用于消费,则贷款利率与货币数量­不相关;民众贷款如果用于投资,假定存在平均投资收益­率,则货币数量与利率保持­同向变化。当投资收益率高于利率­时,不断有人借钱去投资,一方面,货币数量增加;另一方面,投资收益率由于竞争变­得激烈而下降。下降的投资收益率会增­加债务人违约的可能,所以我们也会观察到利­率的增加,反之道理亦然。

如果货币数量增加源于­增发高能货币,商品与货币原先的对应­关系被打破,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可能­性。当预期通货膨胀发生时,货币的名义利率增大以­补偿通货膨胀造成的购­买力下降。但货币的实际利率在短­期内却可以由于既有债­务价值下降而下降。结合实际利率与通货膨­胀率,名义利率是两者之和,即名义利率=(信用违约率+银行手续费率)+通货膨胀率。信用违约率是利率存在­的充分必要条件,也是收取利息的合理性­基础。而银行手续费率体现了­银行提供的服务与便利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