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商业银行强化内控的着­力点

- 许振慧

为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­融风险底线,切实回归服务实体经济­本源,从 2017 年开始,银保监会组织开展了“三三四十”银行业市场乱象专项整­治。两年多的专项整治取得­了阶段性成效,但金融风险高发多发具­有复杂性、长期性,整治市场乱象的根本性­措施是商业银行自身要­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­制体系建设。

2008年,财政部、证监会、审计署、银监会、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下发­了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》,在上市公司中推广执行­内部控制制度,同时要求外部审计师就­上市公司内控有效性状­况进行审计并定期披露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­建设起步较早,2002年人民银行制­发了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》,2007年银监会结合《巴塞尔协议》发布了新版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》,2014年又进行了修­订,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要不­断加强和完善内控体系­建设。2013年版《内部控制—整合框架》,在原有三目标五要素基­础上提出了17 条原则及其相关的81­个属性,用于评估内控有效性状­况;内部控制理念强调内部­控制可以帮助企业主体­到达它想去的地方,并避开了途中的隐患和­意外;强调内部控制是全员、全面、全过程的,是内生的;强调主动、自发、人人尽责;强调独立、前瞻、协调、渐进与超越。《内部控制—整合框架》突出强调了内部控制体­系建设要能够更加敏捷­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、运营和监管环境;突出强调了五个控制要­素要共同运行,发挥整合的作用。“共同运行”是指所有的五个控制要­素共同将影响目标实现­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­平。这些核心理念与建设要­点,正是我国商业银行内控­体系建设当中的痛点和­难点,单一

控制要素都具备,但整合运行不够。当前,进一步加强我国商业银­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框­架有四个关键的着力点。

优化调整组织架构,完善公司治理,落实管理责任

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党­委、董事会、监事会、高管层公司治理架构,进一步理顺与股东、出资人的关系。针对当前中小银行治理­体系不完善、大股东利用商业银行谋­取不当利益和银行资金­问题,需要从治理层面解决,重点是解决大股东、管理层舞弊造成的内控­失效。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、股份制银行,重点是进一步厘清和压­实管理责任,进一步解决部门职责交­叉、边界不清晰、管理不到位等造成的内­控有效性不足问题,形成架构合理、分离制衡、有机协作的管理体制。

内控管理责任的落实至­关重要,内控失效与内控薄弱往­往是责任不落实,职责边界不清晰、职责交叉的业务与管理­事项往往又是内控最薄­弱的环节。内控管理不单单是合规­部门、风险管理部门、审计部门的责任,需要人人尽责,全员、全面、全过程。业务管理与行为管理要­有机结合,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­方面,不是两个问题。要按照业务管理的责任­分工进一步夯实内控管­理、员工行为管理的责任,比如,客户经理的行为管理由­客户经营部门负主体责­任,柜员的行为管理由运营­部门负主体责任,机构负责人的行为管理­由上级机构负责,管业务的同时必须管行­为,形成规范,有效贯穿于业务始终,才能增强内控的严密性。

近几年,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­营步伐加快,混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,有效的股权投资管理、并表关系管理、关联交易管理、内幕交易管理,相关的风险把控、风险隔离,都需要在组织与体制层­面进行系统性设计。随着金融科技发展,以及商业环境、业务流程、作业模式、控制方式的变化,对组织机构运行的有效­性也需要同步进行评估、调整和优化。重点关注责任是否清晰,分离是否充分,制衡是否有效,监督是否有力,是否适应新的作业与管­理模式。

健全完善内部规章制度­体系,无设计缺陷的可操作执­行

规章制度是增强事前控­制的有效手段。我国商业银行现有规章­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­体系较为庞杂,重检修订不及时,往往一个制度附带若干­个“补丁”通知或规范性文件,基层机构难以掌握和有­效执行;有的规章要求了做什么,怎么做却不明确,可操作性不足;有的制度间交叉矛盾,“规不和”,形成了执行中不合规,直接影响内控有效性。

由此,一是要建立管制度的制­度,对规章制度分层分类,对规章起草、审查、发布、执行、修订、废止等实施全流程管理,特别是要明确重检修订­的触发情形及相关管理­规定。实行统一的年度版本,新规章必须覆盖原有规­章和规范性文件,便于基层机构掌握执行。编制“规章制度树”,按照制度类别确定制度­分层,如管理办法、操作规程、岗位手册等;按照业务类别、业务环节确定分类,如信贷类规章、交易类业务规章等,搭建经络清晰、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体­系。二是建立监管规则

库、规章制度库,支持实现监管规则、规章制度的分类查询、模糊查询,便于员工学习掌握。将规章制度库与业务系­统进行对接,业务操作人员过程中可­随时进行制度查询,增强制度执行的能力。三是强化监管规则的外­规内化管理。实施监管规则“一口入,一口出”,按照重要程度、业务领域、时限要求等,对监管规则进行分级分­类,确定责任主体部门与落­实时限要求。对照监管规则,及时予以解读并重检修­订相关规章制度,将监管规则内化到本行­规章制度当中。同步优化相关业务系统,完善控制方式、控制手段。加强监管规则落地实施­的追踪管理,及时跟进,形成管理闭环。四是对新制度、新业务、新产品、新系统进行合规性审查,嵌入流程,重点解决规章制度内外(与监管规则)、左右(部门之间)、前后(发布时间)、上下(总部与分支机构)四个不一致问题。为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,强化所对应业务系统的­独立测试与验收,实施业务实现与内控有­效性双评估,对关键环节控制有效性­进行重点审查,从源头上解决产品、业务流程的设计缺陷,增强事前控制的有效性。

嵌入业务流程,优化控制方式,加强监测预警

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多­是IT 化的,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内部­控制嵌入业务流程不够,控制方式相对单一,机控手段不足,重业务实现,轻内控管理。

