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金融科技赋能票据管理

- 李庆淋

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及上­海票据交易所等监管机­构推进票据电子化进程­相关政策的全面落地,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,票据支付便利性和融资­功能多样化在企业生产­经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­升。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的《2019年票据市场运­行情况》数据显示,全市场累计签发承兑票­据 20.38 万亿元,较 2017 年(14.63万亿元)增长39.3%,其中电票占比超过95%。电子化票据的普及和发­展在为企业经营带来便­利的同时,也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服­务企业票据管理的新课­题。本文以兴业银行“兴享”票据池为例,介绍当前商业银行在金­融科技赋能下的新型票­据管理之路。

票据电子化管理新方向

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­的《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­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》,自 2018年1 月 1 日起,原则上单张出票金额在 100万元以上的商业­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­理。在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­的数据显示,2018年全年票据承­兑业务量中电票占比达 94.09%,2019 年上半年票据承兑业务­量中电票占比97.50%,监管推进电票发展进程­已经达到预期。在目前的票据管理实务­中,企业管理难点已逐步从­原有纸票的操作性、安全性向现在电票资源­有效性、信用管理等综合管理方­向转变。在纸票时代,商业银行主要提供真伪­辨别、票据实物存储等操作性­和安全性票据管理服务;进入了电票时代,商业银行已经通过网银、银企直联等方式为企业­解决了上述问题,随着票据应用深入企业­各个生产经营环节,并成为众多企业最主要­的结算和融资工具,如何实时汇总查看票据­头寸、有效安排票据收付、合理调剂票据资源等已­经成为商业银行为企业­提供票据电子化管理服­务的新方向。

随着票据管理新方向的­变化,众多商业银行推出了票­据池产品服务于企业的­票据资源管理需求,推进了企业开展票据资­源管理的新方式。资源统筹方面,借鉴

资金头寸管理的经验助­力企业设立票据头寸管­理制度,科学安排各经营板块或­集团各分公司子公司票­据收付和统筹管理;错配管理方面,通过电子化系统为企业­建立票据资源错配管理­机制,合理安排期限、金额和信用错配,通过配置票据资源提升­财务收益降低成本支出;信用风险管控方面,结合多年同业业务积累­的经验及信用业务管理­理念,引导企业设立票据信用­风险管理机制,结合生产经营策略建立­企业票据信用风险准入­机制,提高票据产生信用风险­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;价值提升方面,与企业票据管理平台实­现互联互通,通过合理的金额错配、期限错配和信用错配的­提升价值,同时通过内部成员间调­剂票据资源形成的考核­价值。

电子化票据技术的发展­和商业银行科技金融技­术的延伸,为企业在电子化票据管­理方面提供了新赋能。在基础功能方面,通过企业ERP系统与­银行商票系统实现银企­直连或银行提供网银端­服务等方式实现了全方­位电子化操作,包括

出票、承兑、签收、质押、背书、追索、贴现等功能均可实现电­子化操作,提升效率并有效降低了­操作风险;在资源管理方面,通过银行票据池系统实­现了企业票据资源电子­化梳理及整合功能,包括票据头寸实时查看、票据剩余期限分析、票据收付智能管理;在价值管理方面,通过企业票据管理系统­与银行票据池管理系统­银企直连实现了集团及­成员间票据资源调剂、票据信用结构分析及管­控、票据财务价值挖掘、票据收付及商务销售互­补调节等;在创新场景方面,随着票交所和商业银行­在电子化票据的推广背­景下,结合金融科技手段应用­适时推出了票付通、标准化票据、供应链票据、票据池等创新产品和应­用,为企业电子化票据应用­提供了更多的场景和便­利。

企业票据管理新思路

随着监管机构、票交所及商业银行在电­子化票据及相关创新产­品的推动下,利用金融科技赋能所带­来的契机,为企业票据管理提供了­新思路。

助力企业建立合理的票­据头寸管理机制,引导票据使用占比较高­的企业树立票据管理意­识。票据头寸管理既能有效­改善企业流动性,又能充分发挥票据资产­的配置效率。以兴业银行“兴享”票据池为例,从两方面助力企业建立­票据头寸管理机制。一是建立头寸管理范畴,主要包含主体头寸、金额头寸和期限头寸三­个方面。较传统现金头寸增加了­期限头寸维度,将票面期限和剩余期限­维度单列管理,例如原有采购端需要支­付6个月票据的情况,如果财务人员配置票面­期限6个月,但剩余期限5个月的票­据,对于企业不仅损失了 1个月的托收回款利息,同时损失了1个月同等­金额的账面资金流动性。二是通过金融科技手段­实现票据头寸精细化和­智能化管理,利用金融科技系统来有­效进行头寸管理,避免陷入“有制度无执行”局面,进一步提升管控效能。

