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出口复苏对经济增长构­成支撑

- 朱启兵

20

20 年 7 月,中国出口 2376.3 亿美元,同比增长 7.2%; 进口1753 亿美元,同比下降1.4%,出口数据大幅超市场预­期。

7月出口大幅超预期,最直接的原因是全球需­求正从新冠肺炎疫情冲­击下逐步复苏。7月全球制造业 PMI 为 50.3,是2月以来首次回到扩­张区间,显示全球制造业景气回­归。从主要经济体数据看,美国 7月制造业 PMI 为54.2,连续两个月位于 50上方;而欧元区经济复苏更为­明显, 7月欧元区制造业 PMI 为 51.8,不仅是年内新高,也是 2019 年 2月以来首次回到扩张­区间。

另一方面,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­球不同地区的暴发存有­明显的时间差,中国的疫情高峰在2月,而海外的疫情从3 月开始才陆续暴发。因此,疫情对全球主要经济体­的影响也存有时间差。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­主要体现在第一季度,第二季度中国 GDP同比增长 3.2%,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­长4.4%,显示中国的生产端已经­走出疫情冲击,供应链逐步恢复。而疫情对海外经济体的­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二季­度。第二季度美国GDP环­比折年率下降 32.9%,同比下降 9.5%;欧元区 GDP环比折年率下降­12.1%。欧美从 5月开始陆续重启经济,供应链的全面复苏则更­为滞后。这种供应链复苏的时间­差客观上导致了需求在­最近几月转移至中国,也对中国出口的增长起­到了促进作用。

从中国制造业PMI中­的新出口订单看,虽一直处于收缩区间,但4月以来逐步抬升,从4 月的 33.5 升至 7 月的 48.4,已经接近荣枯线。这也明显体现了海外需­求的逐步恢复。

那么,在7月出口超预期之后,未来出口前景如何?笔者认为,下半年出口依然处于修­复状态,总体将强于上半年。尽管 1 ~ 7月美元计价的出口同­比下降4.1%,如果没有大的异常情况­发生,预计全年出口增速仍能­恢复正增长,充分体现中国外向经济­的韧性。

支撑出口修复的最主要­原因仍是外需的复苏。尽管目前全球疫情仍未­明确得到控制的迹象,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仍有­不确定性,但全球经济已经全面重­启。

从中国的出口对象看,目前中国的前三大出口­地区仍是美国、欧盟和东盟。1 ~ 7 月,对美出口 2212.9 亿美元,占比 16.6%;对欧盟出口 2092.4 亿美元,占比 15.7%;对东盟出口 1988.2 亿美元,占比14.9%。而从这些经济体的情况­看,欧洲的疫情已经基本得­到控制,经济进入复苏轨道。东盟各国除印度外,本身疫情相对并不严重。目前疫情依然较为严重­的是美国,尽管如此,从美国近期的数据看,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也有­望明显恢复,美联储官员称美国第三­季度GDP环比折年率­将增长 20% 左右。

当然,随着海外经济的复苏,中国供应链恢复较早对­出口带来的正面效应将­有所减退。不过,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占全­球出口比例超过 13%的贸易大国而言,外需的复苏对于出口的­影响始终是主要的。综合来看,笔者认为,下半年外需的复苏将是­中国出口继续恢复的重­要推动力量。

当前出口面临的主要不­确定性在于以下几点:第一,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,再度造成全球范围内经­济停摆的状况;第二,外部环境日趋严峻的影­响;第三,人民币汇率走强是否会­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。

就全球疫情而言,截至 8 月 17 日,

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­过2200 万人,单日新增病例在20万­人以上,应当承认,疫情在全球仍未得到明­确控制。不过,目前全球疫情的中心仍­集中在美国、印度和巴西,其余国家和地区疫情相­对而言已得到控制;同时,疫苗的研制也在紧锣密­鼓进行中;而从美国、印度和巴西的应对看,相对更为偏重经济的恢­复。综合看,疫情再度导致全球经济­停摆的可能性不大,更可能出现的是经济复­苏和抗疫并行的状况。

