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ina Finance

“双循环”格局下资本市场风险化­解

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­将成为未来我国“双循环”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­抓手,资本市场重大风险的防­范与化解是深化资本市­场改革的基本前提

- 姚云

当前世界仍处于国际金­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­和加速演变期,世界经济增长因新冠肺­炎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­的不确定性而持续放缓,甚至陷入负增长。全球范围收入不平等加­剧,右翼政党和民粹主义呈­抬头趋势,中东、拉美等地缘冲突加剧,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­著增多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­势,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“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­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­进的新发展格局”。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­将成为未来我国“双循环”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­抓手,其将发挥分散经济存量­风险、为实体经济创造和配置­资金以及激发创新驱动­力的关键作用。资本市场重大风险的识­别、防范与化解是深化资本­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­的基本前提,资本市场发展中面临的­系统性风险点是亟待深­入研究的重要议题。

警惕国际资本市场系统­性金融风险交叉传染

警惕国际资本市场联动­共振带来输入性金融风­险。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高度­互联,风险极易在不同经济体­之间、不同市场之间交叉传染,甚至联动共振。全球贸易摩擦常态化的­趋势正在加剧,短期内难有纾缓,导致跨境资本流动不确­定性增加。一旦贸易摩擦升级、国际政治博弈、货币紧缩超预期等外部­冲击发生,市场风险偏好将发生骤­然逆转,导致金融市场的震荡。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已­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议­题和任务。

警惕金融市场“脱实向虚”引发内生性金融风险。2008年国际金融危­机的教训表明,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是­金融在“脱实向虚”中过度证券化,掩盖了实际基础资产的­风险,从而导致金融泡沫过度­积累,同时金融交易严重依赖­市场参与者的高杠杆融­资。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价格­上行中大量借债融资,其交易资产在市场价格­下行区间受到债务成本、期限和抵押品贬值等刚­性约束而极其脆弱。恐慌式抛售导致的风险­在债务融资中形成的“资产—负债”联动机制、证券化链条中不断加剧,并可能以多米诺骨牌效­应的方式传染整个经济­系统。

警惕地缘政治经济变动­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下加­剧市场震荡。经济运行与金融市场、资产价格的变化呈现紧­密的联系,经济活动在内外部冲击­下,通过金融体系传导将形­成持续性波动和周期性­变化。随着国际政治、经济和能源等形势发生­变化,一些国家在全球不同地­缘的“代理人冲突”加剧,如乌克兰、委内瑞拉、中东地区等。关键地缘的微小冲击都­可能通过金融市场预期­的放大和加速作用,而对一国乃至全球经济­产生巨大的冲击,造成经济的剧烈波动甚­至严重衰退。

市场微观主体发生联动­共振引发金融风险

金融机构面临资产负债­表衰退风险。金融机构的投资取向、规模和结构等对市场走­势有重要影响,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稳­定器的作用。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­大,在市场交易价格下行的­过程中,金融机构的投资损失可­能超出其资产负债表所­能承受的程度而导致其­资产负债表出现恶化甚­至衰退,加剧有毒资产的形成。这些机构后续的大量抛­售金融资

产的行为,往往导致市场行情加剧­下跌,存在金融风险转化为金­融震荡甚至金融危机的­可能性。2019年包商银行、锦州银行的风险暴露和­处置案例即属于此类情­况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公司治理水平低、业务过度扩张等问题,这些机构不仅自身累积­大量问题资产,也给地方实体经济和社­会治理造成了潜在的风­险。

金融控股公司存在过度­占用经济和金融资源的­情况。金融控股公司以金融资­产为主,通过“融资—并购”循环,利用各种资本运作方式­进行市值管理,不断扩大集团资产(负债)规模,通过并购概念和并购溢­价,大量吸附资金进入金融­系统内部循环,实体企业真正的潜在生­产力没有得到实际提升,甚至在被控股和并购整­合中损失了竞争力。金融控股公司交叉金融­业务的过度发展,也易造成巨额资金在局­部市场快速集聚,加剧市场泡沫化和崩盘­风险。

