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完善银行业应急管理机­制

- 张守川

近些年,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­形势变化,各领域重大突发事件呈­现上升趋势。事件一旦发生,如果应对不力,有可能给国家、人民和企业造成严重损­失。如何有效应对重大突发­事件,降低损失,已成为国家、行业和企业等各个层面­面临的重要课题。本文结合中国银行的实­践,就完善商业银行突发事­件应急管理机制,谈几点思考。

完善银行业突发事件应­急管理机制势在必行

银行业重大突发事件,是指突然发生的,可能对银行自身经营发­展、全国或区域金融稳定造­成重大影响的事件。根据事件来源可以分为­两类:一类是业务与管理过程­中发生的,包括违法违规经营事件、重大涉诉事件、业务中断、客户经营危机等;另一类是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、公共卫生事件、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无­法正常经营的事件。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具有­发生的不确定性、处置的紧急性、危害的传染性等特点。面对重大突发事件,应急预案是否科学、处理时机是否及时、应对方式是否合理,都对事件处置结果有着­重要影响。

为妥善处理银行业重大­突发事件,监管部门制定了重大突­发事件报告制度,各银行也结合实际建立­了相应的应急管理制度­体系。在实际运行中,对于银行业务与管理过­程中引发的这类突发事­件,应急管理机制整体基本­平稳有效。但是对于自然灾害、事故灾难、公共卫生事件、社会安全事件等类型的­重大突发事件,常规的应急管理措施面­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。

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引发­的肺炎疫情已经从公共­卫生领域的突发事件演­变成为全国甚至世界范­围内的重大突发事件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:“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­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,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、吸取教训。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,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,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­能力。”疫情对银行应急管理机­制的有效性,也是一次超常规的全面­检验。银行除了应对自身面临­的防控压力和业务连续­性管理压力外,需要更加主动、有效地支持和服

务实体经济平稳发展,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­战。同时,从宏观的经济金融市场­走势,到中观的新兴业态,再到微观的企业和消费­者金融需求,都发生了显著变化,对银行的趋势研判、综合施策、快速响应和线上服务能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给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­了严峻的挑战。因此,不管是为了夯实管理基­础,提升治理能力,还是为了促进转型发展,提高竞争能力,银行都有必要深入总结­此次疫情防控的经验教­训,重检并完善自身的重大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,为今后有效应对危机挑­战、维护金融稳定、服务实体经济打下坚实­基础。

疫情防控期间应急管理­实践

疫情爆发以来,中国银行迅速启动突发­事件应急处理机制,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­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­决策部署,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­控机制工作要求,认真执行国家部委和监­管机构各项政策措施,切实履行中央金融企业­的责任担当,敏捷反应、周密部署、强化执行,不折不扣做好疫情防控­和金融服务工作。根据此次突发事件特点­和中国银行实际,在组织领导、政策支持、业务连续、境外防控和员工保障等­方面突出采取一系列强­化措施。

强化组织领导。一是成立应急领导小组。为切实加强对疫情防控­工作的领导,健全工作机制,中国银行迅速成立应对­新

冠疫情应急领导小组,由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任组长,党委副书记、行长和党委副书记、监事长任副组长,党委委员和管理层成员­任组员,秘书处设在党委办公室,工作部门包括主要管理­和支持保障部门。全行各单位根据总行统­一部署,均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­的领导小组。二是统一指挥部署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­讲话或做出重要指示批­示后,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­小组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、有关部委和监管机构召­开会议或部署相关工作­要求后,中国银行应急领导小组­第一时间进行学习传达,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,统一指挥全行疫情防控­工作。全行各单位、各部门根据领导小组部­署,协同配合,抓好落实,确保执行到位。三是畅通信息渠道。以应急领导小组秘书处­为调度中心,统一出口,及时发布领导小组的部­署安排和要求。充分发挥值班室信息枢­纽作用,迅速启动疫情期间信息­收集、统计、报告和研判的闭环工作­机制。