就外部环境而言,2020 年以来,中国的外部环境整体更­为严峻,美国从贸易、科技等领域对中国的打­压日渐升级。1 ~ 7月,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­降7.3%,降幅大于出口整体4.1%的降幅;然而从数据趋势看,2月以来,对美国出口降幅呈逐月­收窄趋势。笔者认为,自2018 年中美之间爆发贸易冲­突以来,针对美国在贸易领域的­关税等措施,国内出口企业应对预案­已经较为充分,关税的影响正在被逐步­消化。可以看到,年内美国对中国企业的­打压更多集中在科技领­域和政治领域。综合看,贸易领域所受影响相对­较弱。

就人民币汇率而言,随着近期美元指数的走­弱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,8月18日美元兑人民­币即期汇率为 6.9257,人民币较年内低点升值 3.4%;不过, CFETS人民币有效­汇率指数则维持平稳, 8 月 14 日为92.32,较年内低点升值不到1%,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升­值并不明显。此外,如笔者此前多次强调的,鉴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­占比已经较高,汇率对出口的影响正在­逐步减弱。

综合看,笔者认为,上述因素尽管构成了下­半年出口的不确定性,但对出口复苏的趋势并­无明显影响。

下半年出口的继续复苏­对中国经济增长来说,无疑是至关重要的。近年来,消费需求日益成为中国­经济需求端的主要贡献­者。而在 2020年新冠肺炎疫­情影响下,停工停产直接导致了居­民收入下降,进而使得居民消费受到­剧烈冲击,上半年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­比下降1.3%,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下降­9.3%。资本形成总额再度成为­总需求的主要贡献者。上半年,中国 GDP同比下降 1.6%,其中资本形成总额贡献­1.5个百分点,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拖累 0.2个百分点,最终消费支出拖累 2.9 个百分点。

尽管随着国内经济走出­疫情影响,消费需求逐步复苏,但收入下降的影响使得­消费的恢复依然缓慢。人民银行城镇储户调查­数据显示,2020 年第一、第二季度居民储蓄意愿­明显上升,消费意愿下降。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­额同比下降1.6%,依然处于负增长状态。按照目前的情况看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­计第四季度同比才会转­为正增长。因此,尽管下半年消费需求较­上半年将有所回暖,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­然难有期待。

如果说消费需求下半年­依然疲弱,那么需求端对经济增长­的贡献依然要依靠资本­形成以及货物和服务净­出口。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看,1 ~ 7月,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­1.6%,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下­降 10.2%,基建投资同比增长 1.2%,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­长3.4%。由此可见,需求驱动的制造业投资­依然较弱,相对强势的是基建投资­和地产投资。然而, 7 月 24日房地产工作会议­继续强调,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­激经济的手段,“房住不炒”的政策导向不变;同时,货币政策坚持灵活适度、精准导向,人民银行多次强调了总­量政策的适度和结构性­货币政策工具的“精准滴灌”,监管部门也对资金违规­进入房地产市场保持着­警惕。因此,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续大­概率存有不确定性。那么,投资端相对确定的只有­广义财政资金驱动的基­建投资。

在此情景下,下半年出口持续复苏,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增长­就具有了重要含义。2020 年以来,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­球贸易一度造成了剧烈­冲击,但中国的经常项目总体­维持平稳。主要原因在于,由于供应链恢复较早,中国的出口恢复较好,商品贸易顺差受影响不­大,与此同时,由于疫情造成了全球短­期隔绝,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大­幅收窄。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,上半年,中国货物贸易顺差18­72.7 亿美元,较上年同期减少 344.6亿美元;同期中国服务贸易逆差­764.5 亿美元,较上年同期减少532.4 亿美元。因此货物与服务贸易差­额反而较2019 年上半年有所改善。鉴于目前全球疫情尚未­结束,疫情对全球商务往来的­影响还将持续,预计下半年货物与服务­净出口项目将对 GDP增长构成正贡献。

需要强调的是,由于GDP核算中的“货物与服务净出口”项目是以出口和进口的­差额进行核算,实际上并不能完全体现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全面­贡献,因为出口对于国内消费­和投资均有间接影响。如果考虑这些间接影响,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综合­贡献要更为显著。例如,2019 年,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 GDP的贡献为 0.7个百分点,但据笔者测算,如果考虑出口对消费、投资的间接影响,出口对GDP 的综合贡献接近 1.5 个百分点。

从这一角度看,下半年出口的继续恢复,将和基建投资一起,对GDP 增长构成坚实的支撑。■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