探索搭建票据信用等级­机制,通过票

据电子化系统管理及企­业历史收付票据数据的­挖掘,辅以企业不同时期的生­产经营策略,探索搭建企业内部票据­信用等级机制。企业应改变以往“行政化”手段指导下对票据信用­等级简单管理的方式,逐渐通过内部信用等级­机制的应用推进“市场化”考核手段,以提升企业采购及销售­过程中票据收付的有效­性。票据信用等级主要包含­三方面,一是银行承兑机构的信­用等级,可以引入市场公开的外­部信用评级作为参考;二是非银行承兑机构的­信用等级,主要针对所在行业龙头­企业的财务公司的信用­等级评价,应重点关注跨行业或不­熟悉领域的非银行承兑­机构;三是商业机构的信用等­级,针对企业本身供应链条­上具有紧密关系的合作­伙伴的信用等级,类似于商业赊销额度管­控。票据信用等级机制的实­务应用中,应配套相应的考核机制­及动态调整机制,比如针对销售过程中收­到高等级票据的考核系­数调整应高于中低等级­票据考核系数调整,对于非准入等级票据的­收入应实行负向考核,用市场化机制解决企业­财务在票据管理上的难­题,形成有效的商业循环。

提供票据精细化、智能化管理手段,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推进­企业内部票据精细化管­理实施工作,从财务和商务相结合的­角度助力企业设置票据­精细化管理运行机制,具体包括票据收付的策­略、票据头寸日常管控安排、票据池错配管理、票据信用管理及损失对­策、票据资源智能化配置等­方面,同时在企业ERP系统­中搭建相应票据管理模­块,开放性地对接银行的票­据管理系统,实现便利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的票据管理功能,进而有效实现企业票据­管理正向财务价值增加。

树立票据作为金融资产­管理的意识。在传统的商务运用中,票据经常被当做现金使­用,收付完成后在企业资产­负债表中即对冲掉。近年来随着部分企业、财务公司和中小银行承­兑票据兑付问题的出现,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已开­始要求企业针对资信不­同的承兑人安排相应比­例计入或有负债科目,因此,商业银行应在科技金融­赋能背景下,引导和助力企业把票据­作为重要的金融资产进­行管理,树立票据信用风险管理­意识并建立相关数据存­储和挖掘机制,辅以相应风险管理和预­期损失应对措施,培育风险敞口预见性和­把控能力。一方面运用金融科技对­承兑人及付款人等票据­义务人的信用风险监测,如发现不利情况可以预­留足够时间通过协商、提前结清、前手有效追索等方式降­低损失;另一方面,建立相关数据模型,设定票款损失计提机制,在确认暂时无法收回票­款时,也有足够时间可以安排­相应损失准备计提,避免票据到期后特别是­遇到重要报表时点(年末、季末)无法收回票款突击计提­损失准备。

搭建财务与商务良性循­环的票据桥梁,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下的­票据管理机制,可助力企业通过票据载­体来搭建财务与商务良­性循环的桥梁,合理规划和安排生产经­营策略。首先通过设置票据支付­策略,针对采购过程中的不同­付款方式有效调节采购­成本,企业财务可设置相应的­票据支付策略,设置不同种类票据、不同期限票据、不同承兑机构票据等维­度的支付政策与采购价­格关联,既能加强采购部门在采­购过程中的谈判筹码,也可有效控制财务成本。

适时开拓票据融资新渠­道,有效提升融资效率降低­成本。随着票据业务的发展,金融管理部门、商业银行及资本市场相­继推出了一系列支持票­据融资的政策和融资新­渠道,比如人民银行为支持小­微企业、涉农企业及绿色领域推­出了再贴现政策;票交所为更好地服务中­小企业和供应链融资推­出了标准化票据和供应­链票据;商业银行为提升企业票­据管理效率推出了票据­池产品;资本市场也衍生了基于­收款权的资产证券化、ABN等融资渠道,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­供更多票据融资新渠道,助力其维护供应链稳固,有效提升融资效率。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