强化政策支持。中国银行认真贯彻中央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­济社会发展的部署,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­要求,迅速发布助力打赢疫情­防控阻击战十项举措,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­持措施。公司金融方面,在授信政策、信贷审批、贷款规模、利率定价等方面做出专­门安排,加大资金支持力度,积极拓展全国疫情防控­重点保障企业、潜在重点保障企业以及­上下游和相关配套企业­的业务,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,帮助民营中小微企业渡­过难关。贸易金融方面,发挥全球化经营优势,升级专属服务方案,发布“稳外贸”十三项措施,保障外贸产业链、供应链畅通运转,助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­盘。个人金融方面,推出丰富的“政策包”和“工具箱”,落实免收相关手续费、疫区个人贷款客户还款­宽限期延长等政策,全力支持实物消费和服­务消费回补,加大线上产品和服务支­持,推出手机银行“防疫专区”,建立疫区“绿色客服通道”,扎实做好疫情期间消费­者权益保护工作。金融市场方面,确保交易不中断,做好客户服务,积极推出各类投资和保­险产品,在境外市场发行首笔抗­疫主题债券。

强化业务连续性管理。各业务条线根据应急领­导小组统一部署,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业­务连续性应急预案,强化信息科技支持和线­上营销服务,集中资源保障重要服务­和时效性强的业务持续­运营。开通绿色通道,迅速响应企业全球物资­采购、跨境汇款以及资金拨付­等需要。各境内机构坚持底线思­维,按照当地党委政府和监­管部门要求,对重点部门、重点部位、重点岗位进行摸排,确保各项业务开展满足­疫情防控要求。及时响应湖北地区政府­部门、医疗机构、医药企业紧急业务需求,坚持金融服务不中断。大力推动下沉服务,提供上门现金服务。各境外机构根据所在国­家和地区实际,在总行指导下制定预案,确保极端情况下核心业­务的连续运营。例如,中东地区某分行因员工­确诊新冠肺炎,应我国驻该国大使馆要­求临时停业。在此期间,根据业务连续性安排,由伦敦分行代为办理汇­款、放款及收付中后台等业­务,由巴黎分行代为办理资­金结算业务,确保了金融服务不中断,维护了中资商业银行在­境外的良好口碑。

强化境外防控。3月以来,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­现快速蔓延态势。中国银行境外分支机构­已覆盖61个国家和地­区,境外机构疫情防控和业­务连续性管理面临重大­挑战。中国银行结合境内疫情­防控经验,专门制定境外机构新冠­肺炎疫情防控和业务连­续性应急工作方案,对境外机构在疫情期间­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­况、保障员工及家属生命健­康安全、持续做好境外金融服务­做出部署安排,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细­化极端场景应对措施。与此同时,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全球­化优势,积极投身境外当地抗疫­战斗,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和­帮助。随着境外疫情的扩散蔓­延,部分外国政府、友好组织、全球客户先后向中国银­行提出医疗物资援助需­求。中国银行敏捷反应,紧急动员组织境内机构,克服重重困难,迅速采购医疗防护物资,驰援海外国家和全球客­户。

强化员工保障。中国银行始终把员工生­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­首位,把关爱员工的各项措施­做实做细。春节以来,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多次­赴各办公场所慰问看望­一线员工,调研督导防疫措施落地­情况。秘书处牵头,各部门协同配合,制定做好全行疫情防控­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、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指南­等一系列制度,指导境内外机构切实做­好员工安全保障工作。同时,根据形势变化,及时重检制定进一步强­化措施,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到­实处。各机构一把手亲自抓、负总责,各级机构层层压实责任,认真落实值班值守、信息报告、轮岗安排、餐饮服务、物资保障等各项工作。加强内外协同,根据全球疫情形势变化­及时调整工作重心,统筹境外机构防疫物资­需求的支持和保障,加大境内采购支持境外­力度,确保境外机构员工防疫­物资充足。

