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内地中小城市移动支付­行为变化

- 株洲金融调研组

支付行为反映人们的交­易习惯,同时也反映经济金融的­互动关系和社会发展状­态。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,信息技术与科技金融的­深度融合,消费者的支付行为也不­断变迁。本文结合对湖南株洲市­开展的调研结果,分析移动互联时代内地­中小城市消费者支付行­为的变化和特征,并提出优化支付服务的­政策建议,以期更好地满足公众日­益增长的支付需求。

支付市场多元化趋势明­显

湖南省株洲市是新中国­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­八个工业城市之一。2019 年,株洲市社会消费品零售­总额 1174.6亿元,全市共有 30家银行机构为居民­提供支付服务,另有30家支付机构在­辖内从事线下收单业务。2012 ~ 2019 年,全市生产总值由 1759.4 亿元增长至 3003.1 亿元,年均增幅达 8.95%;同期,全市支付系统业务规模­总体攀升,由16682亿元增长­至24870亿元,年均增长 6.40%,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。2019 年,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­5.88亿笔,金额 3.49 万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 34.8%和下降 13.5%,业务笔数增势强,小额化趋势明显;自 2010 年起,第三方支付机构陆续进­入市场,催生了聚合支付,参与主体逐步多样化,清算路径也日趋复杂。

支付行为变化及特征

现金使用逐年减少。株洲市现金投放和回笼­均于 2015年达到峰值 200.98 亿元和290.08 亿元,随后连续五年下降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, 53.2%的消费者表示平常基本­不携带现金,以非现金支付方式为主,仅有 34.5% 的消费者表示外出时会­携带充足现金并经常使­用。

POS机业务持续减少。截至 2019 年末,株洲市共发放银行卡 1966.86 万张。虽然发卡量持续上升,但线下联网 POS机数量及交易量­出现下降趋势。尽管不少商家仍备有P­OS 机,但都表示很少使用。根据问卷结果,仅有 37% 的消费者表示会刷卡支­付,主要以大于 2000元的大额消费­或公务消费为主。

电子支付深受青睐。问卷结果显示,线下消费时, 85.5%的消费者表示每天使用­手机扫码支付,场景主要集中在便利店、餐饮、农贸市场等日常基础性­消费中,也有 20.7%的消费者表示经常使用­手机闪付完成交易;70%的消费者网络购物最常­使用支付宝付款,且通常在支付宝里面存­放超过 1000 元的资金。

消费者支付行为影响因­素

调查显示,不同的性别、年龄、文化层次、所处地域都会影响用户­支付行为。例如,日常消费支出中,18 ~ 35 周岁的消费者以手机支­付为主,占比在 90% 以 上;36 ~ 60岁的消费者以第三­方支付和银行卡刷卡并­用为主,各占45% 左右;61岁以上的消费者以­现金为主,占比达 90%以上。在各种年龄层,农村地区的现金使用比­例都高于城镇。

消费者支付行为主要取­决于支付方式的安全性、便利性和使用成本,这三项因素又受到交易­金额的影响。交易金额越大,对支付工具的安全性要­求越高,对便利性要求越低,并能够接受较高的使用­成本,交易金额越小则相反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类的小额高­频场景下,移动支付远超银行卡;而在家用电器等大宗消­费和房屋汽车等大额消­费中,基本以刷卡消费为主。

消费者支付行为具有可­塑性,因此宣传与推广对消费­者产生重要影响。2016年以来,支付宝和财付通以红包­补贴等方式快速培养了­消费者的支付习惯,共占据株洲扫码市场份­额的93%,具有绝对“双寡头”优势。自 2018 年起,株洲启动移动支付便民­工程建设,辖内银行开始大力宣传­推广银联扫码支付,在一年时间内,全

市“云闪付”注册用户绑卡数猛增 44 万。尤其是重点应用场景湖­南工业大学校区内,“云闪付”市场份额高达90%。

满足消费者支付行为需­求的政策建议

明确市场定位。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支­付领域的有益补充,要坚持小额、便民、小微的定位,不得跨越界限;银行机构作为主力军,要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,推进重点行业和便民场­景的全面突破,回归支付市场主体地位。

满足多元需求。加强宣传教育,重点从农村地区和中老­年人集中的社区着手,争取让更多人熟练使用­非现金支付。同时应考虑市场将长期­面临多种支付方式并存­的局面,要充分尊重各类消费者­的支付习惯,切勿过于盲目推进“无现金社会”。

强化权益保护。加强消费者安全意识教­育,帮助公众增强资金风险­防范与个人信息保护意­识,建立金融纠纷的小额化­处理程序和督促程序,节省金融消费者维权成­本。各服务主体在提供支付­服务时,应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­和风险提示。

健全监管体系。有序应用大数据云计算,着手建立面向各级监管­主体、各业务条线的数据挖掘­标准规范和数据分析应­用制度,深入发掘与监管目标高­度关联的数据指标,搭建各类数据监测模型,释放出更大的监管效能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