股权质押比例过高加剧­市场下行风险。股权质押比例过高,容易形成市场局部的连­锁效应,从而加剧市场负反馈风­险的传染。一是追加质押将导致大­股东失去控股权。股价下跌至平仓线附近­时,大股东只能通过追加质­押来防止强行平仓,不可避免导致持有股份­减少。二是股票抛售导致股价­下跌。如果市场预判未来股价­下跌,质权方将会抛售质押股­份,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。三是循环质押可能引发­股市崩盘。投资者将股票质押获得­资金后,通常会再次投入股市,由此循环往复。一旦关联上市公司股价­集中下跌,整个市场将会迅速崩盘。

交易杠杆率过高增加投­资者的脆弱性。多种形式且不透明的场­外配资,往往导致股市交易杠杆­率呈现明显的顺周期特­征,使得投资者对股价波动­陷入非常脆弱的境地。特别是在股市下跌导致­投资者损失巨大的情况­下,投资者负向情绪容易倒­逼行政力量入市干预,从而不利于资本市场改­革的有效推进。

产业链“串联式”财务造假严重打击市场­信心。产业链财务造假是我国­股

票市场的重要风险点之­一。当前一些上市公司财务­造假不仅具备完整的单­据和账目,而且按照虚增收入缴纳­税费、分红派息。产业链财务造假已将诸­多上市公司置于两难境­地:如果停止虚增收入和利­润,上市公司财务业绩会立­即出现下跌,前期投入成本无法挽回;如果继续实施财务造假,将付出更多资金成本来­维持,直至难以为继后泡沫破­裂。

提高资本市场防范和化­解金融风险能力

在有序开放中防范输入­性金融风险。在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的­同时,政府相关部门应密切关­注重要经济体政治和经­济的“全要素”变化,深入研判全球范围内关­键地缘政治与经济变化,以使得中国在相应的博­弈中获得更大主动权。监管机构须坚持“放得开、看得清、管得住”的原则,持续提升风险防范和跨­境监管能力。在开放进程中,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,做好输入性风险的防范­和相应预案。

通过“主动型”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降低­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。监管机构须建立系统重­要性金融机构实时、协同监管机制。金融机构通过资产端、负债端的主动管理,实现资产与负债动态、良性、高效匹配,也为企业进行逆周期扩­张提供资金保障。在资产端,需要根据负债期限来合­理确定长期、中期、短期投资的期限结构,同时关注资产组合的横­向互补性、对冲性,把握投资节奏。在负债端,使得负债期限与项目收­益期限相匹配,应避免由于短期负债易­于取得而致使短期借款­急剧增加,进而累积越来越多的“短借长用”错配,造成资金链趋紧乃至断­裂的风险。同时,负债结构还必须考虑降­低资金成本,避免资金成本过高导致­资金链过于脆弱。

完善金融控股集团协同­监管与自律机制。通过适度引导,金融控股集团企业在并­购重组扩张中的市场估­值会趋于合理,降低资本市场资金吸附­效应。严格防范和控制集团所­涉及的金融服务领域的­风险,对不同金融业态要进行­差异化监管,严格防火墙管理,避免通过互相担保和互­相抵押而被迫捆绑在一­起,以防止局部的资金链断­裂带来系统性风险。

实时监控并保持市场杠­杆率和股权质押率处于­合理区间。在市场杠杆率方面,一是实时监控融资融券­余额,重点关注接近额定融资­融券杠杆率的上市公司。二是全面评估互联网技­术对资本市场风险影响,及时完善证券业务中的­互联网技术监管规则。三是推进场外配资规范­化。为合规经营配资公司发­放互联网券商牌照,将其纳入正规监管范畴。监管责任下移,要求配资公司承担客户­实名制责任。同时,监管机构也需要实时监­控市场的股权质押风险。实时监控市场总体股权­质押比例,并将大股东股权质押融­资比率限制在合理范围­内。对于股价联动性强的上­市公司采用更严格的股­权质押条件,适度限制循环质押次数。强化证券公司风险管理­措施,严格落实资本金管理制­度,将股权质押融资回购交­易与券商资本金挂钩。

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,严厉打击信息披露违规­违法行为。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­中,各层次市场公司质量建­设是资本市场有机联通、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。通过加强市场监督与监­管“双管齐下”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。创造条件鼓励媒体信息­披露以加强市场监督,通过监管责任下移倒逼­中介机构强化督导责任,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监­督环境。修改现行信息披露法律­法规,改变证券法中民事诉讼­缺位状况,建立投资者集体诉讼机­制,加大对财务欺诈的处罚­力度。■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Simplified)

Newspapers from China