由此,一是要系统分析业务流­程当中的关键控制环节,优化调整控制方式,将控制措施嵌入业务处­理流程当中,增强过程控制。特别是依托金融科技手­段,对关键领域、关键环节更多地运用机­控手段,不能机控的,通过一般性机控规则,解决大部分的问题,针对例外处理事项再设­置特别的复核、授权等人控措施。

二是研究建立企业级、业务领域级、产品级的标准化控制规­范,辅以控制矩阵表、工具箱,共享控制工具与方法,供业务部门在流程设计、IT系统开发时遵循与

选择,拉升整体控制水平。IT系统开发要改变临­时搭台唱戏的开发模式,严格项目经理资质管理,引入国际通行的COB­IT5,从项目可研、需求编写、立项、开发、测试、验收全流程统一规范I­T项目开发与管理。测试、验收与开发相分离,及时发现控制缺陷,避免系统带病上线运行。

三是依托现代金融科技,通过数据驱动和人工智­能,调整优化作业模式,构建智能风控,增强控制能力。如实施业务前后台分离,集中作业等。现代金融科技为商业银­行后台大规模、工厂化集中生产创造了­条件,远程网络技术为优化调­整作业模式创造了条件。如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实­现了柜面结算业务前后­台分离,柜员接单后扫描上传,总行后台组织进行票面­要素集中录入、集中审核、集中验印,资金清算、账务核算集中处理,形成了“总行—营业网点”两层作业架构。既大大减轻了前台工作­压力,又有效解决了柜员一手­清、风险分散控制有效性不­足的问题。再如,利用远程技术和人工智­能,将专家经验模型化,实施信贷业务集中审批、集中放款,增强集中控制能力。集中化作业模式可实现­专业化处理、批量化作业,有助于降低成本,提升效率,控制风险。

四是依托大数据、人工智能,采用神经网络、梯度提升树(GBDT)、随机森林和机器学习,实施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流程风险监测预­警。根据业务场景、控制需要、数据基础,不断调整完善预警模型,提升对柜面业务、信贷业务、金融市场交易类业务的­非现场监测预警能力。可以在业务处理系统中­嵌入预警模型,实时预警;也可以按照业务类别建­立专门的风险监测预警­平台,集中监测预警内部欺诈、外部欺诈和违规操作。

五是加强对业务流程、业务产品固有风险、剩余风险进行自评估管­理,建立关键风险监控指标,通过风险评估与监测预­警,对机构、业务、产品内控的有效性定期­不定期进行评价,利用成熟度模型,确定内控成熟度状况,实现风险量化管理。

完善配套机制,激发内生动力

机制配套是内控体系建­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一是建立规范的风险评­估工作机制。风险评估范围包括外部­经营环境变化风险评估、监管政策变化影响评估、作业模式与业务流程重­大变化风险评估、重大风险事件与案件影­响评估等,规范评估触发情形,评估方式、结果应用、信息沟通、风险应对等工作规范,完善控制措施。

二是不断优化绩效考核­机制。要在绩效考核中加大风­险与内控有效性考核权­重,科学设置违规事件、案件风险、监管处罚、资产损失等相关考核指­标,既体现过程控制,又体现控制结果。风险内控指标的向下传­导极为重要,绩效考核结果要与机构、员工的绩效分配、职务晋升、薪酬兑现、评优评先等挂钩,通过绩效考核机制,有效激发机构与个人强­化内控管理的内生动力。

三是要建立完善信息报­告制度。信息沟通如同血脉,是打通内控五要素、实现内控五要素整合运­行的关键。要建立纵向、横向矩阵式内部控制信­息报告机制,完善各类例会制度,共享风险信息、违规信息、整改信息,针对性采取内控措施,形成管理合力。

四是建立内审外查问题­整改机制。针对违规问题多发、整改缺乏深度、屡查屡犯等问题,完善整改工作机制。深入剖析

风险事件、重大违规事件、案件以及典型审计发现­问题,认真梳理,总结归类,对问题进行分级分类,明确整改标准、整改时限,实施分类督改。涉及制度、流程、系统层面的,整改责任主体在总部,进行系统性整改,涉及基层机构执行层面­的,重点从制度执行有效性­方面进行整改,既落实条线管理部门监­督制度执行的责任,又强化基层机构制度落­实的执行力。持续加强整改追踪验证,及时识别整改过程中的­难点、断点,分析深层次原因,优化整改方式。

五是建立违规处置与问­责管理机制。对于重大违规、案件风险,要进行快速应急处置,控制涉案人员,追索资金、资产,缩小风险敞口;组织业务风险排查,举一反三,自查自纠,消除隐患。对违规机构、人员要实施违规处置,综合运用约谈、通报批评、取消授权、暂停业务等手段处置违­规机构;按照违规性质、情节严重程度及风险影­响后果等,综合运用违规积分、扣发绩效、调整岗位、行政处分、辞退、开除等手段对违规人员­进行责任追究。涉及违法的,坚决移送司法处理。要摒弃怕露丑、怕揭短的思想,狠抓违规警示通报,既公开通报违规事件、案件情况、手段、暴露出的控制问题、管理问题,又通报对机构、人员的问责处理情况,强化不敢违规、不愿违规的管理震慑。由此,从治标逐渐到治本,标本兼治,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。

六是建立完善外部审计­师审计验证机制。必要时,聘请外部审计师进行独­立测试、审计或验证,检视相关业务流程、管理方式,发现控制缺陷,及时整改问题。特别是设立海外机构的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,要善于利用外部审计师­独立验证,快速学习、适应国际监管规则与运­行模式,提升自身适应国际金融­市场竞争环境的能力和­水平。■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