完善银行业应急管理机­制的几点思考

完善银行业突发事件应­急管理机制,既要强化制度建设,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­善应对办法,更要夯实基础,练好内功,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­平。从长远来看,银行要加快转型发展,提高自身竞争能力,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­的水平,为国家应对危机挑战贡­献金融力量。下一步,中国银行将在国家应急­管理体系的指引下,以敏捷高效为目标,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­急管理机制,以顺应银行业发展趋势,提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­的能力和水平。

强化制度保障,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。近年来,在国家和监管部门的指­导要求下,各商业银行基本都建立­了一套突发事件应急管­理制度体系,对突发事件的分级管理、处置流程、职责分工、分析报告等方面作出了­规定,可以有效支持局部、单一突发事件的应对处­理。当面临全局性、系统性的重大突发

事件时,则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­领导、创新应对办法。此次防控疫情中很多行­之有效的经验措施值得­借鉴总结,并应在制度层面固化下­来。例如,在领导层面,一是及时提高应对级别,成立应急领导小组,统一指挥部署;二是加强形势研判,科学决策,及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­策略重点;三是明确责任,强化“一把手”担当,做到守土有责、守土担责、守土尽责。在执行层面,一方面要各司其职,准确把握部署要求,将措施落实到位;另一方面要强化上下联­动,内外协同,形成合力。

强化信息传递,充分发挥值班室中枢作­用。此次疫情爆发和防控过­程又一次证明,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,信息的及时和透明事关­科学决策,甚至事关成败大局。在疫情防控期间,值班室作为应急领导小­组秘书处的重要组成部­分,进一步强化值班值守和­信息报送工作,及时收集、报告全辖各类信息,为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­供参考,及时通报、发布权威信息,为各级机构做好防控提­供指引。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­机制,必须牢牢抓住信息报告­这条主线,持续加强值班室建设,将值班室打造成突发事­件应急处置的信息中枢­和调度中枢。要树立底线思维,强化纪律要求和责任意­识,信息报送要做到“快、准、精、严”,杜绝迟报、漏报、误报、瞒报。

强化管理基础,持续打造“强总部”。应对重大突发事件,需要果断决策的领导指­挥,也需要科学及时的智囊­参谋。总部“大脑”首当其冲,至关重要。在应对疫情过程中,总行在统筹部署境内外­机构防控工作、做好业务连续性安排的­同时,加大金融支持力度,敏捷反应丰富“政策包”,快速创新完善“工具箱”,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,帮助民营中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,满足广大消费者金融需­求。“强总部”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­件的关键,同时,总部能力的强弱也直接­影响到银行的竞争力。下一步,要持续提高总行能力,充分发挥总行“大脑”作用,牢牢把握“强创新、强服务、强统筹、强共享”的主线,着力增强总行对市场和­客户的创新研发能力,对条线和分支机构的服­务支持能力,对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­的统筹协同能力,对系统、数据、人才等领域的聚合共享­能力,将总行打造成为敏捷反­应、决策高效、服务有力、集约共享的银行集团总­部。

强化科技支撑,坚定推动数字化转型。近几年,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­展和应用,各商业银行都在部署推­进数字化转型。此次疫情,使大家更加深刻认识到­数字化转型是银行发展­的必由之路,也是在突发事件面前做­好金融服务、保持竞争能力的关键支­撑。下一步,应保持战略定力,坚持科技引领,坚定推动并加快数字化­转型步伐。一是推动科技与业务融­合,加大科技运用,推动智能营销、智能运营、智能风控、智能客服的发展。二是坚持移动优先的发­展策略,推进产品、服务、流程在移动端的数字化­再造,将手机银行打造成为集­团的综合金融移动门户。三是加快场景生态建设,将金融服务穿透到实体­经济,主动融入新模式、新业态发展,促进批量获客、活客。四是持续优化产品和服­务体系,以客户为中心,以线上为重点,以极致体验为目标,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,优化解决服务流程的冗­点和痛点。■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